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大學生創業選什麼行業項目更容易成功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5-12-3 05:4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選擇自主創業,那麼對於大學生來說,哪些領域成功率更高?
  
  首先是高科技領域。但技術功底深厚、學科成績出類拔萃的大學生才有成功的希望。
  
  其次,智力服務領域。智力是大學生創業最先掌握的資本,且項目成本較低,一張桌子、一部電話就可開業,除家教及家教中介外,還可開辦設計工作室、翻譯事務所等。
  
  第三,連鎖加盟領域。一般來說,大學生創業者資金實力較弱,適合選擇啟動資金不多、人手配備要求不高的項目,從小本經營開始為宜;此外,最好選擇運營時間5年以上、擁有10家以上加盟店的成熟品牌。適合此類創業方向的有快餐業、家政服務、校園小型超市、數碼快印站等。
  
  最後,傳統開店模式。大學生開店,一般走「學生路線」,因此要靠價廉物美來吸引顧客。由於資金有限,不可能選擇熱鬧地段的店面,因此推廣工作尤為重要,需要經常在校園裡張貼廣告或與社團聯辦活動,才能廣為人知。
  
  沒有經驗,不鼓勵創業
  
  「沒有經驗的學生,我們不鼓勵創業。」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軟體學院院長、中國軟體行業協會常務理事孫偉說。孫偉所在的軟體學院,是一個鼓勵學生創新創業的學院。經常會有學生和孫偉聊創業。
  
  每當學生提出自己想創業,孫偉都會問:「你的優勢是什麼?」孫偉聽到的更多的回答是:「我有創業的激情」「我很能幹,我能每天工作14個小時,每周工作7天。」孫偉對這兩種優勢,不以為然。「每個創業者都是有創業激情的,如果沒有創業激情,就不會創業。你如何判斷,自己別其他創業者更有激情?每天的工作時間,也不是創業成功的決定因素。」孫偉說,「要創業,更多要考慮,自己是否能設計出好的產品?如何進行質量管控?如何對公司進行管理?這是一個自由市場經濟時代,盲目創業,成功的概率只有千分之一。」
  
  對於那些想清楚做什麼的創業者,孫偉也會建議他們盡量不要做低層次的創業,「那些不需要高等教育就能做的,比如開個洗衣房等沒有門檻的創業,對大學生來說,沒有意義。」
  
  方業昌2010
年創辦了慧科教育集團,現在是慧科教育集團創始人及CEO,慧科教育集團也是此次高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研討會的主辦方。在方業昌看來,現在越來越多大學生開始選擇創業,這體現了人們觀點的變化,值得肯定。但是另一方面,這也使得創業的分母無限大,而創業成功的分子是一定的,也就是創業失敗的比例更大。「大學生創業,要看自己是否適合創業,若不適合,可以加入正在創業的公司,或者先在500強公司呆幾年,再決定是否創業。要找准自己的定位,選擇適合自己的創業、擇業方向。」方業昌說。
  
  孫偉勸阻了不少燒父母的錢創業的大學生,這讓他比孵化創業企業還有成就感。「我們應該對創業重新界定,不是一定要做CEO(首席執行官)、發起人才是創業,讓沒有工作經驗的大學生,參與到創業中去,從一顆螺絲釘做到合伙人,也是創業。讓校友、系友帶動在校生一起干,也是分層次創業。」
  
  從培養學生創業興趣入手
  
  「創新創業教育,是營造一種氛圍,對於本科教育來說,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更為重要。」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務處處長馮文全說,「傳統的教學以老師灌輸為主,現在以學生參與、質疑為主。對於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來說,更注重的是學生的質疑精神,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艾鵬認為,創新精神的培養,需要培養跨界複合能力,也需要培養學習適應能力。提高創業吸引力,培養大學生對創業的興趣是首位的。
  
  北京市房山區良鄉高教園區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吳家順認為,大學生創業不要急功近利。現行的教育體制主要是為了培養大學生就業,而沒有提供必要的就業創業技能培養。學生畢業后,走向市場時,就像獨輪車,缺少對市場經濟、產權保護等創業知識的了解。吳家順建議,社會成功企業應該像做善事一樣,支持剛創業的大學生。創業團隊相互扶持,社會力量也應該「大手拉小手」。
  
  「大學生創業,在萌芽期可能更注重創業規劃、辦理工商手續等,在過渡期,主要考慮的是企業的正常運營,房租、人員工資等,在發展期,要考慮的是企業的知名度、影響力以及發展平台、周邊環境。」吳家順建議,學校可以針對大學生的創業需求,提供服務。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8 13:4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