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國際反恐形勢裂變 美俄法德瓜分敘利亞

[複製鏈接]

5950

主題

8072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2903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仲國民 發表於 2015-12-2 15:3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來源: 多維/日期: 2015-12-01
  俄土爭鬥在巴黎氣候峰會演繹到了新的制高點。普京11月30日明確拒絕會見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Recep Erdogan),並指出擊落俄羅斯戰鬥機是一個「巨大錯誤」,「我們有足夠的理由確信,做出擊落我們戰機決定的主要原因,就是迫切地為了保護通往土耳其的石油運輸管道。」俄羅斯總理梅德韋傑夫(Dmitry Medvedev)30日表示,俄政府將根據形勢發展需要進一步擴大對土耳其的制裁措施。俄羅斯第一副總理奧爾加·戈羅傑茨30日宣布,俄羅斯取消原定於2016年舉辦的俄土合作年。軍事方面,俄羅斯空天部隊發言人伊戈爾·克利莫夫11月30日當天說,在敘利亞執行空襲任務的俄戰機首次攜帶空對空導彈。
  土耳其雖然移交了俄羅斯飛行員遺體,但是仍然拒絕道歉。土耳其總理達武特奧盧(Ahmet Davutoglu)11月30日在與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Jens Stoltenberg)會見后的新聞發布會上稱,土耳其擊落俄羅斯戰機是「防禦性舉動」,土耳其「不應受到指責」。如果俄方同意對話,土耳其願意就所有話題進行交流,包括避免類似「無意」舉動、提供技術上的信息以及兩國關係正常化等,但土耳其政府不會道歉。
  看似俄土「大戰」並不會短時間結束。但實際上目前局勢的關鍵點並非俄土爭鬥,反恐形勢發生了新的裂變。
  奧巴馬一變再變
  雖然國際社會形成反恐聯盟是共識。法國總統奧朗德 (Francois Hollande)接連訪問美國、德國、俄羅斯就是在積極運籌此事。普京多次表示願意進行反恐合作。普京兩度在G20與巴黎氣候峰會期間會晤奧巴馬也是為了談反恐合作。但反恐聯盟何時建立仍是未知數。在氣候變化巴黎大會進行期間,普京指出現階段建立有效的反恐合作機制是「不可能的」,因為部分國家「為了自身當前的政治利益在利用這些恐怖組織」。

  之前在G20峰會上普京和奧巴馬會面時,雙方並沒有強調要巴沙爾政權立刻下台,但是在APEC峰會期間奧巴馬卻表示,政治途徑是敘利亞根除「伊斯蘭國」(IS)的關鍵。這恐怕需要一段時間。「政治手段根除IS的前提是,解除巴沙爾政權」。
  接下來11月24日華盛頓亦並未給到訪的奧朗德很多承諾,奧巴馬只保證將加強美國的空中打擊和美法兩國之間的情報交流。但對與俄國合作打擊在敘利亞的「伊斯蘭國」組織的可能性表示了強烈的保留態度,他指出只要普京的「戰略不改變」,美國就不可能與俄國合作,這使得法國與美國及俄羅斯組建「大聯盟」的進程遭遇非常大的障礙。「俄羅斯是局外人。」24日奧巴馬在與奧朗德共同舉行的白宮新聞發布會上說。
  此次巴黎峰會期間,奧巴馬與普京進行了會晤,普京11月30日在會見奧巴馬後對記者表示,他與奧巴馬著重圍繞敘利亞問題展開深入交流,就如何在近期儘可能在敘利亞的「恐怖組織」與「一般的反對派」的區分上達成共識進行了探討,並就「如何邁出下一步」達成了共識。
  而來自美國官方的說法卻是奧巴馬再次表明,我們需要合作努力,美國、俄羅斯、土耳其和我們的阿拉伯盟友、歐洲盟友以及伊朗坐下來尋求政治解決方案來結束敘利亞內戰。經過數周的談判,在給出過渡的時間表上,我們已經取得了進展。我們還討論了停火問題。奧巴馬強調,這是一個我們需要合作努力的領域,至於政治對話和敘利亞停火取得的進步能夠幫助我們一起關注打擊ISIS。這是美國主導的打擊ISIS聯盟在敘利亞關注的事情,我們認為這也是俄羅斯需要關注的事情。在政治進程和打擊ISIS問題上,兩者有聯繫。奧巴馬和普京也討論了這一問題,我們繼續堅持認為,作為過渡的一部分,巴沙爾(Bashar al-Assad)需要下台。
  這尤可見阿薩德是否下台這一點仍然沒有根本性共識。
  俄羅斯遭遇西方反擊戰
  德國武裝部隊總參謀長福爾克·維克爾(Volker Wieker)當地時間29日稱,德國計劃派遣1,200名士兵幫助法國打擊敘利亞境內的「伊斯蘭國」(ISIS)極端分子,這將是德國最大規模對外部署兵力。維克爾稱,德國將部署4-6架旋風式偵察機全天候傳輸地面圖像信息。
  此前11月26日敘利亞一些庫爾德人士說,美軍50名士兵正在敘北部靠近土耳其邊境的城鎮科巴尼,幫助培訓庫爾德人武裝,以打擊極端組織「伊斯蘭國」。這是美國首次正式在敘利亞部署地面部隊。土耳其總理日前稱要在敘利亞建立土耳其-沙特軍事行動來打擊恐怖主義。
  法國外長法比尤斯11月27日當天早些時候在接受法國RTL廣播電台採訪時表示,不排除敘政府軍參與共同打擊「伊斯蘭國」行動的可能性。他指出,打擊「伊斯蘭國」包括空中打擊和地面進攻。法國不會向敘利亞派出地面部隊,但敘反對派武裝「敘利亞自由軍」、庫爾德武裝以及敘政府軍可以參與地面進攻。這就意味著法國也隨時會成為敘利亞各方勢力的後台,而非俄羅斯一國。
  無論美國派兵進入敘利亞還是德國派兵進入敘利亞,各方的積極行動與是否建立了統一戰線無關。打擊ISIS反恐已經是眾所所周知的政治正確。英美法德的積極行動本質上是為了在未來敘利亞謀得而更多的籌碼。
  2011年敘利亞危機爆發以來,由於俄羅斯的堅決反對,美國等國多次軍事干預敘利亞的計劃宣告破產。但目前俄羅斯率先挺進敘利亞看似是先聲奪人,也為美德等國入住敘利亞增加了正當借口。
  俄羅斯通過部署S—400反導系統快速佔據了軍事制高點在各方當中極為搶眼。殊不知美德等國的軍事部署也十分迅速。美國目前的反恐戰略是軍事武裝反對派+空襲+派特種部隊。美國派駐軍隊前往庫爾德,德國派駐偵察機以及1600人到敘利亞,種種舉動表面上是打擊ISIS實際上是劃分在敘利亞的勢力範圍,各國各自憑實力佔據地盤將是大勢所趨。
  這就決定了后敘利亞時代俄羅斯並不能獨家說了算。打擊ISIS的統一戰線可能會形成,但是打擊ISIS之後該如何劃分勢力範圍各國都有自己的準備和盤算。
  當各國兵臨敘利亞,如何避免擦槍走火是關鍵。不過當美國北約等將此事列為俄羅斯與土耳其的雙邊事件,這就說明了英法德沒打算與俄羅斯短兵相接之前建立詳細的軍事互通機制。北約並不會直接和俄羅斯衝突,但目前的軍事高壓態勢對俄羅斯極為不利,基本上處于軍事對抗前沿位置的俄羅斯處於被各國包圍的態勢。
  俄羅斯通過率先空襲ISIS掌握了敘利亞局勢的主動權,但並沒有掌握事態根本性質的主動權。俄羅斯在中東的戰略本質上仍然是處於守勢。空襲ISIS是為了保住日漸式微的阿薩德政權進而保住敘利亞,只有這樣伊朗—伊拉克—敘利亞的新月地帶才能夠建成。俄羅斯通過空襲以及軍事進駐敘利亞已經保住了阿薩德政權不倒。俄羅斯打破了美國等西方國家隨時顛覆一國政權改變地區格局的歷史,屬於破的階段,還未到樹立國際關係格局的新階段。美國德國等採取的措施實際上是對俄羅斯的反制。這也說明美國為代表的西方並不會輕易認輸,更長久的拉鋸戰還在後頭。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6 16:0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