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許千樹語中評:不怕綠上台,就怕不接觸大陸

[複製鏈接]

1091

主題

1126

帖子

3721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大一新生(四級)

Rank: 5Rank: 5

積分
372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crn2005 發表於 2015-12-23 12:5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前台灣新竹交通大學副校長許千樹。(中評社 黃文傑攝)


  中評社新竹12月23日電(記者 黃文傑專訪)前台灣交通大學副校長許千樹接受中評社專訪表示,嚴格來說,新竹科學園區沒有哪項是世界第一,只能從事代工,而且是搶當「快老二」,台灣還是需要資金與技術來自我提升,因此對於陸資入股台灣企業,只要不是惡意併購,都應該樂觀其成,如此才能跟大陸聯手打「世界盃」。

  許千樹,美國凱斯西儲大學高分子化學博士,專長於光電有機材料之合成及應用研究,尤其是液晶、液晶高分子及導電性高分子材料,過去十多年,擔任過新竹交大研髮長、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副校­長,以及新竹交大副校長等職務,今年二月才正式交棒,目前擔任交通大學應用化學系講座教授,許千樹也是民國黨政策會首席顧問。

  針對大陸紫光集團爭取入主台灣半導體封測大廠,日前宣布擬入股力成、硅品、南茂,各取得25%股權,引發疑慮,擔心技術因此外流,到底陸資或紅色供應鏈對台灣是威脅?還是助力?

  許千樹表示,老實說,台灣很小,面對中國大陸,因此思考任何問題,不光是兩岸看問題,也必須站在全世界角度來看,對於陸資入股台灣,只要不是惡意併購,不是惡意挖人才偷技術,基本上應該持正面態度,畢竟兩岸合作才有能力打「世界盃」。

  他說,政府的角色也很重要,因此主張不管哪個人當選,哪個政黨執政,都要積極面對大陸,要跟大陸談判合作,大陸必然會有所顧忌,而不是現在放任台灣廠商去獨自面對。

  對於政府應該扮演的角色?許千樹認為,看看過去李登輝時代到陳水扁執政,可以知道,一旦中斷交流,台灣會錯失良機,「不怕民進黨上台,只怕回到李登輝、陳水扁不跟大陸接觸」。

  許千樹以他比較熟悉的LCD產業來說明,1990年,主張在新竹交大建立LCD研究群,也建議政府應該在交大成立LCD研究中心,拓展與研發技術,無奈的是,那時候政府已經沒有像孫運璇、李國鼎等人具有長遠的眼光。

  結果1990年到1999年,本來台灣拿不到日本技術突然取得,又願意跟日本發展第五代產品,那時台灣面板能力很強,有機會變成世界第一,同時間鄰近的韓國三星LG也繼續投資,也爭第一。

  他說,當時大陸開始向台灣招手,鼓勵企業到大陸入股或設廠投資,祭出相當優惠措施,40%股權又有市場,結果因為政府「戒急用忍」,大陸從其他地方取得技術,同樣茁壯。

  許千樹說,政府態度扮演很關鍵的角色,舉例來說,當年蔣經國開放兩岸探親,許多老兵帶著台灣制的小家電,就算電冰箱也扛著回老家,大陸老百姓超級喜歡台灣的家電。

  他說,就有台灣企業想到大陸設廠,大企業當然不敢去,小企業自己偷偷跑去,結果下場都很慘,當時台灣生產力中心的石滋宜博士,就向李登輝建議要開放,有政府當後盾就不會被消滅。

  許千樹認為,現在大陸經濟起來,資金充裕,想入股台灣企業,這些企業都是代工,本來技術都不是全世界領先,媒體也曾經用「快老二」來形容,只要第一名做了產品,第二名就模仿,好比當年LCD產業,日本是世界第一,台灣只有做更快、更有效率、成本更低,取代日本市場。這個道理從聯發科身上可以看到,台灣當「老二」,只能做得比你更快更便宜,才有存活,因此嚴格來說,竹科並沒有哪項是世界第一,除了台積電晶圓代工。

  許千樹強調,政府需要成為企業的後盾,可惜的是,過去馬英九執政也沒有做好,看看我們的兩岸談判專家,派的都是「小官員」「小朋友」,缺乏國際視野也沒有經驗。反觀大陸對台灣研究透徹,表面大陸給台灣優惠,卻都是看得到吃不到,真正核心關鍵,好比石化、汽車等產業,又無法跟大陸好好坐下來談。

  他強調,從趨勢來看,台灣還是要跟大陸談,問題是,看不出來民進黨有能力處理兩岸關係,當然他也承認馬政府過去去談判服貿、貨貿沒有讓全民了解,但相對於去年年輕人佔領「立院」,沒有從全世界角度來看,基本上也不了解國際趨勢,不論反對或贊成,都應該先成國際角度、大方向去看,不要光從兩岸關係去看。

  對於台灣未來的發展,許千樹認為,目前雖然為了高科技產業,是否准陸資入股台灣企業,藍綠而吵翻天,但別忘了,這些都還算舊經濟,都可能被淘汰,台灣還沒準備好進入新經濟。

  許千樹說,只要看看美國經濟,原來做IC設計製造不見,為何依舊不影響美國的國力?因為包括Google、Facebook等公司就是新經濟的範例,發展物聯網等經濟,大陸還比台灣來得快。

  他認為,台灣面對新經濟時代的來臨,迄今尚未找到新的目標,台灣怎麼走?只能自我勉勵,不斷從低階往高階跑,要往更高品質發展,技術領先不怕人家買,第二就是系統整合,這都要資金,也可能需要透過併購,在不影響公司營運,足夠資金吸引足夠人才。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8 00:0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