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逼拶――棒喝截流的功用

[複製鏈接]

1635

主題

2471

帖子

8711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871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開心樹 發表於 2015-12-2 17:0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對祖師們而言,大道本來現成,原本無迷無悟,無修無證。如有人問溈山禪師如何是道,溈山說:「無心是道。」那人說:「某甲不會。」溈山說:「會取不會的好。」再如法眼大師參羅漢桂琛禪師時,羅漢問他:「上座何往?」法眼說:「行腳去。」羅漢又問:「行腳事作么生?」法眼說:「不知。」羅漢說:「不知最親切。」後來羅漢說到「若論佛法,一切現成」時,法眼大師終於大徹大悟。「不知最親切」,「會取不會的好」,「舌頭路」在這裡是毫無存在的價值,「一切現成」,「舌頭路」自然棄之不惜。在這裡,求知求證之心就會當下死去。妄念一死,法身就活。祖師們的開示,的確真實不虛。
  
  法無定法,禪宗的法門,原無一定的規制,手段是千變萬化,因病施藥,隨機而動。隨著禪風的普遍,無一定之規的禪法,因其一些機用手段通達無礙,遂得以作為傳家之法而長相襲用。在唐末五代風行的是機鋒棒喝,宋以來則是話頭禪流行。這數種都是禪門內的「惡辣鉗錘」,其功用就是「逼拶」。
  
  拶是古代夾手指的一種刑具,十指連心,受刑人心裡的滋味決不是他人所能體會的。棒喝,加之隨之而來的機鋒,恰恰給當事人以如此的感受,心裡如同上了刑具一般。逼拶是對人們精神及其內容的壓榨和掃蕩,帶有相當的強制和霸道色采彩。禪宗內宗師相見時,接引學人時,常常用逼拶的方式步步緊逼,不到山窮水盡時決不收兵。
  
  棒喝以「德山棒」、「臨濟喝」為主要代表,是當時令參學者談虎色變的剛烈禪風,遠不似溈仰、曹洞之禪那般溫文爾雅。棒,用德山禪師的話來說,就是「道得也三十棒,道不得也三十棒」,沒有絲毫道理可與你講。問題在於,當祖師的棒子落在頭上時,你的感受如何?是有念?是無念?是迷,是悟?這是一個極為複雜深沉的心理狀態。比方說,一個學佛多年,理論素養不錯,但在實踐功行上尚不得力的人,聽說禪宗是教外別傳,是以心印心,可以使人言下頓悟。這樣,他就可能抱著一個求悟的心態,也抱著對佛法的種種認識和見解來請教。當祖師的棒子落在他頭上時,他會有哪些感受呢?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4 05:5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