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北京可容納5000萬人絕不是夢囈,它會變成現實

[複製鏈接]
匿名
匿名  發表於 2015-12-14 04:22 |閱讀模式
轉自:搜狐
作者:廖保平

前些日,我發表了一篇評論《小心「大城市恐慌症」》,針對北京設定到2020年,北京人口總量2300萬的「天花板」發言,觀點是用「天花板」來控制是一件相當困難的事。從城市的長遠競爭著想,不應該動不動就自己給城市人口設限。人口是負擔,人更是財富創造者,有人的城市才有興盛繁榮,北京應該以更加寬大的胸懷容納更多的人口而不是將人口趕出去。

之所以總是有人要嚴格控制城市人口,其中一個原因是有些人誇大了「大城市病」,使人患上「大城市恐懼症」,而不是理性地應對這一切,採取綜合措施使「大城市病」的負效益儘可能降低。

我把這個篇文章改了一個標題《你以為北京人口太多,其實北京可以容納5000萬》,貼到博客上,一個叫劉松蘿的讀者看到后,在博客中國網他自己的專欄上發了一篇文章《空前的霧霾與廖保平們「北京容納5000萬人」夢囈》,駁斥我的文章和觀點。

劉松蘿認為,要警惕像我這樣的人鼓吹大城市論,以及周其仁那樣的學者倡導城市「加密」。城市大了,擁擠了,蓋房子的,租房子的,開旅館的,開飯館的人確實賺錢容易了,代價卻要整個社會來承擔。那代價,就是房價高企,交通擁擠,生活緊張,空氣污染,等等。空前的霧霾告訴我們環境問題已經不可忽視了。無視嚴峻的環境問題,在霧霾近乎毒氣的時候,奢談城市越大越好,妄議城市「加密」,就是捨命不舍財,害人害己。

自己寫了文章之後有回應,有人批駁,這是令我高興的事。在此要感謝劉先生認真讀我的文章,並加以反駁。不過挺遺憾,劉先生的反駁充滿了情緒,缺乏讓人信服的證據和邏輯論證,立論難以成立,其觀點如同建立在沙堆之上的大廈,難堪一擊。

首先,劉松蘿先生反對大城市化是非常落後的觀點,也與世界人口遷移和城市發展事實相背離。騰訊新聞國際頻道2015年9月3日一條消息顯示,1955年至2015年世界處於急速城市化時期,超過一半的世界人口選擇遷移到城市和城鎮居住,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也隨之發生改變。城市規模變化顯著,由1955年的只有兩個城市人口過千萬,到2015年有八個城市人口過2000萬。此外,世界最大城市從1955年的東京、紐約、大阪、倫敦、巴黎、上海、布宜諾斯艾利斯、莫斯科、芝加哥、洛杉磯獨佔前排,發展到2015年的東京、新德里、上海、聖保羅、孟買、墨西哥、北京、大阪、開羅、紐約。

從這個世界最大城市排名變化可以看出,20年前,中國只有上海進入前十名,排名第六位。如今北京也擠入前十了,而上海則更是擠入了前三名,成為中國人口最多的城市。上海和北京的排名變化正是中國城市化的縮影。國家統計局的報告顯示,2014年中國城鎮化率達到54.77%。如果扣除相當大一部分流動人口,真實的城市化率肯定沒有這麼高,2013網易金融論壇上,原十一屆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賀鏗認為,中國真實城市化率不到35% ,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即便就整體而言,中國城市化率還不算高,但一線城市人口的湧入非「洶湧」二字不足以形容。以北京為例,10年前的2005年只有1538萬,現在已經達2154萬人,平均每年增加60多萬人,相當於一個縣的人口,而且這個勢頭仍在保持。

也就是說,無論從中國還是世界的事實來看,城市化、大城市化是潮流趨勢、人類社會發展的自然過程,不以某個人、某些人的意志為轉移,我們只能順勢而為。

城市化當然有諸多弊病,其好處也是顯而易見的,比如,有利於提高資源利用率,形成規模經濟,節省土地和空間,快速形成人力資本,有助於知識創新等等。尤其中國是農業大國,大部分人口主要從事第一產業,城市化有利於促進多餘的人口向第二三產業轉移,更好地帶動國家經濟的發展。中國必須走城市化道路,而不是反其道而行,既然要走城市化的道路,就要理性看待「城市人口太多」,「城市病」等問題,不能一葉障目,因小失大。

其次,城市化確實會導致城市人口太膨脹,會造成房價高企,交通擁擠等問題,但並不是環境嚴重污染,產生霧霾的必然因素。我們還是拿世界十大人口城市來說,東京以3800萬人口高居世界第一,可是,東京是一個環境嚴重污染,霧霾肆虐的城市嗎?不是,東京的空氣質量非常好。

不拿國際說事吧,畢竟,像東京、紐約、倫敦這樣的大城市也都經歷了空氣污染的過程,如上世紀六十年代的倫敦毒霧事件,死亡上百人。據日本駐中大使館的網頁,東京在60年代奧運會前,空氣質量還不如北京。隨著工業化進程的結束,西方國家進入新的發展階段,以第三產業為主,大量的污染性工業企業搬到了發展中國家,所以近幾年東京、紐約、倫敦的空氣質量都非常好,而發展中國家的污染反而越來越嚴重。

我們拿唐山與廣州相比如何?唐山的總人口肯定不及廣州吧,但唐山的空氣污染十分嚴重,是霧霾發生相當頻繁的城市。為什麼?網上有一個段子說,世界鋼產量排名:第一名是中國(不包括河北省),第二名是中國河北省(不包括唐山),第三名是河北省唐山市(不包括瞞報產量)。當一個城市主要依靠重污染的產業為支柱,然後環保執法又往往形同虛設時,不受污染,不遭霧霾,何其難也?這跟人口多少真的有那麼大的關係嗎?

其三,城市人口密度大也不是環境嚴重污染,產生霧霾的必然因素。台北的人口密度是15200人/每平方公里,而北京是11500人/每平方公里,台北的空氣質量就比北京好得多。即便以大陸的城市相比,也不能得出人口密度大,環境差、霧霾就嚴重的結論。比如深圳人口密度是17150人/每平方公里,石家莊的人口密度是5243人/萬每平方公里。石家莊能跟深圳的環境相比嗎?肯定不能。不能的原因,很大一部分在於中國的工業化與城市化非常的不匹配。(數據來源於2010年01月20日廣州日報《2010全球人口最稠密城市排行榜》)

童大煥先生在《解開中國萬千問題的鑰匙在大城市》一文中深刻而尖銳地指出:我們現在已經處在工業化嚴重超前、過剩於城市化的重要歷史關口——世界平均水平是26%的工業化率對應50%以上城市化率,發達國家20%不到的工業化率對應80%以上城市化率,我們則是47%的工業化率對應36%左右的真實城市化率(扣除2.6億未能在城市定居的農民工)。如果城市尤其是高密度大城市不敞開胸懷迎接外來人口,讓大量人口融入到服務業大軍中來,低端的從事生活類服務業,高端的從事創造類服務業,則不僅過剩的工業產能無法消化,而且為了保就業政府甚至要補貼那些污染和虧損企業。政府報告說要治霾,但如果大城市對外來人口實施的是關門主義的政策霧霾,產業轉型就不能實現,霾怎麼能夠治得了?大城市不友好,環境就永遠不可能友好!

也就是說,現在中國霧霾嚴重,恰恰是大城市不夠友好,沒有接納更多的外來人口,導致這些人口在資源、知識、技能都有限的條件下,只能從事低端產業,尤其是重污染工業來解決財政和收入問題,否則將面臨失業之危險,並由此帶來一系列社會問題。其結果是這些人口不能進入城市中從事第三產業,服務於創造行業。這樣低端產業難以扔掉,高端產業創造不足,轉型升級邁步艱難,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進緩慢。舊的、粗放的、以重化工為依靠的經濟,環境承載壓力大,甚至到了極限,嚴重的、席捲全國很多地方和城市的霧霾災難才會頻發。

所以說,城市人太多不是霧霾的根源,霧霾是生產生活方式的問題。過去將重工業視為發展之必要,也確實是發展之必經階段,而且集中於城市以及城市周邊地區,加重了城市環境污染的力度。某種意義上說,它並是不大城市化的結果,而是低端的工業化結果。相信人口控制有利於緩解霧霾現象乃至改善環境質量是一個錯覺,是對環境污染機理的工業思維,是假定了我們仍然處在一種重工業、重污染的發展模式之上,人都跑到城市,又都工廠齊開,當然只會越來越糟。可是有沒有想到,大城市的發展方嚮應該是創造類服務業,而不是高污染的製造業?

梁建章在其新浪博客貼出的一篇署名黃文政、梁建章的文章《霧霾天氣與人口控制》指出,生產和生活方式以及環境保護措施遠比人口政策對環境的影響更重要,比如,上班族自己開車所造成的能源消耗、空間佔用和環境影響,是使用公共交通的幾倍到幾十倍(Vivier, 1999)。而在可預見的將來,人口政策差異對人口總量和環境的影響只有百分之幾或幾十,相比交通方式差異完全低一個數量級。

換言之,如果人們改變自己的生產和生活方式,向更加環保的方式靠近,城市人口再多,都不會有太大的空氣質量問題,更不會有災難性的霧霾,把大城市人口增加想當然地認為造成霧霾,是多麼幼稚可笑的事。

《霧霾天氣與人口控制》中提到,倫敦曾被稱為霧都,1952年持續五天的大霧霾導致12000人非正常死亡(Bell等,2004)。此後,英國通過一系列法案加大措施治理空氣污染。現在倫敦的空氣質量在全球143個人口200萬以上的城市中居第38位(世界衛生組織,2011),空氣污染指數不到中國省會城市中空氣質量最好的南寧的一半。

洛杉磯的情況也大致如此,也曾經歷過嚴重的霧霾天氣。后在各方共同努力下,特別是1970年美國《空氣清潔法案》實施后,洛杉磯的空氣質量逐步改善。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這兩個城市空氣質量改善與人口增長同時發生,環境提升並沒有以犧牲人口規模為代價。倫敦都市區目前的人口比1952年增加了15%;從1950到2000年,洛杉磯都市區的人口從425萬增至1466萬,汽車數量翻了數倍。

一方面是城市人口持續增長,一方面城市空氣質量持續改善,這有力地證明,城市人口多不是導致霧霾的根源,不能拿這種貌似有理、其實並不成立的理由來限制人口向大城市流入。大城市化是世界潮流,它對中國這樣一個長期的農業國家來說,更是價值意義深遠。

不能叫嚷動用行政權力制止大城市發展,因為限制人口的自遷移違背法治精神。中國應該走真正的城市化道路,而不是走偽城市化道路。偽城市化道路對中國經濟社會轉型發展遺害多多。只有打破戶籍壁壘、用市場的辦法讓城市接納更多的人口,才是一條滄桑正道。我仍然相信「北京可以容納5000萬人」絕對不是夢囈而已,它會變成現實。

6

主題

187

帖子

241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41
ericli911 發表於 2015-12-14 16:34 | 顯示全部樓層
北京現在就有5000萬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6 10:4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