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善良來自內心的安定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6-1-13 01:1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一次看一本小書,作者是日本一位小眾作家,她在談到善良時說,人世間的善良若能以心為定向給予他人誠懇與真實,此舉就已是慈悲,善緣一場。

  而善緣,又可以讓人性之美得以交匯,聚集,融合,人亦就因此看到自己和他人身上的光。

  在這裡,我們首要可以肯定,善良的人首先應該也是誠懇的人,他們堅定散發微弱的光芒;其次,他們的心性因為善良,也會讓際遇發生好的變遷,所謂善緣果報,都會一一回應。

  對於善良中隱藏了誠懇與真實的人來說,我能想到的,就是無論任何場合,面對何種身份,等級的人,都沒有絲毫的驕作,如此平靜如水的對待,應該算是見過「世面」的一種。在他們眼中,能真正做到眾生平等,所有身份、背景、榮耀被淡化,以誠相待,以善為首,良知是內心最為基礎的待人處事方式。

  所以,我們若用心會發現,這樣的人,心帶有敏感和勇猛之氣息,關注萬物千象,保持難得童趣,眼神里的真誠如同清水中映照的月光,明澈,坦蕩,清冽見底。善良在他們心中,可以從內而出,得以溢出。

  朋友R曾說,對於那些言談舉止感受得到的真性情,或許是某種一脈相近的性情屬性,使得她總是願意與之親近,某種不被侵略的美好,是人性中因善而聚集的福德,因良擴散出的光芒,值得交付。

  我說,是的,對類似的情感,同樣也是心有珍藏,剔除保守,願意與之做開放式的交流。善良所展示出的力量與氣場一如在某個清晨綻開的花朵飽滿,芬芳,通透。一花一期。珍惜終究在當下。那一刻,怎麼看,都是好的。

  比如,善良人終歸是無私,利他,付出,他們會在不自知的情況下,作出相應,敏捷的反應。最為常見的事例,日常生活中,我們在爬山時候,有人會主動拉人一把,對方也會回贈善意的微笑。而有的,會選擇冷漠不顧,獨自向前。

  善良的人,會低頭做事,毫無怨言,也不索求德報。他們身上所具備的利他,無我精神,就是甘露秋雨,滋養自己,也澆灑他人。

  所以,我們會發現很多人即便才華橫溢,聰明之上,美富層疊,但難以感受到人性的高貴與敬仰之情。他們因為無以肩負善良的給予與擔當,反而選擇冷漠,拒絕的方式對待外界,他人,難以給人信任與溫暖。

  如此不夠善良,還有最為明顯的:你讓我難受惹惱怒讓其生氣,我就必須回拍傷你一下睚眥必報。類似的人往往將此標榜自我、勇氣、真實。相反它是人性中的惡,與年齡無關,天性有染,它是人性里的缺陷。以為自己贏得安撫,實則那一刻外表和內里都是扭曲,難得好看。反而讓他人心生芥蒂。

  還有一種,我們會看到很多的善良總是不夠簡潔,或許是因為夾雜了利益和交際的成分,總之很難看到心性的通透與純粹。善良的本質應該是給予他人溫暖,理解的同時,需要具備一顆不計較,懂得平衡的心。若我們總是計較犧牲,算計虧盈,總是不甘願承擔他人,那麼善良在這裡則難以呈現。

  有人說,在這個弱肉強食的社會,善良正在成為一個被削弱與淡化的概念。人們可以違背甚至跨越它,只為滿足自我私慾。事實上,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因為本性中的善,剔除了惡,即便不夠通透,但因為無以參差暴力,嫉妒,惡的行為,一定程度,「良」在這裡多少也得以了呈現。

  類似的現象,亦應驗了,人很多時可以做到「善」,但未必能傳遞「良」。這種善來自人本性,是天性的一種;之所以無法做到良,是因為無以看到人性的利他,通透,豁達品格。無法真正將善和良做到真正合體,對自己,他人具有拉伸,提高的能量。善良因為得以折損。

  所以,真正功德兼具的善良,是一個人能力的真正體現,具有綜合蝴蝶效應。此類的善因為缺乏良的支撐,所有偽裝的善也會因為良的缺失,拉低它們之間的平衡比例。所謂的假善以莠,不可取,大抵應該如此。

  相反,真正的善良是來自內心的平和,強大,有力與安定。心有秩序,不去對抗,安定與平靜,不生世事。他們知道得失有之,未必願意去作無謂的浪費與爭執。

  保持公允之心,清透認識人世。不存在糾纏、執問、羈絆,有自己獨立價值體系,做人準則,不做違背世俗、規則之外的事情。對痛和苦難及不公,傷害抱有痛而不言的智慧和笑而不語的豁達。對他人能做到飽滿的寬恕和原諒。也能做到恰當的理解和悲憫。

  此類的善良,因為通透變得綿長,具備光芒;因此成長而培育出的果實,具備堅實的人格力量,使得心與行為,從一而終,也算是一種珍貴的福報。比如古人言,「好人有好報。」這應該是善良帶來的福報。

  前幾天無意中看到一句關於善良的言論:「善良,是生命中的貴人。當你看到醜陋的變得越來越美,當你發現一花一草都在對你微笑,當你發現每件事都充滿順緣,當你發現身邊的人越來越喜歡你,這就是善良的回報。輪迴的路上,我們看不到未來賦予我們的是什麼,但未來卻清楚無誤的,像放電影一樣的,對於我們今天所做所想的一切,一一再現。」

  這段話中,我們不難發現,善良與順緣及輪迴,都具有積極和利美的意義。而且它最終都會回應到你身上。就是說,你給予及付出的一切,流向外界,最終都會回歸於自我。那麼,你在此過程中,所有一念,迴響只是遲早之事。關鍵在於你的心如何向外界作出有力的反應。

  那麼,我們是不是也可以理解為,善良所堅守的防線是內心最有力的存在。善與良的功德聚集,使得人性中的好品質,如同天地般大美,靜幽深邃,美好長存,具備清涼,洗滌人心的作用。

  善良的人,他們因為誠懇,真實,具備寬憫之心,懂得顧及別人的感受,所以,在面對人事,問題的時候,總能做到智慧的選擇,完成一定的妥協,給他人留有餘地的前路與生活。

  諸如此類的善良因利他與付出,同理,參差為他人著想的品格。大美之境不言而喻。這樣的品性,弱化了性別的成分,值得令人敬重。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8 18:5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