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達真堪布仁波切:我這十年弘法的精髓!

[複製鏈接]

765

主題

1367

帖子

8101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10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達真堪布仁波切:我這十年弘法的精髓!

我在十年弘法中,再三強調的就是四外加行、,這都是基礎的佛理。一個學佛人,一個修行人,一定要明白這些道理、深信這些道理,才可以學佛,才可以修行,之前是不會有真正的學佛修行的。
  四外加行第一個是暇滿難得,裡面講的是人生觀。什麼是人身的價值?學佛修行,讓自己解脫,讓自己成就。吃喝嫖賭不是人身的價值,坑蒙拐騙不是人身的價值。通過學佛,通過修行,讓自己永遠的擺脫煩惱,擺脫痛苦,這就是解脫。若是你去實現這樣的願望,你的人身就有價值、有意義了。

  還有壽命無常。一切都是無常的,包括生命都是無常的。你把無常的道理弄明白了,你才可以活的輕鬆自在。為什麼?因為你看一切的變化都是正常的。諸法無常,你能坦然面對。

  我們現在還沒有深信這個道理,所以外境一旦有什麼變化,我們就隨順煩惱了,心就被牽動了。這就是沒有弄明白無常,沒有修好無常。無常修好了,對死亡也不會有任何恐懼。有生就有死,這是逃避不了的,但是可以做好準備。死亡突然來臨的時候,自己心裡有數,不會迷茫,也不會恐懼。

  還有因果不虛。因果不是佛創新的,不是佛制定的,這是自然規律。佛不存在了,佛法不存在了,這個因果規律還會存在,不會結束。因為它是宇宙的自然規律,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誰造誰受,不造不受,都是自找的。你明白了,深信了,就再也不會有怨恨或委屈等煩惱了。快樂、痛苦都是自己給自己創造的,自己才是自己命運的主宰。深信了這個道理,就再也不會給自己創造痛苦了,一定會給自己創造快樂。
  我們很多時候都在造業,還跟某些眾生結惡緣,這就說明還是沒有徹底明白因果。這都是在給自己創造痛苦啊!將來你要感受痛苦的。若是你明白了,深信了,你還會給自己創造痛苦嗎?還會這樣做嗎?不會了。所以都是自己的問題。要怨就怨自己,要恨就恨自己。
  還有輪迴過患。你在輪迴中,你就會痛苦。在六道里是不是輪迴?不一定,佛菩薩也在六道,但他不屬於輪迴。那什麼叫輪迴?之前講過,有煩惱的束縛,有業力的牽引就是輪迴。佛菩薩是乘願再來,他們是自願來的,他們來是有任務的,任務完成了,他們就自由了,就要走了。來也自由,去也自由。

  但眾生就不是這樣,他們是由業力的牽引,自己無法左右去向。有業力的牽引,肯定有煩惱的束縛,這樣就是輪迴。所以我們要解脫煩惱的束縛,要解脫業力的牽引,就可以不輪迴了,雖然在六道里,但是「蓮花不著水,日月不住空。」不會受輪迴的影響,也不會痛苦。

  這些都是四外加行的內容,這裡講的都是佛基本的理念,都是佛法的根本。若是沒有這個根,一切的一切都是空中樓閣,沒有什麼意義,所以這個基礎非常重要。

若是四外加行沒有弄明白,沒有修好的話,你皈依不會到位,不會圓滿;你發菩提心也不會到位,不會圓滿。
  在學好四外加行的基礎上,再皈依上師三寶,發願行菩提心,之後再消業。皈依和發心是基礎。皈依是入門,發心是入大乘道,修除障法是消除業障。接下來是積福,積累福德資糧和智慧資糧。最後修上師相應法,這就是五內加行。通過修持這些加行,讓自己的相續成熟,讓自己的資糧圓滿,最後修正行的時候就快了。
  其實見性很容易啊!就是一瞬間的事。主要是相續成熟的過程非常難,積累資糧的過程非常難!所以,大家一定要珍惜機緣,珍惜自己宿世修來的福報!如理如法、實實在在學修,這樣才會有結果,才會成就。不然東學西學,東跑西顛是不會有結果的,也不可能成就。怎樣虛度光陰,怎樣浪費人生,都是一樣虛度和浪費的。

  我在這十年的弘法當中,也是這樣強調的,現在也是這樣要求的。希望大家都能明白。佛法是如意寶,它沒有主人,誰學誰是主人,誰修誰就能得到。別人不修是別人的事,別人不精進也是別人的事。在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人都不修,你自己也應該修;所有的人都不精進,你自己也應該精進。

來源: 上師達真堪布仁波切新浪博客:http://***/dzkbbk

願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同發菩提心,往生安樂國。
G+: https://plus.google.com/u/0/109241080891964801403/posts
Face Book: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8030749249&fref=ts
Twitter: https://twitter.com/TamgrinKhenpo

1635

主題

2471

帖子

8711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8711
沙發
開心樹 發表於 2016-1-25 15:12 | 只看該作者
信是對佛法的信仰,解是對經論的理解,行是依理論產生實踐。佛法與哲學的區別也正在於此,哲學但有理論,而佛法既有哲學的理論,又有科學的實證。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3 04: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