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5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隔海回眸:趣談中國南方人與北方人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5-12-4 05:2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文/趙無眠


炎黃子孫,炎帝和黃帝本是兩兄弟,卻勢同水火,不共戴天,一直殺到山崩地裂。炎帝到了南方,那地方植物豐茂,才有神農嘗百草的傳說。他的子孫和部下,也就繁衍成了今天的南方人。而黃帝及部眾則佔據了中原,發展成今天的北方人。

南人和北人,都是中國人,都是漢族(咱們主要討論漢族),骨子裡卻有很大的不同。首先,語言就不一樣。所謂「南腔北調」,其差異大概跟德語和法語之間的差別差不多。僅憑這一條,就可以將漢族分為南、北兩個不同的民族。

歷史上無數次南征北伐,南征勝於北伐要多。並非南方經濟落後,並非文化差一大截。中國的情況跟美國南北戰爭時的情況不一樣。美國的確北方比南方發達,重工業、商業都在北方,南方只種種棉花花生。中國是農業社會,地理、氣候是影響經濟的主要因素,南方因而往往較之北方發達和富庶。如戰國時代的楚國,經濟實力一度遠遠領先其他諸強,而有問鼎中原之說。不料反遭強秦欺凌、吞沒。三國時孫吳也富甲一方,佔盡地利,終不敵晉軍長驅直入。南北朝時,南朝比北朝繁榮,結果統一於北周。宋代,南邊的宋國經濟超過北邊的遼,遼超過更北的金,金超過最北的蒙古。結果是金滅遼,繼而滅北宋;蒙古滅金,進而滅南宋。

明末時滿人崛起於東北,與南邊的大明帝國對峙。南邊經濟文化發達,。武器也先進,當時有一種領先世界的「紅夷大炮」,相當於海灣戰爭時的愛國者導彈,一炮轟過去,就把那邊的開國元首努爾哈赤打死了。但大明帝國最終為滿清所征服。國共內戰,國民黨盤踞著富足的南方,共產黨則割據著北方的鄉村,南邊有飛機、坦克、軍艦,卻也都擋不住南下的共軍。

也不是從沒有反過來過。曹孫劉赤壁之戰,秦晉淝水之戰,蔣介石領導的第二次北伐,都是南方打敗北方的著名戰例。但這樣的情況實在太少,而且差不多都只勝於某一次戰役,或一場有限的小規模戰爭。相對於歷史上北人創造的那麼多的輝煌戰績,南人值得驕傲的勝利確實少一些。

是不是南方比北方缺乏人材?顯然不是。翻翻歷史,看看四周,南方的人材真是太多了,什麼才都不缺。俗話說:惟楚有才。而江浙一帶,也是狀元、才子的著名出產地。近代以來尤其是二十世紀的大政治家、大軍事家,幾乎盡出於南方。是不是南人比北人懦弱,經不起打?好像也不是。事實上,南人是很經打的。炎帝一脈,都是寧死不屈的勇士。精衛填海,夸父追日,共工怒而觸不周之山,刑天落首仍以乳為目以臍為口繼續戰鬥,總之都是好樣兒的。屈原投江,是不願做亡國奴。南方著名的抗戰英雄也特別多,岳飛呀,文天祥呀,史可法呀,等等。

所以南人別看個子小,反抗入侵卻很激烈,最低程度也要「避秦」,找個桃花園躲起來,遠離現實,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更多時候是節節抵抗,打不贏也打。南人的反抗,使入侵者惱羞成怒,遂有血腥的揚州十日、嘉定三屠與南京大屠殺。即使屈服也是暫時的,這「暫時」或者幾年、十幾年、幾十年,或者上百年,最後起來革命,「驅逐韃虜,光復中華」。

說到吃,主食的不同,造成了整個飲食結構以及吃法的巨大差異。總的來說,北方飲食豪放,而南方做工精細。北人喜歡大塊吃肉,大碗喝酒;南人要把肉切得細細的,煨得爛爛的,炒得嫩嫩的,把酒燙得溫溫的。北人喜歡吃餃子,這是他們對中國飲食的最大貢獻。南人喜歡吃餛飩。餃子用醋蘸蘸就行了,一口一個。餛飩要湯碗、調料齊全,一口只咬半個。南人喜歡吃蔥,北人喜歡吃蒜;南人吃泡菜,北人吃鹹菜;南人吃辣椒是為了祛濕,北人吃辣椒是為了驅寒。南人是咸辣、麻辣、油辣、甜辣,北人是干辣、酸辣。

北方崇尚簡樸,南方追求華美,很大程度上也是地域特點造成的。北方冷而乾燥,把毛毯、彩染布掛在牆上,顯得溫馨暖和。南方則掛不出這種效果,看了會渾身燥熱,還老去聞是不是有一股可疑的霉味。北人喜歡毛皮,耐寒。南人不喜歡,灰撲撲的見了就打噴嚏,容易生蟲。南人喜歡竹製品,又涼快又經得起漚。南人睡床,北人睡炕。北人來客都往炕上請,客人留宿與主人一大家子濟濟一炕。

北方唱戲熱鬧喧天,如秦腔。南方唱戲抑揚頓挫、一唱三嘆,許多劇種近似於民間小調,如黃梅戲、花鼓戲。北劇講究真功夫,適合演帝王將相,演歷史劇。南劇玩弄小情調,更適合才子佳人,民間傳奇。北劇藝術的代表是京劇,特點是男人扮女人。南劇藝術的代表是越劇,特點是女人扮男人。北方的女人唱京韻大鼓,也能唱出一股英雄豪氣。南方的男人唱評彈,居然咿咿呀呀嗲嗲的彷彿是小鳥依人。所謂北人比南人更具男子氣,除了吃出來,還有很大一部份程度是唱出來的。北人唱歌是燕趙悲歌,蒼涼、悲壯、激越、凝重、悠遠,南人唱歌是輕快、玲瓏、婉轉、親切、凄惻。中國人可以根據不同的情緒份量唱南戲或北戲,唱南歌或北歌,哼南調或北調。

外國人只知中國功夫,多半弄不清這功夫還分北派與南派。南派重拳,北派重腿。這也是地域不同造成的。北方廣袤,腿腳施展得開,可以飛騰起來打人,這樣比較暢快抒情。南方環境狹窄,小路小徑小樹林小走道小巷子小里弄的,只好將側重點放在拳頭上,以便近身搏擊。南拳北腿誰厲害?這個難說,歷史也沒有給出一個結論。關鍵在於你練到什麼程度。不過我想,能集南北二派之長的拳家比只通一種門派的武士勝算要大得多。李小龍就是一例,他是美國長大的南人,善用南拳,但腿技亦極佳,拳腳交加,融會貫通,都服了他。

南人有幾種方言?八大方言都有。就算是同一種方言,如吳越方言,上海話與蘇州話就大不一樣,杭州話與南京話也相去甚遠,寧波話與無錫話更是雞同鴨講。在一些交通不便的偏遠地方,隔幾十里或者翻一座山換一種口音也是毫不足怪的。語言的繁複雜陳,表現了文化的多元與豐富。

北方方言覆蓋地域遼闊,音調也好聽。尤其以北京話為基礎的「國語」,字正腔圓。實際上,所謂普通話,又叫國語、官話,是一種人造語言。但普通話也有缺憾。比如它只有四聲: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加輕聲一共五聲。這樣就省掉了一種「入聲」。用普通話讀舊體詩詞,許多的音律韻味就要大打折扣。「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絕、滅、雪都是入聲,普通話卻讀成陽平、去聲、上聲。有人認為,入聲只古漢語才有,現代漢語中已然消失,其實南方語系的入聲並未從現代漢語中消失,粵方言、湘方言、贛方言、吳越方言,都大量保留著入聲的發音。

還有個最不好界定的是,南人北人怎樣劃分。地理學家通常以秦嶺、淮河為界,劃分南北。要是真能這樣一刀切,咱們的討論也就完了。可惜情況遠非如此簡單。軍隊守黃河大鐵橋,橋北邊的士兵發棉大衣,橋南邊的士兵只發棉襖,可見軍隊後勤部門是按黃河而不是淮河來劃分南北的。國共內戰,連吃幾大敗仗的國民黨希望能划江而治,也就是以長江為界,重演南北朝的故事。而咱們平時說的江南、江南,也指的長江以南。如此一來,武漢偌大一個城市便要分為兩半,漢口、漢陽的居民算北人,武昌的居民算南人。象什麼話?其實,南北是相對的,漸變的,亦此亦彼的。比如河南是中原大省,歷史上,它有一塊是楚國的領土,有一塊屬於韓、魏的地盤,那是戰國時代。後來分分合合,但因為地理位置居中,所以兼有南北的特點。

從人種學的角度來劃分,北人屬於蒙古人種,南人則多為馬來亞種。馬來亞種也是蒙古種的一個分支,所以叫「亞種」。近世有人指人種學為偽科學,也許是的。因為它無法解釋混血人的種族歸屬,其次也容易掉進種族歧視的深淵。但其根據人類各個族群的生理特徵及血緣關係,作一個大致的分類,也還不失於一種科學的方法。

中國進入現代社會以後,人口流通加劇,南人北住,北人南遷,雖有「橘逾淮而北為枳」之謂,畢竟將南北雙方的距離縮得越來越小。南北通婚也成常事,血緣融合的結果,使得人種學的界線愈見模糊不清。本來南人北相,或北人南相,叫有福,是大貴之相。現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像我我像你,貴人大概也會越來越多了。
沙發
yablue 發表於 2015-12-4 17:49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yablue 於 2015-12-4 20:41 編輯



趙無眠說日本2戰要是贏了, 中國領土就到日本海了。

  - 滿州國的人等制: (1)日 (2) 滿 (3)韓 (4)中。
  - 日本人拍攝的紀錄片《日本鬼子》, 日本鬼子說當時他們認為中國人是次等人, 將中國人吃掉不感到有罪。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
yablue 發表於 2015-12-4 17:51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yablue 於 2015-12-4 20:43 編輯

宋代,南邊的宋國經濟超過北邊的遼
----------------------


富宋
河北大飢, 人相食。《宋史》
汴京大飢, 人啖道殣。(道殣即路上餓死的人, 道殣相望。)


淮民大飢, 炮人肉, 馬矢(糞)中以食。
淮, 荊, 襄大飢, 淮民刲道殣食盡, 人相搤噬。
宋恭帝, 揚州飢。人相食。


岳飛要求士兵餓死不擄掠。
庄綽:「人肉之價, 賤於犬豕。」
程頤: 餓死事小, 失節事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
yablue 發表於 2015-12-4 17:56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yablue 於 2015-12-4 20:42 編輯

南邊經濟文化發達,。
武器也先進,當時有一種領先世界的「紅夷大炮」,相當於海灣戰爭時的愛國者導彈,一炮轟過去,
就把那邊的開國元首努爾哈赤打死了。
----------------------------------


1) 明軍窮得沒褲子穿
明朝總督盧象升說:「每點一兵, 有單衣者, 有無袴(褲子)者, 有少鞋襪者。」 「此輩經年戍守, 身無掛體之裳, 日鮮一餐之飽。」 他說明軍沒褲子穿, 沒飯吃。

明朝巡撫胡廷宴說:「各軍典衣賣箭, 鬻子出妻, 沿街乞食。 」 他說明軍為了吃飯, 賣衣服, 賣武器,  賣兒女,  賣老婆,  直到討飯。


2)火炮
石炮由中東傳到中國, 稱回回炮(元)。
火炮由歐洲傳到中國, 稱紅大炮(明), 紅衣大炮(清)。

明朝火器專家焦勖參認為: 西洋火器「精工堅利」 , 中國火器「鑄造無法」。
西洋火藥「迅速猛烈」 , 中國火藥「不能摧堅破銳」。  


-  武器
戚繼光在《 練兵實記》中說 「還未見敵, 先已算 輸了, 件件不如他 。 」  
「明日有兵來, 卻要昧著心腸, 糊塗與列位去上陣取勝,列位以為何如? 」     

3)袁崇煥-
據說袁崇煥的大炮轟死了努爾哈赤, 但努爾哈赤在被「轟死」后仍在征戰。
袁崇煥當兵部尚書,后金進軍北京, 袁崇煥說:「必不令敵越(邊)」, 結果后金兵臨北京城下, 明朝處死袁崇煥。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
yablue 發表於 2015-12-4 18:00 | 只看該作者
趙無眠是個大SB, 一億富有先進的人會被100萬原始部落的人打敗?


元朝除了中國以外, 打不過任何人。
元朝打到歐洲??
成吉思汗時,蒙古最強大, 元朝還沒建立。
拔都統帥蒙古最強大的軍隊去打歐洲 - 長子出征。元朝還沒建立。
窩闊台: 長子出征,則人馬眾多,威勢盛大。聞說那敵人(俄羅斯, 歐洲人)好生剛硬。

拔都建立蒙古金帳汗國, 元朝還沒建立。
金帳汗國遠強於元朝。
成吉思汗的孫子忽必烈建立的元朝除了中國以外, 打不過任何人。

蒙古根本沒有滅亡統治過任何一個歐洲國家, 也沒有直接統治過莫斯科公國。
多數時期沒有蒙古軍在莫斯科公國。
那時莫斯科大公是莫斯科的統治者。
莫斯科大公長期不朝見蒙古可汗,也不進貢 。- 金帳汗國攝政權臣也迪該

就中國皇帝自稱孫子, 亡國了。
宋代一億漢人被幾十萬蒙古人打得叫爺爺。
1276年, 宋朝派陸秀夫議和, 宋朝稱侄孫, 宋為孫國。
派大臣劉岊獻降表稱臣: 「蒙古上皇帝尊號曰仁明神武皇帝」。
謝太后: 求蒙古「封為小 國」。


成吉思汗的孫子忽必烈建立的元朝除了中國以外, 打不過任何人。
元朝打敗宋, 打日本, 越南, 緬甸, 爪哇敗北。
兀良哈台征越南敗退。
唆都率兵五十萬征越南, 唆都被殺, 余部五萬逃回。
阿塔海率兵14萬征日本, 全軍覆沒。(即意淫的范文虎征日)
忽必烈說: 漢人有什麼用。
元朝北方邊境就在外蒙, 元初連哈拉和林都一度失守。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1

主題

950

帖子

2231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231
6
雅安雄起 發表於 2015-12-4 23:25 | 只看該作者
區別挺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2 03:1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