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0年前,通過學校的Host Family Program我和先生認識了一對兒美國夫妻,太太Barbara和先生Wayne。稱他們Baise先生或太太,顯得生疏,叫名字又覺得太隨便。剛好他們的年齡和我們的父母很接近,在他們的提議下,我們高高興興用「Dad」,「Mom」來稱呼他們。從此我們多了一家美國親戚,沒有婚姻血緣關係的extended family。這家人讓我們有機會對普通美國人的家庭有了最直觀的認識,也讓我思考很多東西。
在這裡我寫寫Barbara的父母,Grandpa and Grandma。我和先生在兩位老人的家裡住了9個月。這9個月老人家沒有收我們的房租,但我們所受的祝福遠遠超過我們省下的金錢。
我們認識Grandpa and Grandma的時候,老人一個82一個79,住在一個有兩個卧室的獨立式紅磚房裡。不大的院落,一棵高大的楓樹提供了一夏的陰涼和秋天的如火的熱情。一棵多年生的喇叭花沿著門口的籬笆攀緣而上,每到春夏就開出無數紫色的花朵,給這個小房子增添了幾許生機。整潔的小房子里沒有像樣的傢具,沙發窗帘的顏色透著老舊,電視機沒有遙控,開關換台都要用扭的。
原以為美國人不如中國人家庭觀念深厚,這家人卻比中國人還中國。Grandpa和Grandma的子女,孫輩常常來訪。身材瘦高,長得最像老爺爺的二兒子幾乎每次來都帶來自己釣的魚(處理好的,無皮無骨的魚片);不修邊幅的二女兒每周帶Grandma去買日常用品和菜;總是打扮的整齊漂亮的小女兒每兩周帶Grandma去做次頭髮;健談又和氣的大女兒和大兒子一般都帶著吃的用的來坐坐;最帥的小兒子則常常帶著他花樣年華,美得讓人眩目的女兒一起來;孩子們也輪著帶老人看醫生;有時祖孫三代一起玩拼字遊戲。看得出,孩子們的來訪讓老人很開心。不過,他們並不認為這些都是孩子們該做的,相反他們總是真誠地感謝孩子們抽空來看他們。當來訪的孩子離去后,我最常聽Grandma說的話是「We are so bl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