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頓漸略說

[複製鏈接]

1635

主題

2471

帖子

8711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871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開心樹 發表於 2015-11-30 15:2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禪宗自稱「頓門」,的確是理直氣壯的。頓,無時間,無空間,無內容。思維無須在時空和內容中運行,自然不需要理論上建樹,也不會在功行次第上攀升。要麼此,要麼彼,毫無妥協商量的餘地。漸則恰好與之相反,它有時間,有空間,有內容,需要理論的建樹,必須在功行的次第上攀升。
  
  佛教史上頓漸之諍是誰也說不服誰,勝者非勝而敗者非敗。因為思維本身就是一個怪物,當它肯定什麼時,會找出一萬條道理來加以證明,甚至可以因之而建立龐大的理論體系,並且天衣無縫,頭頭是道。反之,當它否定那個東西時,它又會找出一萬條道理來加以否定,也可以因而建立龐大的理論體系,同樣可以天衣無縫,頭頭是道。「是」是真理,不可懷疑;「非」亦是真理,不可懷疑;「是」非真理,不可懷疑;「非」亦非真理,不可懷疑。中觀家早就把這一切說透了,一概斥之為「戲論」。一但涉及了這樣的理論探討,常常使人感到頭痛。
  
  禪宗的祖師們則把這一切看作「鬼窟活計」而不屑一顧,並拋開了這一切而只問心行――若說理論,佛和眾多的教下大師早已建造得圓融圓滿。禪宗把一切理論的、認識的、情感的、經驗的傳統化為一念,化為當下的一念。這就使頓漸之諍放在這一念之上。一念悟,決定是頓;一念未悟,決定是漸,一切都用實踐來證明。一念之通,可以無窮。如戒為一念之凈守,定為一念之專註,慧為一念之靈動。而慈悲喜舍,也是這一念之正施。不過有一點是明白無誤的,那些頓悟的祖師們,也必須在時空和生死中,在自己的因緣中過活。而眾多處於次第功行中的修行者,也不可能離開自己的當下一念,兩者都是「不可逃於天地之間」。禪是無須言說的,在當下中明明歷歷,橫亘古今的一念中,無論頓漸、迷悟、凡聖、榮辱、是非、生死,一切一切,它都漠然視之,而處於自己的常寂光中……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2 07:0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