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黑美國 一個理想社會的悲劇|大象公會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6-1-14 00:2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這是一個寄託了美國黑人的理想和善意,全套照搬了美國制度藍本設計的理想國家,但它逐漸變形走樣,最終迎來了吞噬整個社會的大洪水。

  文|韓高宗

  很多年以後的 1980 年 4 月 22 日,當賴比瑞亞政府的部長們面對行刑隊,也許會想起 10 年前,他們的托爾伯特總統剛接班時,滿口改革、大搞反腐的樣子。

  他們可能還會想到,在這個權貴家族坐擁財富、平民百姓被百般榨取的不幸國家,反腐運動也曾一度受到過平民的支持。但隨著國內經濟日漸受挫,民怨反而沸騰起來。政府採取了一系列措施想改善經濟狀況,統統無濟於事。

  當然,此時的部長們多半只剩下了恐懼。托爾伯特總統已於 10 天前遭遇不測,在自己的卧室里被政變軍人肢解;總統的兒子被抓上軍用飛機,起飛后再從高處推下來摔死;現在他們自己也被綁在海邊的電線桿上,眼前是圍觀群眾、醉醺醺的行刑隊和攝像機——全國觀眾們將很快在電視直播中看到他們被亂槍掃射的慘狀。

  

  一個國家的誕生

  非洲政治向來以古怪、野蠻著稱。各種重大變故和人為災難如果發生在其他地方,多半會導致世界嘩然,甚至觸發外國干涉。而在非洲這個屠殺幾十萬人才能被好萊塢拍電影、童兵被砍手砍腳也上不了幾天新聞的神秘大陸,類似的事件常常不足為奇。

  但賴比瑞亞和其他的非洲國家有所不同。它是非洲的第一個共和國,從最初萌芽就背負著美國人的善意和希望,早在 19 世紀 40 年代就建立了美國式的共和政體,連 Liberia 這個地名,都是美國朋友依照拉丁文「自由」(liber)命名的。一直到今天,該國酷似美國星條旗的國旗,還會在奧運會上給各國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

  

  19 世紀上半葉,隨著美國國內廢奴運動的興起,其中的主流政要認為,若將黑人送返「非洲家園」,則既能緩解黑奴的苦難,又能緩解美國國內的政治衝突,可謂一舉兩得。

  在這種思路的指導下,廢奴派成立了「美國殖民協會」等一系列「殖民協會」,旨在將贖身黑奴、自由黑人和在販奴船上查扣的黑奴都送回非洲。1822 年,來自美國的黑人移民第一次抵達西非的蒙羅維亞,開始在未來的賴比瑞亞定居,在廢奴派的資助下開始新的生活。

  這個由美國黑人組成的社群,就這樣在西非慢慢發展起來,慢慢不再依賴「美國好人」的幫助。他們先是成立了「賴比瑞亞聯邦」,然後於 1847 年正式獨立建國,頒布了照搬自美國的憲法和《獨立宣言》,還通過美國式的選舉推出了一位黑人總統,從此以「黑美國」的形象矗立於非洲大地。

  

  ▍1867 年美國殖民協會登記點,準備前往賴比瑞亞的美國黑人

  不幸的是,雖然賴比瑞亞體制完全照搬自美國,總統制、三權分立、選舉制甚至共濟會都一應俱全,但賴比瑞亞的民主之路才剛起步就已夭折。建國才二十幾年,賴比瑞亞的兩大黨——前美裔自由黑人組成的共和黨與前美裔黑奴組成的輝格黨——之間的鬥爭就已經沒什麼美國味兒了。

  1871 年,共和黨在國會成功彈劾輝格黨總統愛德華·羅伊,不料總統竟賴著不走,拒絕下野。結果共和黨發動政變,判處羅伊總統死刑,絞刑執行前夜,羅伊總統又離奇死亡,據說是被共和黨人扒光衣服遊街后活活打死的;但也有說法指出,他是企圖游到海中的英軍軍艦逃亡,結果身上帶的跑路經費太多,活活被錢墜下去淹死了。

  黑美國的黑歷史

  此時的賴比瑞亞政壇的風貌雖然已經很像 20 世紀非洲了,但至少還是一個貨真價實的兩黨制國家。等到幾年後的 1878 年,由輝格黨更名而來的真輝格黨人安東尼·迦納德當選總統后,該黨就乾脆不再下過台了——非洲第一個一黨獨大的國家由此誕生,一直到一百年後電線杆子上的部長們慘遭掃射時才告滅亡。

  美式選舉制逐漸變成了走過場,雖然反對黨仍然可以存在,但每次大選都會搞成做票的假選舉,最後上台的人選總不令人意外。在 1927 年的大選中,全國共有登記選民 1.5 萬人,結果竟有 24.3 萬張選票投給了真輝格黨總統查爾斯·金,終於被吉尼斯世界紀錄定為「全世界最假的選舉「。

  選舉如此,體制其他部件的運行情況可想而知。國會成了擺設,政策和法律都由真輝格黨的「執行委員會」自行制定;行政官、議員、法官都出自寡頭家族,對美裔黑人——他們理論上的「選民」——行使酋長式生殺予奪的權力;就連真輝格黨的總統和議員候選人以及執委會委員,都是由各個寡頭家族敲定的,而不是像美國那樣產生自各級黨代會。

  

  ▍賴比瑞亞土著貧民望著遠處的飛機

  尤為神奇的是,賴比瑞亞還根據美國「總統不能履職時副總統接班」的規定,發明了一套獨裁權力交接的手法——獨裁大總統把接班人定為副總統,到規定時候便宣布下台(或者遭到逼宮),順利交棒。這一擊鼓傳花的遊戲常年不衰,成為了賴比瑞亞政治制度的標準形象。

  在賴比瑞亞的全面非洲化進程中,就連該國的共濟會都失去了美國特色,轉而向非洲土著的秘密會社靠攏,崇拜西非土產的山精、水怪、湖靈、樹妖和祖先靈魂。共濟會也與專制政權關係緊密,到了「要有體面工作先進真輝格黨,要入黨先混共濟會」的地步。

  

  ▍精靈崇拜是西方宗教賴比瑞亞本土化的表徵,圖為土著宗教「波羅秘社」的「樹妖迎賓」儀式

  賴比瑞亞還向其領土上的非洲土著黑人下手,突然要求課稅,交不起稅的就要給政府做無限期的無償勞工,很多方面與奴隸無異。有些勞工甚至連稅都沒逃,完全是被政府綁架來的。政府甚至把勞工出口到西屬西非的可可種植園裡,所有工錢都被政府吞掉。

  1927 年,無償勞工的慘狀終於引發西方關注——一個在美國被奴役過的黑人社群,回老家后竟然奴役起本地的黑人兄弟來了,這樣的情景著實令人瞠目。

  

  ▍1927 年賴比瑞亞奴隸危機時,查爾斯·金總統訪問國聯總部斡旋

  1930 年,國聯派出的調查團發布報告,宣稱賴比瑞亞是一個「1.5 萬公民凌駕於百萬子民」的國家,簡直就是一個國家級的奴隸莊園,建議國聯不要將賴比瑞亞視為主權國家,應直接佔領並接管。剛在「世界上最假的選舉」中就職沒幾年的查爾斯·金總統及其副總統被迫辭職。

  改革年代的政治鬥爭

  1944 年,威廉·杜博曼就任總統,正式開啟了賴比瑞亞的改革年代。他推行了「門戶開放」的經濟政策,向國外投資者提供較為寬鬆的投資環境;他宣布「國族統一」,不再將國民分成美裔黑人和本地黑人,將賴比瑞亞人視為統一的民族;他還擴大了投票權的範圍,不分性別和國族的 21 歲以上平民只要交房產稅——稅制的合理性另當別論——都可以在選舉中投票。

  

  ▍杜博曼總統被子民抬下船

  杜博曼的改革帶來了貨真價實的繁榮,美、德、瑞典的橡膠業、鐵礦業和伐木業公司紛紛來投資辦廠。從 1954 年到 1960 年,賴比瑞亞的年經濟增長率高達 15%,僅次於同時代的日本。首都的人口在 30 年裡翻了 10 倍,初等教育普及率在 10 年內翻了 3.6 倍,其發展速度令人嘆為觀止。

  但與此同時,賴比瑞亞的經濟奇迹也被美國經濟學界指責為「沒有發展的增長」。經濟發展的好處都被體制內的「自己人」瓜分,真正的民間私營經濟並不自由,完全處在「聯合經貿委員會」與「經濟事務部」的管控之下。

  杜博曼的族群改革也並沒有消除社會的分化,而是把族群的分化變成了「體制內與體制外」的分化。曾經獨享投票權的美裔黑人如果不混體制內,也會淪為失業人士;而曾經被奴役的本土黑人,只要能和真輝格黨搭上線,也可以成為上層階級——1966 年杜博曼總統就曾大手一揮,讓他的土著家僕回鄉當上了酋長。

  

  ▍1952 年總統連任典禮,穿土著服裝出席的上流人士

  而且,雖然杜博曼總統在經濟和社會層面的改革稱得上是大手筆,但政治體制改革仍然裹足不前,因而賴比瑞亞政壇的景觀並無改觀。1955 年,前內務部長、前司法部長等政要在大選中支持反對黨候選人,結果政要們紛紛被捕,反對黨也被取締,前內務部長父子出逃時直接遭到射殺。

  杜博曼總統還授意議會修改憲法,廢止「兩屆八年」的美國式總統任期限制,他本人便成功連任到去世。為了保證權力,他多次以陰謀政變的罪名打擊黨內寡頭,比之前所有總統加起來還多,羅織罪名千奇百怪,甚至包括「雇傭奈及利亞巫師詛咒總統」。

  秘密警察制度和群眾舉報網路也在這一時期出現。1963 年多哥政變后,一名賴比瑞亞軍隊上校私下開玩笑說:兩百五十個多個多哥士兵就能殺死總統,我軍可有五千人編製,簡直能做出不可思議的奇迹啊……結果自然被逮捕下獄。

  在宣傳戰線上,杜博曼總統的表現也完全不像在經濟領域般開明——他是賴比瑞亞人民的大先知、超級酋長和大神巫,決策永遠英明,地位永遠偉大。如果有人公開批評杜博曼總統,那一定是像總統語錄中說的那樣:出生時不喝母乳喝牛奶,長大了就蠢得像母牛一樣。

  

  ▍杜博曼總統身穿土著服裝在真輝格黨大會發表講話,在其身後副總統托爾伯特著西裝出席

  共和國的末日

  1971 年,杜博曼總統心臟病發去世,實現了「死也要死在任上」的理想。副總統威廉·托爾伯特繼位,隨即開始大刀闊斧的親民改革。

  首先,托爾伯特總統嚴厲打擊腐敗,堅決要求各級領導幹部嚴守法律和黨紀,否則便予以嚴懲,絕不手軟。他首先對公檢法領域開刀,以挪用公款的罪名拿下了兩名秘密警察首腦;他還在首都微服私訪,在教育部發現部長上班遲到便將其開除。他變賣了前任的總統遊艇,把總統專車從「卡迪拉克」換成「大眾」。

  

  ▍反腐改革沒有削弱官方強調「總統崇拜」,即使一個化工廠的路標牌上也得寫著「我們感謝總統」

  托爾伯特總統的反腐決心雖然有目共睹,也受到了平民階層的一定擁護,但由於下台入獄的都被認為是總統家族的政敵,反腐運動在世人眼中的成色也不免打了折扣。

  更要命的是,總統家族本身也不幹凈——自托爾伯特上台,他的家族便控制了汽車和大米的進口,哥哥當了參議院議長,弟弟當了財政部長,女婿當了國防部長,弟弟的岳父當了最高法院的大法官,女兒當了教育部副部長,壟斷了全國教科書的銷售。他那位後來被從飛機上推下來摔死的兒子則是全國工會主席、最大的勒索犯,還是國內唯一的外交護照經銷商。

  反腐運動期間,由於國際環境的變化,賴比瑞亞經濟受挫,物價飛漲。托爾伯特政府被迫強調「自主發展」、「自力更生」、「團結時刻」、「更高的制高點」、「從草席到床墊」等正能量主張,還推出了一連串「四年發展計劃」,但還是不能改善惡劣的經濟形勢。

  時間很快到了 1979 年,為了本國主持的「非洲統一組織」年會,賴比瑞亞政府斥資過億美元在首都修建豪奢會展中心。1979 年 4 月,為了「促使糧食自給、激勵進城打工的農民工回鄉種田」,托爾伯特政府宣布提高大米專賣價格,結果首都的大學生和貧民上街遊行示威,抗議政府虧空國庫壓榨民生。托爾伯特總統下令軍隊開槍鎮壓,遭到拒絕。最後,總統竟從幾內亞借來軍隊,和本國警察一起鎮壓了示威。

  

  ▍1979 年賴比瑞亞首都大學生和貧民上街遊行遭鎮壓,警察當街射殺過百示威者

  事情當然不可能就此結束。街頭流血和軍管政治的先例一開,軍中自然會湧現出有志者步武前賢。

  一年後的 1980 年 4 月 12 日,本文開頭的場面終於發生了——托爾伯特總統被肢解在卧室里,兒子被從飛行中的飛機上扔下來,全國觀眾看著喝醉的行刑隊舉起槍支,用電線桿上的諸位部長練習打靶。

  而真輝格黨的一黨統治崩潰后,賴比瑞亞也並沒能走上民主自由的光明大道,而且很快就將迎來吞噬整個社會的大洪水——政變上台的多爾政府還能依靠冷戰站隊來獲取美國援助,到 90 年代冷戰結束后便徹底崩潰,賴比瑞亞開始了近二十年的內戰,成為了國際新聞版編輯們熟知的賴比瑞亞——那個由剁肢刑、童兵、「血鑽」和在鏡頭前揮舞步槍的武人獨夫組成的賴比瑞亞。

  

964

主題

4387

帖子

3萬

積分

貝殼至尊領袖

火箭

Rank: 6Rank: 6

積分
39564
沙發
ChineseInvest88 發表於 2016-1-14 02:46 | 只看該作者
長知識!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52

帖子

1055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055
3
真言 發表於 2016-1-14 10:20 | 只看該作者
利比亞的近代史給人的啟髮式政體本身也是需要背後執行的力量。這個力量應該來自西方的宗教。沒有全民宗教情結支持的政體最終變得流於形式。「沒有發展的增長」這類的重演還在上演。最終會演變為內亂和獨裁。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8 19:2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