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關羽的「刮骨療毒」是怎麼一回事?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5-12-4 05:2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作者:南門太守(陳忠海)

  

  

  神醫華佗為關羽「刮骨療毒」的故事早已家喻戶曉,這件事雖然不是小說家完全杜撰出來的,但歷史真相與傳說故事卻有很多出入,真實的「刮骨療毒」是怎樣的呢?1關羽「刮骨療毒」不是傳說

  《三國演義》第75回記載,關羽指揮襄樊戰役期間被曹軍的一名弓弩手射中了右臂,回營拔出箭,發現右臂已青腫,原來箭頭有毒,毒已入骨,情況很嚴重。

  這時神醫華佗恰好趕到,判斷箭頭上有「烏頭之葯」,已「直透入骨」,如果不早治,這條胳膊就得殘廢。關羽問怎麼辦,華佗提出了「刮骨療毒」的治療方案:

  「當於靜處立一標柱,上釘大環,請君侯將臂穿於環中,以繩系之,然後以被蒙其首。吾用尖刀割開皮肉,直至於骨,颳去骨上箭毒,用藥敷之,以線縫其口,方可無事。」

  關羽於是與馬良弈棋,伸出右臂讓華佗去割。對這次手術過程,咱先來看《三國演義》的記載,再看《三國志》的記載。

  《三國演義》敘述得十分詳細:

  「佗乃下刀,割開皮肉,直至於骨,骨上已青;佗用刀刮骨,悉悉有聲。帳上帳下見者,皆掩面失色。公飲酒食肉,談笑弈棋,全無痛苦之色。須臾,血流盈盆。佗刮盡其毒,敷上藥,以線縫之。公大笑而起,謂眾將曰:『此臂伸舒如故,並無痛矣。先生真神醫也!』佗曰:『某為醫一生,未嘗見此。君侯真天神也!』」

  

  這段描寫很精彩,既表現了華佗醫術的神奇高超,又展現了關羽的堅毅。《三國演義》一向推崇蜀漢,杜撰了許多神化關羽的情節,如三英戰呂布、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等,但這段神奇的「刮骨療毒」卻不完全是杜撰的。

  《三國志》關羽傳記載:

  「羽嘗為流矢所中,貫其左臂,后創雖愈,每至陰雨,骨常疼痛。醫曰:『矢鏃有毒,毒入於骨,當破臂作創,刮骨去毒,然後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醫劈之。時羽適請諸將飲食相對,臂血流離,盈於盤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看來關羽「刮骨療毒」的故事是有來歷的,這個「可以有」。

  2有關「刮骨療毒」的史實對比

  對照一下《三國演義》和《三國志》的記載,發現有幾處不同:

  一是關羽中箭的部位。《三國演義》說是右臂,而《三國志》說是左臂,《三國演義》借用了這段史料卻把一個重要的細節弄錯了,也許不是無心之錯,而是有意為之。在《三國演義》中關羽使刀,右臂如果不能動,比左臂受傷情況更嚴重,把右臂改為左臂增加了情節的緊張度。

  二是關羽所中之毒。《三國演義》說是「烏頭之葯」,而《三國志》沒有具體指出。烏頭是一種主要產於南方的中藥,可散經絡之寒而止痛,適用於風濕、類風濕性關節炎等病症的治療,但其毒性很大,必須經過炮製才可使用,未經炮製少量即可使人中毒,輕者四肢麻木,重者躁動不安、肢體發硬、肌肉強直、抽搐,直到意識不清而昏迷。

  烏頭可內服也可外用,因中箭接觸「烏頭之葯」在理論上是可能的,但很少的劑量能否致使關羽的胳膊無法動彈,這也值得懷疑。《三國志》說關羽中箭后創傷其實已被治癒,只是每到陰雨天骨頭感到疼痛,說明該毒的藥性並不大。

  三是關羽中毒的時間。《三國演義》說是在攻打樊城時,也就是建安二十四年(219年)的下半年,當時關羽率大軍北上,攻擊曹魏在荊州的兩個重要據點襄陽和樊城,與曹仁、于禁、龐德等人率領的曹軍展開激戰,雙方展開了多次攻防戰,關羽在此戰中曾經中過箭,倒也有可能,但正史並未有過記載。

  四是關羽中毒的地點。《三國演義》說關羽中箭是在樊城的城外,《三國志》等史書沒有記載。根據《三國志》的記載,樊城之戰打得很激烈,關羽雖然俘虜了曹魏名將于禁,又殺了龐德,但始終未能攻克樊城,後來徐晃援軍開到,在樊城外連破關羽的圍頭、四冢等營壘,關羽退走。

  有人提出湖北省荊州市是華佗為關羽「刮骨療毒」的地方,無論按照《三國演義》還是《三國志》這一說法均不成立,荊州市在漢末三國稱江陵,是荊州刺史部南部最重要的城市,但卻不是劉備在荊州的大本營,劉備留關羽守荊州,大本營是公安,即今湖北省公安縣。

  如果按《三國演義》所說,關羽中箭是在樊城,那麼他之後就再沒有回到過公安或江陵,不存在華佗在江陵為其「刮骨療毒」的可能;如果按《三國志》所說,關羽中箭和療毒也可能發生在後方,那麼公安的可能性顯然大於江陵。

  五是為關羽「刮骨療毒」的醫生。《三國演義》說是華佗,《三國志》沒有具體記載。華佗是漢末名醫,在當時很有名,為陳登、周泰、曹操等人都看過病,史書均有記載。

  華佗擅長外科手術,「刮骨療毒」對他來說並不難,只是根據《三國志》記載,建安十三年(208年)他就被曹操殺了,關羽發動襄樊戰役已經過去了11年,所以《三國演義》里的這個情節與史實嚴重不符。

  如果關羽中箭在建安十三年(208年)之前,華佗有沒有可能為其療傷呢?這種可能性當然也不能完全排除,但很小,建安十三年(208年)之前華佗很長一段時間都被曹操指定為「私人醫生」,難以四處行醫,更無法給曹魏的對手去治病了。

  《三國志》把關羽「刮骨療毒」一事的記載置於劉備稱漢中王之後、關羽發動襄樊戰役之前,按該書敘述習慣,這件事也應大體發生在此階段。

  

  3「刮骨」真的能「療毒」嗎?

  說給關羽「刮骨療毒」的人不是華佗,還有一個依據,那就是手術的過程。

  按照《三國演義》的描寫,華佗為關羽手術並沒有採取任何麻醉過程,眾所周知華佗被稱為「中醫鼻祖」,他發明了「麻沸散」,手術前把麻醉藥和熱酒配製,讓患者服下,等患者失去知覺再實施手術,以減輕痛苦,像「刮骨」這樣的手術,他當然會用麻沸散。

  另外還有一個問題,如果關羽因為中箭而中毒,能通過「刮骨」的辦法去治療嗎?

  類似「烏頭」這樣的毒,一般通過血液或消化系統吸收,迅速作用於人的神經系統,從而發生作用,這種毒類似於被毒蛇咬傷,不說「七步倒」,但也拖不了很久。

  從《三國演義》的描寫看,關羽中毒后受傷部位出現了青腫,胳膊不能運動,這符合中箭毒的病理特徵,在沒有抗毒血清的情況下,治療方法應該是結紮傷口,防止毒素擴散,然後對傷口進行清洗和消炎,同時內服驅散和解毒的中藥,讓所中之毒慢慢消散。

  也就是說,類似箭頭上帶的「烏頭之葯」,是依靠人體代謝和循環系統傳播的,毒素不可能只停留在身體的一個部位,一旦傳播出去,用「刮骨」的辦法無法根除。

  但《三國志》又確實記載了「刮骨療毒」的事,該如何解釋呢?按照該記載,關羽的箭傷其實已經基本痊癒了,只是每到陰雨天骨頭常感疼痛。

  根據這個癥狀判斷,關羽的身上已不存在箭毒,但中箭后遺留了骨傷,可能是外傷性骨髓炎,中醫稱附骨疽,民間稱鐵骨瘤,最常見的情況是外傷所引起的骨骼感染和破壞,時間長了會在原創面附近生出一些「死骨」,產生疼痛,通過手術的辦法把「死骨」取出是治療這類疾病的好辦法,所謂「刮骨療毒」,指的應該是這個。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9-3 05:2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