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即將過去,回首這一年,中國人最大的感受恐怕是經濟下行壓力在擴散。關於這一點,人們談論得很多。 經濟下行壓力意味著什麼?說實話中國社會由於過去很少有相關體驗,不是很有把握。經濟新常態已然成形,普通人對它的認識有兩個參數,一是對過去高達兩位數增長率的記憶,二是世界大多數國家低得多的增長率甚至負增長。因此我們的自我認識難免有些搖擺。 一些重要的問題是:目前的「中高速」對我們這個發展中大國還能算是好成績嗎?中國發展速度繼續領先於世界主要經濟體仍然是中長期趨勢嗎?以及普通中國人今後的發展空間和機會還會擴大和增多嗎? 對這些問題的答案,無法從當下中國自身的情況中得出。我們需要尋找儘可能可靠的參照系,獲得最大概率的正確解讀。 這個參照系就是我們面對的全球化的世界。 全球的情況2015年整體不太好,有人說中國是世界「一筐爛桃中還不錯的那一個」,這說得俗,也有點低。我們感興趣的是,從世界範圍看,中國力量的規模與質量2015年都是繼續上升的,國家的綜合競爭力更強了。其中標誌性的事件包括年初亞投行的突破,以及歲末人民幣被納入特別提款權籃子等等,它們頗有點中國「厚積薄發」的意思。 2015年,從美日到歐洲,世界主要力量制定國家戰略都以中國將崛起為「超級大國」作為預測未來世界格局的基礎。沒有一個國家假設了「中國停止發展」,換句話說,世界上沒有一支嚴肅力量把中國向經濟新常態的過渡看成是中國國家命運的轉折,認為它是影響世界新的「歷史性變數」。 中國推進「一帶一路」構想,是2015年世界各種發展計劃中最有影響力的,很多國家和區域發展計劃在積極與「一帶一路」對接,中國力量的外溢比人們預想得更有聲勢些。 中國舉辦的世界網際網路大會2015年更成規模,雙十一購物節開始有了全球影響,中國的全球網際網路地位繼續上升。 中國2015年擴建南沙島礁,在遭到美國等強烈反對的情況下,總體上開展得很有成效。能把美國反對的事情干成,而不引起對美關係的嚴重波動,保持中美戰略關係的平穩,這是一種境界。從實力角度看,中國得到了新的認可。 2015年中國更像「世界大國」了,我們的國際話語權在提升,促使巴黎氣候大會成功,中國是決定性角色之一。歐洲國家對華合作的熱情空前高漲,英國提出中英「黃金時代」的說法。中國與一些不友好力量開展博弈的資源十分充足。 世界不會對一個「前景不看好」的國家抱以這樣的態度,整個世界都是「勢利」的,一個國家比一個國家精明。歷史經驗、全球化時代的基本規律都會被用於各國對中國2015年發展情形及未來趨勢的評估上,外界似乎給中國打的是高分。 中國的國際運勢根植於我們的國內能力建設,我們在國際上不斷擴大的優勢也會間接轉化成國內發展的資源,進而支持拓寬國人的發展和福利空間。2015年中國的出國游增長全球矚目,中國的消費增長在全球十分突出,中國在朝著消費大國邁進。 當然了,國際上的好運勢不應成為我們輕視國內問題的理由,事實上國際上的樂觀也不太可能沖淡國內的一些焦慮,在政治上形成抵消。然而我們準確認識國家現實情況的能力非常重要,我們需要搞清眼前問題的性質,確定自己的位置,了解最主要的風險和挑戰,然後認真解決每一個難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