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千年油紙傘的前世今生

[複製鏈接]

1264

主題

3083

帖子

7985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798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籽棠 發表於 2016-1-27 10:0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籽棠 於 2016-1-27 10:08 編輯








  
傘之韻——可以說「傘」是中國象形字的傑出代表,更像是一把撐開的油紙傘,簡潔而美觀。「油紙」諧音「有子」,寄託著中國人傳統的多子多福的理念;而傘的繁體字「傘」,五個「人」字寓意五子登科;竹做的傘柄象徵節節高升,圓形的傘面則象徵團圓平安。可以說,一把油紙傘承載著中國的千年文化傳統,寄託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傘之美——一把小小的油紙傘,居然要經過100多到工序,從傘的竹制骨架選材和傘面晾曬的溫度和濕度條件都十分苛刻,而每一道工序在我眼裡分明就是一個美妙的藝術創作過程。用硃砂刷過的面紙一張張糊在傘架上時,透過窗戶的陽光將傘面映得通紅透亮,人在紅光中形成剪影。糊傘的工人將傘撥動,傘面便轉成一朵流動的紅雲,美不勝收。往傘面塗桐油的過程也極具美感:工人師傅熟練地轉到著油紙傘,均勻地往上刷著桐油,傘面因桐油的滋潤而顯得潤浸,在光的照射下薄如蟬翼。


傘之情——在文學和影視作品里,古鎮雨巷油紙傘總是充滿詩情畫意,訴說著風花雪月。《白蛇傳》中許仙和白素貞因油紙傘而留下千古愛情;《踏傘》中蔣世隆和王瑞蘭也因為油紙傘而暗生情愫。經常看到文學作品里俠客的經典造型:背囊里插著一把油紙傘,仗劍而行。手中的劍替天行道;而背上的傘則顯俠骨柔情。不期而遇的雨,及時出現的油紙傘,為邂逅找到一個絕佳的借口。比肩而行,感受著對方的體溫,聽著雨滴落在油紙傘的美妙音樂,愛意也不禁油然而生!





傘之惑——在分水油紙傘廠的輝煌時期,一年的油紙傘產量超過20萬把,而現在也同其他傳統文化一樣面臨生存危機。在我看來,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目錄,一則說明具有文化價值,二則說明前景堪憂。一百多道工序和手工的小批量生產都是成本控制中邁不過的坎;而100多元甚至幾百元一把傘的價格和現代工業生產的廉價而結實的布傘相比,適用性和經濟性大相徑庭。在成本和市場的雙重擠壓下,傘廠在苦苦支撐著,傘廠的工人在堅守著……千年油紙傘的前世今生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8 08:3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