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智庫最近頻頻舉行美台軍事合作研討會 中評社記者 余東暉攝
中評社華盛頓12月11日電(記者 余東暉)奧巴馬政府即將宣布新一波重大的對台軍售,美國學界也跟著忙起來,尤其是前期有所沉寂的保守派學者近期聲勢抬升。12月份的半個月內,陸續有2049項目研究所、國際評估與戰略中心、大西洋理事會、哈德遜研究所舉辦美台軍事合作研討會。薛瑞福、石明凱、費學禮、易思安、克羅普西等傾向共和黨的專家學者頻頻拋頭露面。五角大樓副助理防長鄧志強在傳統基金會演講亞太防務政策,主動提及對台軍售立場,似為宣布新軍售計劃放風。

石明凱(右)與費學禮議論美台軍事合作 中評社記者 余東暉攝
此前美國主流學者都相信奧巴馬政府第二任之內會有對台軍售。本來學界普遍預期會在奧巴馬下台之前,但從今年10月份開始,先是2049項目研究所執行主任石明凱(Mark Stokes)突然放風,12月底之前可能宣布對台軍售,得到美台商會會長韓儒伯的確認,再到彭博新聞社11月25日引述官方匿名消息源透露,奧巴馬政府可能於12月中旬通知國會10億美元的一攬子對台軍售計劃。新一波對台軍售方案從模糊不清到幾乎水落石出,與美國軍工界聯繫熱絡的美方專家學者隨之活躍起來。
綜合支持美台軍事合作的美方專家學者的反應和觀點可以看出,他們儘管對奧巴馬政府4年多未宣布重大對台軍售表示不滿,但大多歡呼最新傳出的價值逾10億美元的對台軍售方案。他們大多不看好奧巴馬政府下台前還會再來一次重大對台軍售,但紛紛趁勢推動和呼籲下屆美國政府在台灣自製潛艦,出售先進戰機,以及美台軍事訓練和信息交流等方面施援台灣。

易思安稱最新的對台軍售將打破四年多的堅冰 中評社記者 余東暉攝
9日在大西洋理事會舉辦的「台灣未來防衛作用」研討會上,2049項目研究所研究員易思安(Ian Easton)指出,新的對台軍售方案若在12月份內宣布,則是4年零3個月來,奧巴馬政府首次通知國會的重大對台軍售,因此是「打破堅冰」的「歷史性」事件,在戰略上、操作上、戰術上都重要。在戰略上,此次軍售延續了美國對台安全承諾,並向北京發出戰略信號;在操作上,增加台灣先進武器裝備,會令解放軍的作戰計劃複雜化;在戰術上,對台軍售有助於推進美台軍事訓練、保養的合作與兩軍互動,幫助台灣軍隊更專業化,提高其士氣。
至於對台軍售可能帶來的風險和損害,易思安預計北京一定會有反應,對美中關係自然會有損害,但他認為損害會是相當短暫和表面化的。他堅稱若不賣武器給台灣,台海軍力不平衡會加劇,將給美國帶來更大問題,所以「長痛不如短痛」;另外他相信台灣反間諜記錄不錯,不必過於擔心因對台軍售而讓中國獲得美國軍事技術。
五角大樓負責東亞事務的副助理防長鄧志強(Abraham Denmark)8日在傳統基金會發表演講,闡述美國亞太防務政策時主動提及兩岸關係和對台軍售。這被普遍視為奧巴馬宣布新一輪對台軍售前主動放風。他說,美國對「台灣關係法」的強勁承諾在包括對台出售武器和服務的行動中得以顯現;過去幾年美國累計120多億美元的對台軍售是奧巴馬政府在「台灣關係法」之下履行協防颱灣義務的重要體現;美方持續與台灣接觸,評估台灣的防衛需求,共同目標是產生對可能的對台脅迫和進攻的可靠威懾力。
不過鄧志強也強調,美國對台灣的義務並不是開始或終結於對台軍售,美台總體軍事合作更廣,影響也更大。他指那些只專註于軍售的人,對美國利益和台灣安全以及美台非官方關係其實是「幫倒忙」。
對於與美國軍工商界關係密切的專家學者而言,不談對台軍售反而是不正常的。只不過對台軍售的推手們有時逼得太緊了,甚至有參議員拿拒絕批准總統的官員任命做要挾,惹得奧巴馬政府不高興。現在趁勢大談對台軍售和美台軍事合作,對於對台軍售推手們而言可謂正逢其時。反倒是平時活躍的美國台海問題主流專家學者,近期並沒有主動在對台軍售問題上聞聲起舞。
關於下一步美國對台軍售,現在最熱的話題自然是台灣自製潛艦。雖然台灣方面口頭上仍是軍購與自製「兩案并行」,但經歷了十多年等待未果后,台灣其實更傾向於「潛艦國造」,並且已經落實了預算,現在需要的是美國提供技術幫助。這是今年10月初舉行的「美台國防工業會議」的最熱門話題之一,近期石明凱多次就此四處推動。易思安認為,台灣自製潛艦是下一步美國對台軍事合作好的起步項目。在戰機方面,石明凱、易思安、韓儒伯等人都認為美國將來應該對台出售新的F-16戰機,易思安建議也可以考慮垂直和短距起降的「鷂式飛機」,石明凱甚至認為賣一架更先進的F-35也無妨。他們還呼籲美台恢復每年定期的防務磋商機制,以利於探討台灣的防務需求和提交採購意向書。
美國國會參議院軍事委員會主席麥凱恩本周一承認美國對台軍售在即,其助手透露通知國會的日子有可能就在下周。主張美國加強對台軍事合作以遏阻中國軍力增長的易思安說:「現在有許多好事情正在進行中,將來我們還可以期待更多。我現在覺得很樂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