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御著全球網路的東風,讓各國文化「美美與共」

[複製鏈接]

41

主題

766

帖子

847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Rank: 3Rank: 3

積分
84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xiaolanbai 發表於 2015-12-19 06:2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唐華

   網際網路的廣泛應用和高速發展,為人類文化的傳承和各國文化的交流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如何充分利用好網際網路,傳承人類文化,推動世界各國文化的繼承弘揚,交流創新,是各國共同面對和亟需研究的課題。這也正是17日上午召開的第二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網際網路時代的文化傳承和創新」分論壇的探討重點。

   在致辭中,中國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副主任任賢良提出倡議:「以網際網路時代為契機,各美其美,推動文化傳承煥發新的生命力;以豐富多彩為願景,美人之美,推動文化的合作與交流;以網路為平台,美美與共,推動文化成果的共享;以文化為載體,攜手並進,推動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的構建。」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網際網路技術的日益精進給各國文化「你方唱罷我登台」、「百花齊放,百鳥爭鳴」提供了可能。

   首先,網路存儲介質的出現和不斷進化,給了全世界各種文化的留存提供了物質基礎。

   過去沒有網際網路的時代,人類文明成果只能靠書籍、竹簡甚至石刻留存於世,並為後人所知,既不利於文化成果的保護,也不利於在人群中的廣泛傳播。比如,一套《四庫全書》7.9萬卷、約8億字,要堆滿整整一間屋子,這就註定了文化典籍只能掌握在少數人手中。而有了網際網路,特別是雲存儲技術的應用,別說一部文化經典,就是把全人類從古至今的文化創作都保存下來也沒有任何問題。而且,存儲它們的介質仍在不斷實現小型化和數據傳輸的便利化。

   其次,網路互聯互通的特性給文化的傳播、推廣、創新以及融合發展提供了無限可能。

   網際網路的強互動性和傳播的即時高效,促使各種文化在傳承和積澱中,不斷汲取現代文明的精華,也給不同文化之間相互取長補短、互相融合創造了有利條件。各國文化還藉助網際網路高科技手段,以更加豐富多彩的形態展示出來,給人帶來全新的感官享受。

   網際網路空間的廣闊,足以容納各國、各民族不同的文化「各美其美」,煥發新的活力;網際網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也讓不同文化「美美與共」、相互交融,「美人之美」、相互促進。

   不過,文化產品傳播的便利也帶來了「成長的煩惱」:本來該受版權保護的作品被上傳網際網路供人免費下載使用;凝聚了作者智慧和汗水的原創內容,被人「Ctrl+C」、「Ctrl+V」就輕易奪走,改頭換面成了別人的作品;一些涉黃暴力等低俗文化糟粕也藉助網路便利大肆傳播……

   正如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副局長田進在講話中提到的,推動視聽新媒體在傳承文明、促進交流方面發揮更大更好的作用,要「完善網路文化繁榮發展措施,規範版權交易,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對網上網下、不同業態的內容管理統一標準統一尺度」,「依法整治網路黑客、網路謠言、網路病毒及各種有害視聽節目傳播」。

   各國文化,皆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如同涓涓細流,匯聚成人類文明長河的波瀾壯闊,它們是彼此惺惺相惜的「命運共同體」。推動各國文化成果共享、共同繁榮,是人類共同的使命,需要堅持安全和發展「雙輪驅動」:一方面,不斷突破束縛文化交流和傳承的網路技術瓶頸;另一方面,也要加大對文化產品的保護力度,給予文化產品的創造者和所有者以足夠的尊重,滿足其合理的取酬需求;還要加大網路空間法治化建設,及時剔除「偽文化」毒瘤。唯有此,文化創意的火種才會代代相傳,不斷迸發出思想的火花;優秀的文化創作才能源源不斷地湧現出來,給人類社會帶來「滿園春色」。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7 21:2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