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專譯:中國二胎政策背後的數學意義

[複製鏈接]

1091

主題

1126

帖子

3721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大一新生(四級)

Rank: 5Rank: 5

積分
372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crn2005 發表於 2015-12-1 22:4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評社香港12月1日電(記者 臧涵編譯報道)2015年10月29日,二胎政策全面放開,這不僅僅將會對中國家庭結構帶來影響,更值得關注的是,這一政策調整將影響未來中國經濟的發展。人口紅利如何延續,成為最近幾年經濟學家討論的熱點。近日,Worldcrunch網站發表了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的助理教授金刻羽的文章,該文章稱,人口紅利不是決定中國經濟的前景的重要因素,而是要更加重視勞動生產率和人力資源這兩個部分對經濟產生的影響。全文編譯如下:

  中國最近宣布結束30年的人口控制試驗,這一舉動對中國的社會和經濟產生了重要的影響。現在還不清楚全面放寬「二胎政策」——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會對國家未來的發展產生多大的影響。

  在短期內,新政策將刺激消費性支出。一個家庭擁有更多地孩子意味著家庭支出增加,特別是與教育相關產品的支出。根據2009年的城市家庭調查,教育開支占獨身子女家庭預算的10.6%,但對於兩個孩子的家庭,這個數字將上升到17.3%。同理,新政策實施后,家庭儲蓄預計將下降7%至10%。

  全面放寬「二胎政策」,這不僅可以刺激整體消費,它還將促進某些類型的消費品市場發展,包括書籍、玩具和自行車相關的一切。這將會有更多地教育需求。另外,在十年的時間,人們對住房、人壽保險和藥物的需求也將增加。

  但在這一新政策出現的過程中,有一個「質量」和「數量」的矛盾。我們發現在中國以及其他國家,兒童數量的增加意味著對每個孩子的投資會相應得減少。所以,與前幾代相比,中國的人力資本投資回報率可能會下降。

  當我們把雙胞胎與獨生子女相比,我們發現,當這些孩子15歲的時候,他們的教育水平相差會非常大。事實上,與獨生子女相比,雙胞胎多了40%的可能性去職業中學接受教育。

  即使「雙胞胎」和「連續的兩個孩子」之間是有區別的——即後者家庭可以分散他們的支出——關於雙胞胎的研究可以給我們研究「全面放開二胎政策所帶來的影響」一點啟示。

  我們無法知道的信息

  我擔心的是,我們對於自然出生率知道地甚少。我們有很多理由相信在城市地區的自然出生率仍將遠低於兩個。所以,「二胎政策」可能並不合理,因為它將限制那些已經有兩個孩子但他們想要更多孩子的家庭,然而,對於那些不想要的孩子或者只有一個孩子的家庭影響不是很大。

  理想的城市家庭的兒童數量可能是非常小的。首先,對於期望孩子會在年老時照顧自己,這樣的思想正逐漸在削弱。第二,撫養孩子的成本飆升。自1996年以來,中國教育的成本每年上升高達14.4%。對於生活在城市的家庭來說,這是巨大的生活成本。第三,經驗告訴我們,一個國家越富有,這個國家裡的典型家庭期望擁有兒童的數量就越少。

  自1980年代以來,計劃生育政策降低了中國青年的比例。1970年,21歲以下人數佔了總人口的51%,但在2010年,這一數字已經下降到只有27%。與此同時,在同一時期,60歲以上的人數從7%增加到了14%。「二胎政策」不會快速扭轉中國老齡化的趨勢,因為解決老齡化問題至少需要一代人的調整。

  對我們來說,更重要的是知道,目前有多少中年人在贍養老年人。1980年代后出生的獨生子女平均需要贍養兩個老人。直到中國採取「二胎政策」,等到這一代出生的孩子達到中年,中國的人口問題才會逆轉。

  但我個人不認為,人口紅利(指一個國家的勞動年齡人口佔總人口比重較大,撫養率比較低,為經濟發展創造了有利的人口條件)是決定中國經濟前景的重要因素。我會更加重視勞動生產率和人力資源這兩個部分對經濟所產生的影響。自1960年代以來,中國人均生產率增長了12倍。即使中國的勞動力不增長,中國仍然可以有效地增加其勞動力,從而產生更好的生產力。

  一個國家的生產力年增長率為12%,遠比潛在勞動力的下降所帶來的影響大得多。除此之外,新一代人會比上一代人富裕,所以現在絕大部分年輕人都不需要代際支持。例如,在2010年新僱用的人的收入是1970年的5倍。

  我們不應該落入這樣的陷阱——過分強調人口統計資料,從而低估了人力資本積累和生產力的重要性。中國的二胎政策可能更重要的是作為一個象徵,標誌著一個新時代的開始——中國的「新常態」。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8 03:5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