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金融時報:中國應向世界經濟傳遞信心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6-1-9 03:1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國的股市和匯市動蕩再一次向世界各地發出金融衝擊波。中國股市大幅下跌本周第二次觸發熔斷機制后,亞洲、歐洲和美國股市全線下挫。突顯普遍擔憂的一個跡象是,英國財相喬治•奧斯本(George Osborne)把中國列為危及全球繁榮的「各種新威脅的危險雞尾酒」的一部分。

  從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傳遞出的焦慮感,在某些方面像是去年夏天股市暴跌的回聲。那時投資者擔心,股市暴跌和人民幣貶值暴露了中國經濟更深層的斷層線,而這些斷層線本來是外人不容易看見的。這個道理現在同樣適用。大規模資本凈流出(去年第三季度達到創紀錄的2210億美元),似乎很可能在第四季度有所加快。中國企業和個人急於把資金轉移到境外,正在壓低國內股市和人民幣匯率。

   一些觀察者把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昨日跌至四年低點歸因於北京方面有意進行競爭性貨幣貶值,以求幫助苦苦掙扎中的中國出口企業。然而,中國人民銀行(PBoC)似乎不太可能刻意引燃一場「匯率戰爭」。根據研究公司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的估算,僅在上月,中國央行為了讓不斷走低的人民幣企穩,就出售了大約113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

  中國金融市場震蕩背後的真正故事與其說是處心積慮的,不如說是令人沮喪的。隨著中國經濟的幾乎所有關鍵驅動因素都失去衝勁,而北京方面的政策回應似乎既令人費解又相互矛盾,人們對中國經濟強韌性的信心正在減弱。隨著企業利潤減少,固定資產投資(過去30年繁榮的主要引擎)增長正在減速。重工業和槓桿率較高的房地產行業的產能過剩積重難返,形成一股深層的通縮暗流。

  但是,北京方面在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后闡明的針對這些結構性問題的回應,可能不足以推動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達到國家主席習近平最近所稱的6.5%這一最低增長水平。那次會議提出的主要目標是化解過剩產能,消化房地產庫存,以及降低企業經營成本。儘管這些改革——以及正在大力推進的反腐敗運動——對於中國的較長期經濟健康是至關重要的,但它們在推動經濟擴張方面力度不夠。

  自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世界的復甦眼下正處於最為脆弱的節骨眼,尤其是因為新興市場的經濟增長紛紛降至危機后的低點。如果中國的需求不能保持,以大宗商品為導向的拉美、非洲和亞洲經濟體可能進一步陷入困境。北京方面應該利用今年中國擔任由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組成的20國集團(G20)輪值主席國的機會,展示自己能夠擔當全球領導角色。

  中國應當轉變其經濟政策的重點,把藉助財政和貨幣政策手段提振需求置於結構性改革議程之上。這意味著中國可能試圖減緩流向境外的資本洪流,穩住人民幣匯率,甚至為國內股市營造一個更為利好的環境。作為邁向這些目標的第一步,政府應該向國際投資界更清晰地傳達此類政策。

312

主題

1309

帖子

3786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3786
沙發
布信易 發表於 2016-1-11 06:36 | 只看該作者
一個政府能控制自己的經濟而不發生次貸危機,比起那些引發次貸危機的政府更應該被接受。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28 09:4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