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寶萬大戰」背後,藏著中國經濟升級大棋局!

[複製鏈接]
匿名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匿名  發表於 2015-12-25 01:49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寶萬大戰」背後,藏著中國經濟升級、商場角逐的大棋局!

  

  「寶萬大戰」進入談判期

  寶能萬科的這場商業大戰,在今天曝出寶能已持有萬科股份超過23.5%,安邦保險已持有萬科股份超過7%后,大局因為寶能和安邦持有超過三成股份而基本上定了。以現在情況看,如果萬科搞增發,試圖實施稀釋其他股東股權的「毒丸」計劃,那麼利益受損的寶能和安邦保險必然抱團,兩者擁有超過30%的股份,再爭取3%的股份即可在股東大會阻止增發。而且,由於增發對中小股東也沒什麼好處,恐怕支持這一計劃的投資者並不會呈現壓倒性局面。所以,增發這條路在寶能和安邦持股比例曝光后基本已經行不通了,王石12月23日也承認不會實施「毒丸」計劃。

  事實上,在12月23日萬科董事會主席王石先生的一系列表態后,「寶萬之爭」的大局基本上就定了,接下來就是如何談判、如何妥協的問題了。12月23日,萬科董事會主席王石前往拜訪瑞士信貸進行演講時表示:「我是很尊重潮汕幫的,特區幫、深圳幫大家都是為深圳做建設的,寶能、華潤、萬科都是深圳幫,都是一家人,不應該內鬥。」王石還在演講中表示,如果寶能要改組董事會的話股權還不夠,同時也會對公司造成不穩定影響:「我們願意照顧前海的訴求。前海很像香港的梁伯韜,能改組就改組,不能改組股價上他也不會虧。」 在交流過程中,王石還表示,萬科希望在此事件中實現多贏。「我和萬科管理層不介意作出妥協。我最看重的是萬科的企業文化。」而關於寶能一度增持萬科股權情形,王石說,「我認為它(寶能)進董事會是遲早的事,但並沒有達到可以輕易對董事會和萬科管理層進行重大改變的地步。」

  從寶能、安邦的持股,從王石先生的系列表態,這表明占豪在《原創丨萬科VS寶能,一次劃時代商戰大劇,誰將主沉浮?》、《原創丨萬科大戰寶能結局的6大猜想》兩篇文章中做的分析和預估是比較準確的,即寶能大概率將入主萬科,而最終雙方會進行談判妥協。這裡我們不妨結合現在的局勢和各自的利益、目的進行一下妥協的程度和未來的結局。

  在占豪看來,寶能從「門口的野蠻」到「進門的野蠻人」耗費資金400億之巨,其不太可能只圖在二級市場賺點差價,就像在《原創丨萬科VS寶能,一次劃時代商戰大劇,誰將主沉浮?》文章中所分析的那樣,寶能的目的是要進入萬科董事會,然後對萬科董事會進行改組,然後將萬科與寶能的房地產計劃進行嫁接。根據寶能的計劃,未來五年要投資1200億在三四線城市,這麼大的計劃如果沒有萬科這樣的盤子太不好轉得開了,風險也太大了。所以,拿下萬科應該是其宏偉計劃中的最重要一塊拼圖。

  基於這種邏輯,萬科管理層希望寶能不要改組董事會的願望恐怕很難實現,如果雙方在這一問題上無法達成一致,這場商戰恐怕還會繼續,直到達到目的為止。而如果萬科管理層最終能與寶能達成妥協,寶能的目的是要借萬科的品牌、現金流和項目運作能力來盤活手裡的可開發的地產資源,那麼寶能就不會去真的對管理層進行大刀闊斧的改組。事實上,萬科的真正價值很大一部分在於其擁有中國最好的地產職業經理人,這是萬科的生命支柱之一,也是寶能覬覦的對象之一,大動是多輸之局,其它股東也會反對。何況,寶能還希望用萬科的這些職業經理人資源去盤活自己手裡的資源。

  既然寶能不是想對管理層大動手術,又必須在董事會內起到足夠大的作用,那麼最好的策略恐怕就是把現在的主席抬成名譽主席,把現在的總經理變成主席,然後再選出新的一定程度能代表寶能利益的總經理,同時寶能進入董事會。這樣,寶能可以達到自己的目的,萬科管理層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持穩定,其它股東的利益也能得到保證。如此一來,對萬科來說,戰略方向一定會發生轉變。原來,萬科注重的是住宅,而寶能加入進來后,大概率是側重商業地產 住宅,走銷品茂的模式。

  所以,寶能和萬科之間要談的內容還很多,而在這裡安邦應該扮演著斡旋者的角色,畢竟安邦的持股已經達到了7%,還有代表國企的華潤以及各大機構。當然,這事我們只是站在局外根據公開市場信息進行推理,一切還都存在變數,我們接著往下看。

  分析到這裡,我們不得不再深入探討兩個重要問題,因為這關乎到中國經濟當前的難題和中國保險行業的難題,同時也蘊含著巨大的商機,正是這三種因素的結合促成了今天的「寶萬大戰」,若不把這三個問題搞清楚,就不能完全搞清楚「寶萬大戰」。

  中國經濟的難題與商業機遇

  中國經濟的未來是充滿希望的,這主要是基於如下五個因素:

  一、中國的城市化進程依然有20餘年的時間,城市化的進程就是經濟增長點。

  二、中國人均生產率仍然較低,產業升級帶來的經濟增長潛力仍然很大。

  三、中國巨大的消費潛力蘊含著巨大商機。

  四、中國中西部的基礎建設仍有很大的投資空間。

  五、我國儲蓄率超過50%,這些儲蓄轉化為投資會帶來巨大的經濟增長動力。

  上述五大因素雖然決定了中國經濟還有巨大潛力,但這些並不是我們可以坐享其成的理由,恰恰相反,如果中國不能將上述五個方面的潛力激發出來,那麼中國就會跌入所謂的「中等收入陷阱」;當然,如果激發出來,所謂的「中等收入陷阱」也就根本不存在。

  在上述五個方面當中,第五條是最難推動的,自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到現在,我國的儲蓄率不是降低了而是大幅提高了,甚至現在都超過了50%,太多的錢躺在銀行里睡大覺,無法轉化為投資。與此同時,我國高房價又導致房地產已經不能再繼續作為宏觀經濟支柱繼續推動。

  那麼,問題就來了,怎麼推動這些資金進入市場投資?於是我們看到了保險業過去幾年的爆髮式增長,看到了網際網路金融的爆髮式增長,看到了私有資本和外資進入了我國銀行業······這一切,其實很大的原因之一就是推動我國儲蓄資金進入投資市場。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如果我們繼續長期維持這樣的高儲蓄率,無法盤活存量資金,那麼中國經濟是要抱著金飯碗「餓死」,也正是基於此,雖然我國金融創新遇到問題,但我國並未真的叫停金融創新,只是在盡量規避風險的同時繼續推動。

  事實上,我國的高儲蓄率是個寶庫,是個必須打開的寶庫,所以國家在推動金融、投資、保險行業的發展,而無論是金融、投資、保險,他們都在做一件事,爭取快速建立儲蓄資金向投資領域流動的渠道,誰建的渠道大、多,誰就會擁有更多的資源,就能佔領市場,這也是為何阿里、騰訊都在搞網際網路金融,網際網路金融企業如雨後春筍都冒出來的根本原因,他們爭奪的是中國儲蓄資金轉化為投資的通道市場,而這一趨勢又恰是我國經濟發展得需要,是政策支持的對象。

  想想看,寶能系的前海人壽為何能在短短兩三年就發展得如此巨大?除了其採取了合理的營銷策略外,根本原因就是中國擁有超高的儲蓄率,具有理財功能的保險產品有市場。由於保險資金可以起到將儲蓄資金疏導到實體經濟的作用,所以國家支持這樣的發展,這就是保險業爆髮式發展,寶能爆髮式發展的根本動力源泉,也是寶能敢於「蛇吞象」萬科的根本原因。

  商業機遇從哪裡來?從大勢中來,寶能就是利用了國家發展的大勢、我國所處的發展階段、我國所擁有的經濟資源等一系列力量,抓住了其中蘊含的巨大商機。

  保險業的高增長與利率走低的矛盾給保險業帶來收益率提升的挑戰

  在早前文章《原創丨萬科大戰寶能結局的6大猜想》中占豪(微信號:占豪)已經詳細分析了我國保險業的發展狀況,我國有超過50%的儲蓄率,巨大的居民儲蓄寶庫會支撐保險業繼續長期維持高速發展,保費的高速增長意味著保險公司擁有越來越多投資資金。然而,與保費高速增長相矛盾的是,我國的貨幣利率越來越低,這也意味著投資收益率的下降,這對保險公司來說就是一個巨大挑戰。如果保險公司不能找到高收益的投資品,那麼其發展就會受到嚴重限制。

  一方面是保費的高速增長,另一方面又是投資收益率的下降,保險公司要想維持增長怎麼辦?必須找好的標的來投資。哪裡是好的標的?房地產市場的增長空間變小了,A股市場的優質企業無疑就是最好的標的。所以,我們看到,過去一兩年保險資金頻頻舉牌A股企業,大家看下圖中2015年保險資金舉牌A股的情況。

  其實,大家看到這裡,也就該對A股有信心了。大家都在搶那個巨大的儲蓄寶庫,搶到手后投資標的並不豐富,A股是最好的地方,也是國家支持發展的地方,長期看A股能不走好嗎?

  房產業未來20年的機會與寶能選擇萬科的邏輯

  現在流行唱衰房地產業,認為中國房價會大跌,而根據現在情況看,大跌難度是很大的,崩盤更不可能,這是由中國形勢和政策決定的,房地產崩盤可是經濟要崩盤的,那是各方都不允許發生的事情。現在,房地產的問題是三四五線城市的庫存嚴重的問題,根本原因在於房價過高,農村居民進城積極性不高或進城后沒有購房能力。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明年工作五大重點之一放在了三四五線城市的去庫存方面。同時,國務院加大的城市化進程,要推動1億農村人進程。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看,明年三四五線城市去庫存將採取降稅和降價的方式,通過一些政策刺激三四五線城市的居民購房或購房出租。

  不過,雖然三四五線城市存在去庫存壓力,但事實上我國未來20年房地產的發展機遇恰恰就在三四五線城市,原因是一二線城市的房地產投資正在逐漸飽和,雖然房價高、利潤大但投資空間在被壓縮,真正空間恰恰在較為落後的三四五線城市,因為我國在加速城市化,這個過程還有20年,也就是說在三四五線城市房地產的人口紅利還能吃一二十年,這也是為前兩三年房地產商紛紛布局三四五線城市的原因。

  寶能實際上就是看到了這部分市場,而且寶能看到的還不是住宅,而是三四線城市的銷品茂形式的商業地產,說白了就是在三四線城市走縮小版的「萬達廣場」路線。寶能涉入保險業,其實就是想借保險資金的力量來實現自己的宏偉目標。但是,哪怕如此,寶能依然缺少品牌、運作能力和資金方面的拼圖,於是就找上了萬科。

  從這個層面看,寶能試圖將保險和三四線城市未來的房地產機會,藉助A股的資本市場打通,如果這個計劃給玩通了,那麼房地產是實體經濟的利益,A股市場是資本市場的利益,保險業是保險市場的利益,如此企業不但會活得爆髮式發展,還會很穩健。所以說,寶能的胃口的確是很大,也的確是很勇猛。

  其實,我們從另一個側面去觀察也能理解。一方面,國家在資金上已經不再刻意支持房地產業(銀行融資對房地產業已收緊),包括央企都是盡量在撤出房地產行業(估計央企沒有出手也有這方面因素);另一方面,房地產業又要發展,又要去庫存。這怎麼辦?就得用諸如保險資金、資本市場的資金來推動,現在保險資金通過資本市場進入房地產行業對國家政策來說是有利的。

  萬科的戰略失誤

  其實,「寶萬大戰」的上演,從萬科的視角來說,完全是萬科自己的戰略失誤導致的。若非萬科自身有巨大漏洞,莫說寶能「蛇吞象」,就是比寶能再大幾倍恐怕也不太可能吃掉萬科,因為萬科本身就是一個巨無霸。

  在過去二十多年,萬科無疑是中國最成功的房地產企業,其經理人團隊也的確厲害,這一點無論你是否認可成績都擺在那。事實上,萬科在房地產領域就是名副其實的巨無霸。但是,萬科還是犯了一些重要的戰略性錯誤。在占豪(微信號:占豪)看來,對萬科來說,最大漏洞不是股權分散問題,而是沒有與時俱進的問題。萬科,至少犯了如下三個方面的戰略錯誤:

  一、由產業資本向金融資本邁進的步伐太慢。

  產業資本到萬科這種程度必須向金融資本升級,否則就會遇到嚴重的發展瓶頸,這一點大家可參考《原創丨一圖讓你看懂當今世界的邏輯,懂了做人生贏家!》中的闡釋。如果萬科從2008年經濟危機后就開始逐漸注重在金融領域的的布局,那麼萬科的股價絕不是現在這個模樣,萬科的銀行、萬科保險恐怕已經開起來了,恆大今年不是就有保險了嗎?以萬科的資本實力和地產物業,萬科在這裡大有可為。然而,萬科慢了,蘇寧銀行2013年9月都開起來了,同年10月萬科才公布入股微商銀行的計劃,但哪怕到現在,萬科在金融領域也沒什麼作為。萬科如此巨大,竟然既沒有涉入銀行業也沒有涉入保險業,這在戰略上簡直是不可思議。

  中國經濟當前處於大升級時期,傳統行業在「 網際網路」,網際網路行業在搞「網際網路 」,傳統產業資本也在搞「 金融」,萬科在「 金融」方面的裹足不前是今天出現這種局面的根本原因之一。如果萬科有了銀行,再收購或創立保險公司,有這樣的產業鏈萬科市值現在至少5000億以上,寶能根本無法近身,哪裡還會有今天被收購之虞?微信號:chn007cn

  二、對市值管理太過漠視。

  萬科在戰略上失去了先機,在市值管理方面做得也很不到位,特別是在股災發生期間,如果萬科將承諾的百億資金投入到二級市場買入股票,那麼寶能就沒機會再買入那麼多低價股,就不可能有今天這種局面。股權分散,又不做市值管理,還有這麼大、這麼好的盤子,在資本高速發展的中國資本市場不被新興資本盯上是不可能的事情。

  三、在地產開發方面沒有向商業地產邁進,產業鏈沒有順勢拉長。

  萬科一直在做住宅,在住宅領域也的確無人能及,萬科過去成就成在住宅做得好。但是,正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萬科今天的問題恰恰也是在自己的企業戰略過於保守,在地產領域產業鏈不夠長,在整個經濟領域的產業鏈更短,在這個各個領域都在推動跨界發展的年代,這都是與當前經濟、企業發展趨勢背道而馳的。

  若萬科早幾年調整戰略,在商業地產領域有比較大的投入,在其它行業有比較大的投入,或像萬達那樣通過商業地產搞產業鏈擴張,或像恆大一樣通過足球樹立品牌搞產業鏈擴張,如今的萬科都會是一個進取型的企業。

  進取型的企業,對資金的渴求一定會非常大,那麼萬科就不會是現在現金流極其充裕的狀態。現金流不充裕,萬科就必須在金融領域想辦法,也就會繼續開拓在金融、保險領域的產業鏈,現在的萬科也就已經產業多元,從金融到跨界產業鏈的格局就形成了。當然,如此一來,也就不至於現在去考慮搞什麼「以租代購」這種相對保守卻極其消耗資金流的模式了。

  雖說「以租代購」也是一個很好的策略,不但可以提前鎖定購房戶,還能將這些可以產生租賃收益的房產做成投資產品賣到市場上,但這畢竟不是搞金融,還是在搞地產,而且是保守的搞法,戰術上看似高明,戰略上卻已經失去了戰略機遇。如果當今中國不是一個日新月異的市場,而是一個美國那樣的穩定市場,萬科的這種做法將非常有生命力;但是,在中國這個金融投資領域高速發展的市場中,這種戰略無異於自殺。因為,這是企業在高速發展的市場上缺乏野心和進取心的表現。在中國這個市場里,守成基本等於找死。

  與萬科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萬達和恆大,萬達過去幾年通過萬達商業廣場和文化領域的投資推動企業轉型,如今已由單純的房地產企業變成了多元化的企業。恆大玩得更獨闢蹊徑,通過玩排球、足球,一步步將恆大的品牌從地方變成全國著名品牌,然後在品牌下發展消費品和保險業。所以,萬達和恆大就比萬科有進取心,現在的形勢也更好一些。

  至於寶能,應該說就是想做三四線城市的萬達,試圖將寶能集團做成一個橫跨多個領域的產業集團,其中重要一環就是三四線城市的商業地產。然而,萬科恰恰又沒有將主要精力放在商業地產開發方面,同時也沒有綜合產業鏈,還恰恰有很多現金流,品牌更是光鮮奪目,這恰恰又是和寶能的戰略互補的。於是,在現實大環境的推動下,寶能這個冒險家領導的企業就上演了這場「蛇吞象」大戲。

  大趨勢、大環境是一個很有趣的東西,在大環境發生變化的時候,如果你不主動去改變,不主動去進取,哪怕你再強大也得被環境改變,寶能上演對萬科的「蛇吞象」,就是這一規律的現實劇本。事實上,萬科被吞不是寶能多麼強大,而是大環境變遷背景下萬科沒有與時俱進。哪怕今天沒有這個寶能,明天也會有其它的「寶能」來收萬科這塊寶!這就是社會變遷下的新陳代謝!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9-2 18:5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