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美國夢艱難 美國名校和亞裔生源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5-12-10 02:5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受中國2000多年的科舉制度影響,不少亞裔都被灌輸著「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觀念。這也令不少亞裔家長,希望用讀書改變移民的命運。

在紐約中國人集聚的法拉盛,隨處可見各式各樣的補習社,這裡的光顧者不僅是亞裔學生,還有慕名而來,希望短時間提高分數的各類族裔學生。

「中國式的技巧補習,可以讓我短時間提高分數,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一名西班牙裔的學生說到。

在紐約,最有名的公立高中莫過於位於上曼哈頓的史岱文森高中。這所高中在最近由學校研究機構Niche的評選中,榮膺2016年全美最佳公立高中殊榮。


這是一所特別高中,簡而言之,就是需要參加考試才可以入學的公立高中。這所學校是不少家長的心儀學校,因為這裡考上「哈耶普」等名校的幾率頗高(對哈佛,耶魯,普林斯頓的統稱)。

「只要踏進史岱文森,就相當於一隻腳踏入了常青藤學校。」一名史岱文森學生的家長說道。

一個有趣的現象是,這所學校生源70%都是亞裔學生,而其中又以華裔居多。在史岱文森中學裡面,你會看到迷你的戲劇院,也會看到掛滿美國歷任總統畫像的教室,這些與櫥窗中的華文報紙和學校空地的乒乓球台交相呼應。

中國元素成為了這裡的特色。現在史岱文森高中的校長也是個中國面孔,她是早年出生在北京,成長於上海的第一代美國移民——張潔。當時張潔臨危受命,被要求接手被作弊醜聞纏繞的史岱文森。

史岱文森曾被美國主流媒體質疑居高不下的亞裔比率,以及可能存在偏心眼的華裔校長。而一些西班牙和拉美裔則質疑選拔過程過於依賴考試,而非洲裔學生則指,學校裡面僅有用兩隻手都可以數出來的非洲裔學生。

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  爾姍姍

梳著利落短髮、操著北京口音的張潔說,亞裔居多很正常,主要是因為受中國文化的影響,一方面,「唯有讀書高」的理念自古深入人心,另一方面,補習風氣在亞裔中盛行,這些因素都導致亞裔學生在分數方面頗具優勢,亞裔學生比率較高。

事實上,如果時光倒流20多年,這裡則是猶太裔學生的集聚地。一方面隨著猶太人學校的增加,另一方面也與族裔在美國的發展變遷有關,猶太裔學生漸漸被亞裔學生取代。

這裡並非像美國私立高中,生源家庭非富即貴,在史岱文森高中,40%的學生來自貧困家庭。不少學生的家長都是第一代移民,他們希望自己的孩子通過名校實踐美國夢。

不少中國家長對美國教育都有刻板印象,認為美國教育氛圍更加寬鬆,張潔則說,這可能是一個「美麗誤會」,或者說是偽命題。

在美國,像史岱文森這樣優質的學校,競爭十分激烈。儘管在美國理念上,小學階段「講究」學術氣氛輕鬆,全面發展,但其實在優質的初中到高中,競爭壓力一點都不小。就拿史岱文森高中來說,這裡是四位諾貝爾獎得主的母校,學生們都說,在學校中社交的硬通貨就是學業成績。

張潔的兒子也曾是史岱文森高中畢業,之後考上哈佛大學。「像我兒子這樣的學生,每天十節課,四年如一日。」史岱文森每節課是41分鐘,這也就意味著每天光上課就達近7個小時。

但與中國式高中不盡相同的是,在史岱文森,你會發現學科的廣度絕對使人眼花繚亂,包括醫學、哲學、天文等各類細分學科。「這就是一個正循環,學生越優秀,越能修到想修的課,越能認清自己的興趣,幫他們做出明智的人生決定。」

張潔從不諱言這所學校的壓力:「讀這所學校就像讀哈佛、麻省理工一樣,學生處於高壓狀態。」她任校長以後,做的一件重要事情,即加強對學生的心理輔導,幫助孩子適應高強度的學業,當然也包括給家長提供很多資源和指導。

儘管不少亞裔的分數是「一路凱歌」,不過亞裔的美國夢近些年正在面臨挑戰。美國人質疑亞裔擠占名校的資源,而亞裔卻拿著高分投訴美國名校哈佛、普林斯頓在錄取時,擁有不平等的標準,不過這些投訴都是以敗北告終。

這背後當然有較深層次的原因:一方面,亞裔參政較少,缺乏較有影響力的企業家,對母校聲譽的貢獻有限;另一方面,亞裔對事關美國名校生存的捐贈基金似乎並不慷慨,這和亞裔學生佔比不相稱。這些因素都導致了「即使亞裔多學霸,但拿到名校錄取並非易事」的現象。


不過,張潔卻說:「我們不是很在意多少人去讀哈佛,更在意給他們在社會上立足的能力和自我定位。」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6 08:0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