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金色毛澤東像拆不掉的大飢荒記憶

[複製鏈接]
匿名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匿名  發表於 2016-1-18 00:52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轉載:紐約時報中文網
作者:狄雨霏

  
       在河南省小雙溝村,楊奶奶在家裡的神龕上方保留著一幅毛澤東像,上面寫著「富貴吉祥」。

  中國朱氏崗——上周五,即當局把當地毛澤東崇拜者在暗褐色田野中樹立的一尊金色毛澤東像夷為平地后的第二天,點亮這個濃霧籠罩下的村子的,只有成千上萬根剛掘出的胡蘿蔔顯露出的橘黃色。村裡的女人們在冰涼的水裡洗凈這些胡蘿蔔,再打包裝好等待運輸。

  胡蘿蔔連同土豆、水蘿蔔、花生和玉米是當地的主要作物。在1958到1962年間的那場飢荒中,幾小口像胡蘿蔔這樣的根莖類蔬菜可能救了楊奶奶的命。那場飢荒是毛澤東發起的大躍進造成的。朱氏崗村所屬的通許縣位於河南省東部的平原地區,是受災地之一。楊奶奶說,通許縣頭兩年的災情尤其嚴重。

  

  村民表示,為了修建上周被拆除的毛澤東塑像,一些企業家花了近300萬。

  

  女村民聚在一起整理胡蘿蔔。胡蘿蔔是朱氏崗村的主要作物。

  在與朱氏崗村毗鄰的小雙溝村,不願透露全名的楊奶奶和家裡的三代成員圍坐在一堆用干玉米芯和花生殼生起的大火旁。說到在毛澤東發起農業集體化和工業化運動之後發生的飢荒,她顯露出痛苦的表情。那時,當地國營食堂一天只安排兩頓飯,分量很小。

  「餓死的人沒數。從這裡一路餓到洛陽,」75歲的楊奶奶說。在她那頂紫黑色的毛線帽下,一對金耳環來回晃動。洛陽在該村以西約200千米的地方。

  歷史專家稱,在私營農業被禁的那些年裡,全國至少有3000萬人死於飢荒。楊奶奶說,作為那場加速經濟發展的運動的一部分,鐵鍋和農具都被下令熔化,為工業和軍隊鍊鋼。她的父親和母親都是餓死的。她回憶說,自己的一個叔叔用皮帶充饑。

  「剛解放以後,國家窮,」她說的是毛澤東領導的1949年共產黨革命。「家裡頭有一點兒鐵都得捐出來。」

  她指著1歲的孫子說,吃飯的時候,咿呀學步的孩童只能分到一小塊蒸玉米饅頭,13歲大的孩子只能分到半塊。成年人能分到一塊,裡面有些蔬菜。

  「弄點兒飯,大人都不吃,給小孩吃,」她說。「大人餓的呀,都腫的流水。腫的脫皮。那個手。」

  為了給家人要點紅薯回來,她的父親去了洛陽。河南東部地處平原,水流湍急黃河橫穿而過,導致這裡易發洪災,歷史上飢荒頻現。而洛陽則地勢較高。

  「他們那裡有紅薯,不過也不多,」她說。

  她說,父親過世——她並不確定父親具體是什麼時候去世的——四年後,「他的屍骨才回家」,是同村一個村民帶回來的。

  儘管仍對那些年心懷恐懼,但和這裡的很多村民一樣,楊奶奶仍在家裡神龕上方掛著大幅毛澤東像。除毛澤東畫像外,那裡還擺放著觀音像和12世紀河南籍將領岳飛的像。

  「就是像個神一樣的了,」她這樣說起毛澤東。「打天下。」

  對於民眾持續忠於毛澤東這個謎團,歷史學家給出的解釋是幾十年的政治灌輸,以及一直持續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的艱難生活。他們說,關於1942年當地發生的那場飢荒的記憶和後來那場飢荒交織在了一起。

  埃塞克斯大學(University of Essex)歷史專家周遜說,在「憶苦思甜」的政治會議上,有關早前那場飢荒的故事「被一遍又一遍地重複」。

  「大躍進引發的那場飢荒從未被提及,」周遜說。「毛澤東也是作為最終結束那場苦難的新權力出現的。就這樣,毛澤東成了新的掌管他們命運的神。實際上不是命運,而是不幸。」

  在通許縣,民眾收入水平依然較低。家庭年收入達到大約5.5萬元就算很好了。

  從事胡蘿蔔生意的人說,胡蘿蔔連續兩年降價。

  但楊奶奶說,「現在的日子想都不敢想,跳到蜜糖罐里了。」

  儘管楊奶奶對塑像被拆感到遺憾,但她兒子說自己心情複雜。她兒子只願透露自己姓王。

  「我覺得這裡不是所有人都喜歡毛澤東,」他說。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0 12:0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