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竹篦則觸

[複製鏈接]

1635

主題

2471

帖子

8711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871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開心樹 發表於 2015-12-2 17:0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臨濟喝的變化更勝於棒,並且是棒喝交馳,其功用也大致與上面所介紹的相同。需要指出的是,棒喝猶如獵人的刀箭,而宋以來的參話頭,卻如同獵人所布下的陷阱。
  
  話頭之用,原不晚於棒喝,是機鋒中的一種。如陸亘大夫問南泉:「古人瓶中養一鵝,鵝漸長大,出瓶不得。如今不得毀瓶,不得損鵝,和尚作么生出(鵝)得?」泉召大夫,陸應諾,泉曰:「出也。」陸從此開悟。再看溈山出世公案。司馬頭陀對百丈禪師說:「我在湖南發現一座山,名叫大溈,是絕好的修行和傳法的道場,希望和尚能選一得力的弟子前去住持。」於是當眾挑選。百丈和那頭陀都選中了靈祐,但首座不服。百丈說:「你若能當眾下一出格之語,那溈山就歸你住持。」百丈置一凈瓶於地上,說:「不得喚作凈瓶,你喚作什麼?」首座說:「總不能把它叫作木突子嘛!」百丈又問靈祐,靈祐一腳把凈瓶踢翻。百丈笑著說:「首座輸卻山子也。」這種話頭類的機鋒,在唐五代時還有「香嚴上樹」、「狗子佛性」、「牛過窗欞」等等。到北宋時,棒喝之風漸歇,而話頭禪卻日漸興盛起來。其中最著名的莫過臨濟宗大師首山省念所創設,經大慧宗杲禪師所完善的「竹篦子」話頭。先看首山禪師的提持:
  
  山一日舉竹篦,曰:「喚作竹篦則觸,不喚著竹篦則背,喚作什麼!」
  
  這與百丈禪師的凈瓶考題差不多,喚作竹篦是觸――太呆板了,誰不知這是竹篦呢?不喚作竹篦則背――它明明是竹篦嘛,喚作其它什麼就與其本性相違背了。若要不觸不背,喚它作什麼才妥當呢?
  
  這樣的方式也是逼拶,因為這也是對思維的剝剔,離開了思維運行的邏輯規律。在這裡,首山禪師是把思維的道路堵死了的,他和前代祖師一樣,在這裡為思維布下了一個陷阱,思維進入其中就會寸步難行。如同一頭被縛住爪牙的獅子,儘管周圍有許多獐麂兔鹿,只有眼睜睜地看著而無法捕食,憋足一身之力無從發泄。參學者如果在這裡回過頭來,超越了思維對自己的糾纏與束縛,從有念進入無念,這就與棒喝臨頭的所得沒有區別,且無皮肉之苦,其何樂也!其效用既如此,所以宋代祖師多舍棒喝而用話頭。
  
  鑰匙是開鎖的,若把鑰匙留在了鎖內,就失去了鑰匙的功用。思維本身是超越思維的對象和內容的,如果陷在具體的對象和內容之中不能超然,思維就失去了它自己的母體性和優越性,其功能也就受到了限制。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0 16: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