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價也隨之出現。「技術的發展會降低一切生活成本,人們無需花費分文便能快樂生活。金錢、工作、貧富差距、養老計劃,沒人會為此憂心忡忡。這是一幅多麼美好的畫卷,我卻對此深表懷疑」,他在2014年的著作《誰擁有未來》(Who owns the future)中寫道,「相反的,如果按照現狀自由發展,那麼我們很可能會進入一個失業嚴重的時期,相伴而生的是政治與社會的混亂。」
倘若這段話出自一位社會批評家,或許只被歸入路德派的行列——技術變革總是招致它的批評者。但這判斷是來自於局內人,一個現代技術世界的締造人之一,一個來自中心的反叛者。自從2011年出版《你不是個物件》(You are not a gadget)以來,傑倫·拉尼爾就變成了科技界的嚴厲批評者。在這本書中,他批評谷歌、臉書、維基百科導致交流的膚淺化,高度聯結的網路世界泯滅了個人主義,帶來了數字烏合之眾的興起……而在《誰擁有未來》中,他將批評視角置於整個系統——數字資本主義。他相信,這個系統的哲學與運轉方式,將導致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