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美聯儲加息了! 你的錢放哪裡最安全?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5-12-24 03:3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宣布將聯邦基金利率上調25個基點到0.25%至0.5%的水平,

  這是美聯儲9年多以來首次加息。

  

  

  

  

  

  

  

  三問美聯儲加息7年了,美聯儲終於等到了一個理想的加息時間點嗎?

  9月份的議息會議召開時,美聯儲面對的是不安的市場情緒:擔心中國經濟增速放緩、油價大幅下跌、流動性不足。因此,即便當時美國的經濟環境支持加息,美聯儲官員還是決定等到全球金融市場穩定時再採取行動。那麼3個月後,全球市場穩定了嗎?

  

  

  當下,美聯儲面臨的環境仍然不理想——當然,對於加息這件事而言,或許永遠不會有一個完全理想的環境,但這一次的環境可謂嚴苛。不斷創新低的油價令許多資產承壓,最嚴重的是引發了垃圾債市場違約的恐慌;企業利潤和製造業還處於衰退的水平;而這一年的經濟增長也只能說是不溫不火。

  再放眼國際,情況也不比美國樂觀。國際反恐戰爭日益升溫,歐洲的經濟還在泥潭中掙扎,並且全球各大央行似乎都採取了和美聯儲相反的政策,繼續放水刺激經濟。

  美聯儲似乎又走到了一個左右為難的路口,如果過早加息,給經濟造成了太大的衝擊,那麼它降息刺激經濟的餘地就很小了——畢竟利率不能比零低太多;如果過晚加息,正如美聯儲主席耶倫所指出的,就會因短期內加息過急而嚇到市場。如何掌握這其中的平衡,管理好市場的預期,是美聯儲必須解決的問題。

  一個時代即將終結,美聯儲到底做了一件好事還是壞事?

  「終結零利率——這是一件大事。」Pimco的資產配置策略師兼高級副總裁Tony Crescenzi表示。

  是的,美聯儲16日的利率決議將成為一個時代終結的標誌,在即將過去的這個超長零利率時代中,世界經濟既沒有像美聯儲希望的那樣高速增長,也沒有如批評者所預料的那樣萬劫不復。

  在這個過程中,美聯儲的角色逐漸從無所不能的力量轉變為和其他機構一樣,不斷應付著它控制範圍之外的事情。

  超低利率鼓勵投資和支出,幫助美國經濟連續78個月增長,成為史上第5長的增長周期。自美聯儲實施零利率以來,道瓊斯指數上漲了65%,商業地產的價格增長了93%。美國的失業率下降,但整體來說經濟復甦的速度緩慢。同時,新的風險開始浮現,搖搖欲墜的垃圾債可能給經濟帶來重創,其他一些火熱的領域也面臨著風險,如商業地產、汽車貸款。

  不過,一些美聯儲的批評者所警告的情景並沒有發生。例如,許多人預計美聯儲放水會推高通脹率,顯然這並沒有發生。還有人預計金價會隨著通脹風險增加而上漲,事實上金價已下跌了21%。2010年,一些基金經理給時任美聯儲主席伯南克寫信,警告美聯儲的政策加劇了美元貶值的風險,可實際上,由於美國的經濟相對其他許多國家較為景氣,美元反而升值22%。

  最大的變數不是加息的起點,而是終點?

  未來的加息路徑比首次加息的確切時間點更重要,這是包括耶倫在內的美聯儲官員的口頭禪。耶倫一直強調,儘早啟動加息可以使未來的加息之路更平穩,然而,對於未來的加息路徑,美聯儲官員的預期比市場的預期陡峭得多。美聯儲官員對2016年底利率的預期中值為1.5%左右,但市場的預期僅為0.85%。

  如果按照美聯儲預期的加息路徑,明年大約會有4次加息,不過,由於美國的通脹率仍然低於美聯儲設定的2%的目標,美聯儲官員很可能會下調對未來的利率預期。

  其實最大的變數並不在加息的起點,而是在其終點。美聯儲可能不會給出具體的關於未來加息節奏的信號,美聯儲可能向市場傳遞的信號是,漸進加息是一個預期,而不是一種承諾。

  Mesirow Financial的首席經濟學家Diane Swonk認為,「美聯儲不希望因為經濟惡化而在加息的過程中不得不掉頭,而防止這一點,最好的辦法就是謹慎行動。」

  另一些分析師則認為,雖然美聯儲希望緩慢地加息,但通脹上升可能迫使美聯儲加快加息的節奏。Capital Economics的資深經濟學家Paul Ashworth指出,「明年通脹的反彈會超預期,使得美聯儲不得不放棄漸進的策略。」

  Ashworth等經濟學家認為,明年,低油價和強美元的影響都會減弱,加上勞動力市場收緊,通脹率會上升。不過,目前大多數經濟學家仍然認為明年通脹率會保持在相對低的水平,不至於迫使美聯儲放棄漸進加息的策略。

  加息可能會給中國帶來5大麻煩1、資本外流

  美國在金融風暴后實施的量化寬政策,源源不斷地向市場投放美元,這些美元為了尋求高回報,紛紛流向全球各地,投資大宗商品或主權債券。

  投資者廉價借入美元(尤其是通過槓桿),然後再投資於其他國家市場,這種套息交易非常普遍。2000年以來,全球套息交易規模翻了四倍至9萬億美元,其中進入中國的資金大約佔到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

  因此,一旦美聯儲加息,這些在中國進行「套利交易」的熱錢大規模迴流,將對中國形成巨大的資本外流壓力。

  民生證券管清友和李奇霖指出,在中國央行寬鬆和美國加息預期的雙重擠壓下,中美之間的利差正在收窄。一旦利差倒掛,資本外流風險不可避免地會上升。

  2、人民幣持續貶值

  美聯儲提高聯邦基金利率,意味著美元債的利率上升,從而誘使資本捨棄亞洲貨幣轉而投向去投資美元債,其結果是亞洲貨幣的貶值。

  近幾個月人民幣對美元貶值,主要壓力除了來自市場對於中國經濟成長放緩感到不安,還有對美國加息的強烈預期。

  2014年的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平均6.16,2015年已貶到6.47。甚至有美國銀行預計,明年人民幣/美元將下滑至6.90。管清友認為,中長期來看,美聯儲加息會加劇人民幣匯率的貶值壓力。

  人民幣若持續貶值,將有引發亞洲及其他地區的貨幣戰爭的風險。相較於美聯儲加息,更大危機在於若中國放棄貶值底線,這將會引發全球經濟陷入通縮浪潮之中。

  3、A股受挫

  從歷史上看,自1994年以來的美國三輪緊縮中,上證指數在首次加息后的1個月內都是下跌的。

  有證券機構指出,上證綜指的變化說明可能是美聯儲加息導致的中國資本外流,對中國股市存在負面作用。

  從當前來看,美聯儲加息將導致資金外流、人民幣貶值預期進一步強化,對A股而言總體上是不利因素。

  4、國內債務失衡

  高盛指出,美聯儲如果加息,新興市場的信貸槓桿將顯得尤為脆弱,其中負債率較高的中國、韓國、土耳其、墨西哥等國尤其值得擔憂。

  中國在新興市場國家中屬於負債率較高、且加槓桿速度也較快的一個。高盛稱,債務失衡風險在中國身上體現最大。如果加息導致了資本外流,繼而造成流動性短缺,那麼對於高負債率的機構將會帶來大麻煩。

  新興市場中面臨風險最大的要數哈薩克、土耳其、阿根廷、巴西等國,因為這些國家外債比重過高而外匯儲備羸弱。雖然中國的11月的外匯儲備依然保持在34383億美元的高位,但年內降幅高達4050億美元,超過百分之十,因此,從長遠看,國內債務失衡的風險不可掉以輕心。

  5、外部金融環境惡化

  在最近一段時間,美國的垃圾債市場的事故接二連三,三隻債券型基金被清盤,從而觸發了全球債券市場的大動蕩,而這僅僅是開始。

  恐慌是會傳染的。歷史上每次債市的崩潰,都是從垃圾債開始,隨後擴散到正常債券市場。目前,亞洲債市已經遭殃,債券價格大跌,收益率上升。這是全球債券市場的艱難時刻。

  隨著美國正式加息,控制貨幣流動性,脆弱的全球債券市場會不會因此遭遇潰敗?這種可能性是存在的。

  因為債券市場的規模遠比股市大,債市的崩潰比股市的崩潰對經濟影響甚至更大。中國經濟運行的外部風險無疑有所增加。

  來源:綜合自21世紀經濟報道、環球老虎財經、智谷趨勢

  (聲明: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8 16:3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