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普京訪談記錄被篡改?德媒俄政府各懷鬼胎

[複製鏈接]

265

主題

265

帖子

1679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67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hitecloud123 發表於 2016-1-15 08:3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正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6年1月5日,俄總統普京在克里姆林宮接受了德國《圖片報》的採訪。該新聞猶如一枚重磅炸彈,在德國引起了強烈反響,德國媒體和網友對此展開了熱議。

外國元首接受採訪,德國人為何如此大驚小怪?這就要從俄羅斯近幾年與歐洲的緊張關係說起。

近兩年來,歐洲和俄羅斯在烏克蘭問題上爭得不可開交。歐盟對俄羅斯進行制裁,使俄羅斯經濟受到重創。西方媒體也因此對俄政府口誅筆伐,其中,德國的《圖片報》首屈一指。

1952年,《圖片報》在漢堡創刊,如今已成為歐洲發行量最大的圖片報刊。該報刊代表德國社會中下層階級的利益,讀者群龐大,對輿論影響深遠。長期以來,他們指責普京是殘酷剝削者,還經常炮轟其執政水平。如今正值德國深陷難民危機,該報紙對普京進行「友好」的深度訪談,其目的令人生疑。

反觀俄羅斯,總統普京接受採訪的用意顯而易見。2015年,曾經的合作夥伴土耳其背後捅刀,同宗同源的烏克蘭依舊不肯和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中國經濟增速放緩……要想2016年開創新局面,俄羅斯必須與歐洲搞好關係。所以,明知德國媒體不一定安好心,普京還是接受了採訪,希望用個人魅力和外交手段改變歐洲人對俄羅斯的成見。

然而這一次,普京大大被擺了一道。

1月11、12日,《圖片報》和俄羅斯政府分別在網站上發布普京訪談的文字記錄稿。雙方都將文本分成上下兩部分,且幾乎同步發布,形成了某種默契。然而,《圖片報》版本與俄政府公開的俄語版文本之間的種種差別卻引起了媒體的注意。

《圖片報》刊登的訪談記錄與俄政府發布的文字在措辭語氣上顯著不同。德語版的訪談記錄中,記者提問題的語氣更尖銳,普京的態度也更加強硬;而在俄政府公布的版本中,雙方都表現得溫和得多。

《圖片報》發布的文本中,記者提出的第一個問題是:「我們剛剛度過冷戰結束后的第25周年。過去的一年裡,世界形勢動蕩,全球各地都充斥著戰亂和經濟危機。這些是我們很長時間裡都沒有經歷過的。為什麼俄羅斯與西方國家的關係會發生如此顛覆性的惡化?」

剛開場就聽到這樣尖銳的問題,普京大大一定有些許尷尬,他說:「啊,你真是一開始就問到了關鍵問題。……」俄政府不願突出矛盾,著力將德媒表現得更友善。於是,問題被改成:「我們究竟做錯了什麼?」

俄政府在發布文本前還對記者的一些解釋性話語進行了刪改。因為德國記者的這些話咄咄逼人,容易讓人嗅到不友好的氣息。

1月11日發布的第一部分文本中,記者對於「北約東擴」這樣描述:「坦率地說,中東歐國家是自願加入北約的。它們是為了保障國家安全。」

他還引用普京先前的講話現場打臉:「2000年時,您曾說過歐洲不會再有新的衝突和對立。而如今衝突事件又捲土重來。」

記者甚至當面指責俄羅斯不民主:「俄羅斯的政治運作流程與歐洲民主國家是不同的!」「烏克蘭東部俄羅斯支持的那些分裂勢力……」

對於這些話,克里姆林宮的人們能做什麼呢?只能把它們都統統刪掉,假裝這一切不曾存在過。

俄羅斯政府出於外交政治方面的考慮,對訪談中的許多表述進行了刪改。但《圖片報》也並非完全理性客觀。

俄語版訪談記錄顯示,普京回答關於沙特和伊朗衝突的問題時反覆重申,俄羅斯對伊朗什葉派教士的死深表遺憾,並表示此舉引起了中東地區的動蕩和不安。而《圖片報》的版本中,普京的表達簡單得多:「處決奈米爾是沙特政府犯下的大錯。」相比之下,德語文本只著重表現了普京對於沙特的批判。

談到科索沃問題時,俄政府官方版本中這樣寫道:「你們看看美國國務院的信件或者英國代表的報告上都寫了什麼。……事實上,科索沃獨立僅僅是議會的決定,甚至沒有進行全民公決。」德國《圖片報》發布的文本中則根本沒有提及美國國務院信件,相關語句被改成了:「你們可以查閱所有相關資料,其中也有德語記錄。」

對於訪談記錄的不同,德媒和俄政府都表現得很平靜。《圖片報》負責人對此的回復簡單有力:「我們不認可俄語版文本,因此不能對其內容負責。」

而俄羅斯方面沒有任何回應,反正普京此次公關目的已經達成。俄德論壇負責人亞歷山大・拉爾表示,普京的訪談在德國產生了較大的正面影響。也許它還不足以說服對俄持批判態度的德國人,使他們接納俄羅斯,但它促使德國社會開始了關於「俄羅斯在歐洲政治中重要性」的大討論。許多德國人表示,歐洲應與俄羅斯建立友好合作關係,取得雙贏。

俄羅斯會藉此契機與歐洲重修舊好么?事實上,俄羅斯與歐洲也沒什麼「舊好」可言。

二戰時期,凱歌高奏的德國軍隊在寒冷的俄羅斯大地上折戟,德國最終被分區佔領,蘇聯卻控制了中東歐。因為有核武器震懾,歐洲各國對蘇聯敢怒不敢言。蘇聯解體后,俄羅斯曾天真地以為,歐洲國家會敞開胸懷接納它,幫助俄羅斯走上富強民主的資本主義道路。然而,歐洲各國內心對此卻是拒絕的:它們不願看到俄羅斯崛起,但又忌憚俄羅斯的軍事力量,對俄羅斯敷衍多過真誠。俄羅斯因此受到了深深的傷害,此後它對西方國家粉轉路人,雙方就形成了「相互忌憚猜疑,但井水不犯河水」的微妙關係。

據拉爾介紹,普京在訪談中多次引用德國文學經典,還親自糾正德語翻譯。可以說,普京大大為此次公關操碎了心。但是,雙方長期累積的不信任和猜忌,並不是領導人一兩次訪談就可以消除的。此次訪談記錄的小插曲恰恰體現了俄羅斯與歐洲國家間的「傲慢與偏見」。

37

主題

1999

帖子

2436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436
3
ppooiiuu 發表於 2016-1-15 12:15 | 只看該作者
此帖僅作者可見

使用道具 舉報

2

主題

1593

帖子

1797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797
沙發
pzt666666 發表於 2016-1-15 08:47 | 只看該作者
此帖僅作者可見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4 12:4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