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創業經】種茄子+辣椒半年能賺200萬,秘訣竟是它!

[複製鏈接]
匿名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匿名  發表於 2016-1-9 23:42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節成本、提效率,無人機替代人工噴灑農藥,現代化農機發揮作用

  海南省瓊海市一家農業合作社的圓茄種植基地,兩個月前,這裡迎來了這個噴灑農藥的新幫手。

  這台無人機就像一隻聽話的大鳥,在田地上空嗡嗡飛過,所經處之處,一片霧起,這是霧化了的農藥。

  

  海南省瓊海市一家農業合作社的種植基地利用無人機,在田地上空噴灑霧化農藥。

  12月下旬的瓊海,陸續下了幾場雨,眼看著天要放晴,合作社董事長周考健趕緊組織社員們用無人機給地里的作物噴葯,預防疫病。負責操作飛機的是周考健的兒子,為了操控這台無人飛機,他還特意到深圳接受了一個多月的培訓。

  海南省瓊海市某農民專業合作社管理員周璋作:打的時候就是一開始要GPS衛星定位,然後定好位了以後就可以起飛了。

  大約十分鐘左右,飛機攜帶的十升農藥噴灑完畢,返回田埂,需要重新添加藥水,並更換電池。這台無人飛機一共配備了五六塊電池,換下的電池再立刻拿去充電,從而保證飛機的連續作業。

  

  大約十分鐘左右,飛機噴灑完十升農藥,返回田埂重新添加藥水。

  海南省瓊海市某農民專業合作社董事長周考健:那裡有六畝左右了。一塊電池配一桶(葯)水。

  卸下的電池繼續充電,如此反覆,三個人合作,一台無人機一天能噴灑150畝地。

  周考健:它效果好,無人機它噴霧比較均勻,加上它噴的那個力度比較大。

  2013年,在當地政府的號召下,周考健和十來個農民一起成立了合作社,並成為了負責人。

  然而,蔬菜的行情瞬息萬變,超出了周考健的想象。合作社成立的第一年,市場遇冷,價格低迷,每斤辣椒的價格最低時才4毛錢,僅為種植成本的一半。

  周考健:冬季那個季節下來賠了七八十萬塊。

  為了應對市場的變化,周考健決定將自己試驗了幾年的圓茄種植技術在合作社裡推廣。他鼓勵社員們種植過去從未種過的圓茄,除了技術指導,還推出了最低收購價等措施來保護農民的利益。

  

  為了應對市場的變化,周考健決定將自己試驗了幾年的圓茄種植技術在合作社裡推廣。

  周考健:每一市斤八毛錢,最低的保護價跟他們打保票,寫上協議。

  2014年冬季,合作社終於盈利了,到2015年5月採摘季結束,茄子和辣椒的收入加起來一共為200萬元左右,此時,合作社自有的土地達到1200畝,加盟的農戶土地面積達到了1800畝。然而隨著規模的擴大,另一個問題日益凸顯出來。

  周考健:用人工打的話,辣椒這塊還可以用,種上茄子以後,人工打葯起不了很大的作用。因為它棵比較高,比較高比較密。

  除了效率不高,更讓周考健感到頭疼的是,短工難找。

  2015年,周考健通過海南省植保站的介紹,第一次聽說了噴灑農藥的無人機。經過考察,很快,他從深圳購買了合作社的第一台無人飛機。

  2015年11月,無人機送到了周考健的手裡,周考健的兒子周璋作也完成了廠家提供的操作培訓。拿到機器后,父子倆迫不及待地開始用它給地里的蔬菜噴農藥。很快,這架小小的無人機就在幾百畝的田地上空展現出了自己的本領。這台無人機每天不僅減少了10個左右的人工,而且用藥量也大幅度降低。按照無人機五年的使用壽命來折算,每畝地的噴灑農藥成本要比人工低50%。

  據測算,全國一年用於噴灑的服務費達上千億元。飛機植保被視為農業現代化進程中的關鍵環節。2014年中央一號文更是明確提出要「加強農用航空建設」,截至2014年9月,全國無人植保機生產企業超過200家,年銷售量突破3000架。

  為了儘快推廣機械化噴葯,周考健計劃再購買幾台無人機,聯合作業。

  12月27日,生產廠家又帶著一架新的無人機到這個合作社做飛行演示。這架無人機採用的是單旋翼技術,能夠負載17升農藥,比之前周考健購買的機型多出了7升。

  

  生產廠家新的無人機採用的是單旋翼技術,能夠負載17升農藥。

  周考健一邊觀察這架無人機的噴灑效果,一邊詳細地詢問操作人員這架無人機的各項性能指標。他告訴記者,自己打算年後就再購買一架新的無人機。

  免費無人機操作教學,農業無人機應用推而廣之

  譚志前是深圳市一家無人機生產企業聘請的無人機飛行教練,他的學員們來自全國各地,有的是農業合作社的技術員,有的是種糧大戶。

  魯盾,來自黑龍江省樺川縣。家裡承包了八百多畝地。為了儘快操作新購買的四台無人機給來年的水稻噴灑農藥,魯盾已經在這裡上了20多天的課程了。

  黑龍江省樺川縣農民魯盾:原來都是人工的,那個效率低,對人傷害還挺大的,現在人員也不好雇。

  儘管還在學習無人機的使用,但是魯盾已經開始盤算著如何儘快收回成本了。

  魯盾:一天一個機器能噴300畝,我可以在親戚朋友那,都可以(使用),這樣成本回來還快一點。

  下午,幾名已經掌握飛行要領的學員又來到空地上練習實際飛行操作。

  

  為了儘快讓家裡購買的無人機派上用場,每個人都抓緊機會練習。

  經過20多天的學習,學員們的信心已經越來越足。

  李才聖是這家農用無人機公司的創始人。他告訴記者,過去由於國內這一領域技術不成熟,加上定價過高,無人機對於農民來說,一直是一塊未知的領域,直到近兩年農用無人機才逐漸推廣開來。

  深圳天鷹兄弟無人機科技創新有限公司創始人李才聖:在2014年年底的時候,像我們公司,通過百度關鍵字搜索的大概只有七千多人次,但是到了2015年到了9月份的時候,關注我們的人接近三百萬人次,每天諮詢電話至少有三四十個。那麼飛機銷售來講,我們從5月份到現在,我們也賣了90多架,那這個在過去是不太可能的。

  為了更好地推廣產品,2015年李才聖也推出了針對無人機操作的免費培訓班,用來指導購買無人機的農民更好地掌握無人機噴葯的操作方法。眼下的這批學員已經是公司2015年的第七期學員了。

  

  為了更好地推廣產品,2015年李才聖推出了針對無人機操作的免費培訓班。

  李才聖:我們從今年(2015年)的三月份,到目前為止,我們已培訓了兩百多人,主要是種糧大戶。

  2015年,農業部印發了《到2020年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方案》的通知,力爭到2020年中國農藥使用總量實現零增長,其中提到要推廣新型高效植保機械。李才聖告訴記者,實施「農藥零增長」是農業現代化發展到一定階段后國際通行做法,他堅信,未來幾年農用無人機市場將迎來發展的黃金時期。

  李才聖:因為它的霧化效果非常好,它可以節儉掉至少40%以上的農藥。

  甘蔗收割機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12月末,又到了田東縣甘蔗收割的日子。廣西欣盛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韋雲峰一直忙著打電話,聯絡蔗農到基地來收割甘蔗。十多分鐘的時間裡,韋雲峰連續打了四通電話,每一個都是往年來這裡收割過甘蔗的老蔗農。然而今年的用工情況卻並不樂觀。

  

  12月末,又到了田東縣甘蔗收割的日子,然而今年的用工情況卻並不樂觀。

  韋雲峰告訴記者,公司在田東縣一共有上萬畝甘蔗,每年的產量在6萬噸左右,如果全部依靠人工來收割,則需要幾百名蔗農。然而,近年來,青壯年勞動力大多外出打工,留守農村的勞動力嚴重不足,加之蔗價下跌,生產成本上漲,導致人工越來越難找,眼看著地里的甘蔗即將收割,韋雲峰迫切希望能夠購買到合適的甘蔗收割機。

  

  青壯勞動力大多外出打工,加之蔗價下跌,生產成本上漲,導致人工越來越難找。

  廣西是我國的蔗糖主產區,然而規模化、機械化程度低一直困擾著廣西糖產業。為了改變這一現狀,2014年以來,廣西啟動了500萬畝高產、高糖「雙高」糖料蔗基地建設計劃。欣盛農業公司的這上萬畝甘蔗地也被納入到其中。

  廣西欣盛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韋雲峰:農民也好,種植大戶也好,都希望就是買到這個適合自己收割的機器,這樣提高工作效率,效益更高。

  12月31日,韋雲峰的甘蔗基地終於迎來了第一台國產甘蔗收割機。韋雲峰告訴記者,自己在2015年9月份購買了一台國外的甘蔗收穫機,和國外的機子相比,這台國產收穫機價格要便宜幾十萬,體型較為適中,履帶式輪胎也更適合自己的甘蔗地。

  

  12月31日,韋雲峰的甘蔗基地終於迎來了第一台國產甘蔗收割機。

  韋雲峰:它可能更適合於丘陵地帶,坡度它可以超過13度,20度以內它都可以收割,這樣子的話更適合我們百色這一邊。

  不過對於機器長時間的作業效果,韋雲峰還有些顧慮。為了給韋雲峰吃下定心丸,生產商決定免費提供一台機器讓他試用一段時間。

  雖然剛剛下過雨,土壤的硬度還沒有達到機械化作業的條件,但是為了儘快讓客戶檢驗收割機的效果,廠家決定立刻給客戶展示收割機作業。開始的幾分鐘,收割機工作得很順利。然而就在演示快要結束時,一個意外發生了。

  原來,由於連續降雨,田裡的土地過於鬆軟,大型的拖拉機輪胎在地里打滑,導致車廂與甘蔗收穫機的機械臂撞在了一起。廠家的員工不得不立刻停下來修理機器,演示也只能中斷。

  第二天上午,韋雲峰決定再一次檢驗這台甘蔗收割機。這一次為了不影響收穫機的效果,韋雲峰撤走了一旁的拖拉機,讓這台甘蔗收穫機單獨作業。儘管土壤依然泥濘鬆軟,但是藉助履帶,這台甘蔗收穫機終於步入正軌,開始正常作業。

  韋雲峰告訴記者,等過幾天地里完全曬乾后,他還要讓這台機器在自己的甘蔗地里連續工作幾天,進一步檢驗這台機子的工作效率。如果沒有問題,他便立刻購買幾台投入到今年的收割中。

  

  韋雲峰告訴記者,要讓這台機器在自己的甘蔗地里連續工作幾天,進一步檢驗這台機子的工作效率。

  趙仁偉是這台甘蔗收穫機的研發負責人。他告訴記者,這台收穫機從2012年開始立項,研發花費了近兩年的時間,2015年首次在廣西上市。

  中聯重科甘蔗收穫機研發負責人趙仁偉:目前為止,我們投到廣西市場已經投下來十台,剛好現在又是年底,明年我們規劃要做到,做到60-100台,60-100台,目前我們已經有意向,有訂單的已經有15台。

  目前,甘蔗收穫機已經納入到中央財政資金補貼機具種類範圍中,根據《廣西2015-2017年農業機械購置補貼實施方案》及其附件,符合標準的甘蔗收穫機單機補貼最高達65萬元,其中中央財政補貼40萬元、廣西壯族自治區補貼25萬元。

  廣西思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閉玉春:我們買到手的話是240萬元,但是我們廣西的話是補貼50萬元,應該是190萬就可以拿到這台機子,補貼這台機子以外,在作業上還是有補貼的,像我們廣西今年,給我們的是,機收一噸就補貼30塊,如果我市場定價是100塊的話,實質上的業主,我們農場主,只需要出70塊就可以了。

  然而廣西多丘陵,地塊分散,加上雨水天氣也給推進機械化帶來了不小的困難。

  

  雨天,田裡的土地十分泥濘,甘蔗不僅濕滑,還有倒伏的現象,這大大增加了收割的難度。

  這些蔗農收割的甘蔗地屬於廣西思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這家農業公司在柳州一共流轉了上萬畝土地種植甘蔗,是當地最大的甘蔗種植基地,也是當地機械化程度最高的公司,每年12月初到第二年的3月份是甘蔗收割的黃金時期,往年的這個時候,地里已經可以看到兩台甘蔗收割機和多輛拖拉機忙碌的身影。然而今年天公不作美,一個月來雨水不斷,嚴重影響了機械化作業的進程。

  閉玉春:雨天影響很大,主要是因為地裡面太濕了,機械進去會陷下去,從12月初開砍到現在已經整整一月只有四五天是能機收的,所以今年比較被動。

  為了不影響收割的進程,公司一方面讓農機手隨時檢修、保養收割機,等到天晴,地里曬乾后就立刻下地作業;一方面也雇傭周邊的農民來增加收割甘蔗的人手。

  閉玉春:(機械收割)一般6個小時可以收得250到300噸。照這麼計算,包括折舊還有油耗還有機手的工資,包括保養等,每噸成本大概是63塊到70塊錢左右,但是如果是人工砍收,要130元到150元左右。

  儘管人工收割的成本是機械收割成本的兩倍左右,但是眼看著雨一直下個不停,公司的這些農機手們也只能暫時停工,一邊休息,一邊等待著天氣儘快放晴。

  閉玉春告訴記者,推廣機械收割,除了要引進收割機械,土地也必須平整,這樣才能便於操作。公司在2014年投入資金進行 3000多畝雙高項目的土地平整,2015年初全部完成。然而直到2015年末,這一塊的補貼資金依然有600萬沒有到位。

  閉玉春:補貼達到一千五百塊錢一畝地,但是因為它是屬於先建後補,由企業先自己墊資投入把這個小塊並大塊,還有一個是把機耕道搞好,符合機械化。但是因為審批整個項目完成之後,資金的撥付這塊,這個環節很慢。所以說2015年再給了我們5832畝的任務,到現在的話我們也只能完成了2700畝。

  半小時觀察:農機推廣還需打好「組合拳」

  從政策來看,國家對農業機械的扶持是一貫的。2004年,國家頒布了《農業機械促進法》,十多年來,農業機械補貼的金額有了大幅提升。2015年我國農機購置補貼政策迎來大調整,相比往年,補貼範圍有所擴大,補貼類目更加集中,補貼流程更加簡潔。但是也有一些省份補貼資金使用不足50%,上年度資金兌付尚未完成的情況。

  其實農機的使用推廣是一個系統工程。它涉及農機質量、農機標準、人員培訓、土地的平整以及不同地區耕種標準的協調統一。這就好比你買了一部汽車,如果你不會開車,或者你門口的道路坑窪不平,方圓十公里也開不到,那樣你的車子最多也就是一個擺設而已。

  和過去比,我們的農業機械化水平有了長足的進步,而對照現代農業對農業機械的要求,我們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這方面政府有關部門應該當仁不讓地吹起農業現代化的號角,積極扶持、協調、統籌農業的推廣工作,只有這樣現代農業的春天才能早日到來。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4 01:5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