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讓城市更宜居更美好

[複製鏈接]

50

主題

247

帖子

688

積分

貝殼網友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8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當我國超過一半的人口在城市居住,做好城市工作,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和億萬人民福祉。剛剛閉幕的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深入分析城市發展形勢,明確城市工作的指導思想、總體思路、重點任務。會議順應改革發展新要求、人民群眾新期待,擘畫城市發展新藍圖,對於推動我國城市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歷了世界歷史上規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鎮化進程,城鎮化率從1978年的約18%增長到2014年的近55%,城市發展的成就舉世矚目。但快速發展的城市也面臨著成長煩惱、轉型陣痛。不堪重負的交通,揮之難去的霧霾,垃圾圍城的困擾……種種「城市病」給粗放的城市發展方式敲響了警鐘。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實現現代化,必須抓好城市這個「火車頭」,轉變發展方式、完善治理體系、提高治理能力,不斷提升城市環境質量、人民生活質量、城市競爭力,建設和諧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現代化城市。
  「天之道,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認識規律、尊重規律、運用規律,是做好城市工作的前提和基礎。城市發展中出現的種種問題,歸根結底是對城市發展規律認識不足、尊重不夠造成的。城市發展是一個自然歷史過程,有其自身規律。城市和經濟發展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城市發展是農村人口向城市集聚、農業用地按相應規模轉化為城市建設用地的過程,這就要求城市發展必須遵循人口和用地相匹配、城市規模同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相適應的規律。只有認識、尊重、順應城市發展規律,端正城市發展指導思想,我們才能沿著科學發展的軌道把城市工作推向前進。
  人是城市中最活躍的因素,城市發展的核心在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人民城市為人民,是做好城市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城市管理和服務都應圍繞群眾滿意度、獲得感展開。這既是「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具體體現,也是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的有效途徑。從編製規劃要接地氣、邀請市民參與,到嚴把安全關、質量關,從創造優良人居環境,到推進教育、醫療、住房保障等領域配套改革,一系列政策部署,都是為了讓人民群眾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讓城市工作不僅有力度,也更有溫度。
  城市工作是一個系統工程。做好城市工作,必須在統籌上下功夫,在重點上求突破。統籌空間、規模、產業三大結構,提高城市工作全局性;統籌規劃、建設、管理三大環節,提高城市工作系統性;統籌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動力,提高城市發展持續性;統籌生產、生活、生態三大布局,提高城市發展宜居性;統籌政府、社會、市民三大主體,提高各方推動城市發展積極性。這「五大統籌」,體現了中央對城市發展規律的深刻把握,凸顯了著力解決「城市病」的問題導向,必將帶來城市發展理念和發展方式的深刻變革。
  「富有之謂大業,日新之謂盛德。」做好新形勢下的城市工作,關鍵在於更新思想觀念、創新發展路徑。樹立系統思維,從構成城市諸多要素、結構、功能等方面入手,綜合考慮多種因素制定規劃,才能防止決策「拍腦袋」、規劃隨意改等現象,科學謀划城市「成長坐標」。樹立創新意識,深化相關領域改革,才能改變粗放型管理方式,讓創新成為城市發展主動力。樹立「精明增長」「緊湊城市」理念,堅持綠色發展,才能防止「攤大餅」式擴張,把好山好水好風光融入城市。樹立延續歷史文脈的文化自覺,保護文化遺產,留得住鄉愁,打造城市精神,才能避免千城一面、貪大求洋,對外樹立形象、對內凝聚人心。
  「城市,讓生活更美好」。城市承載著人類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也檢驗著經濟社會發展的質量和水平。把中央城市工作會議各項部署落到實處,進一步推動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我們就一定能開創城市發展新局面,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國夢提供源源不斷的前進動力。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30 09:3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