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畫圖知心:為什麼相戀10年卻不想結婚

[複製鏈接]
匿名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匿名  發表於 2015-11-29 03:28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我們每個人小時候或多或少都會聽過一些經典的童話故事,這些故事雖是在孩提時伴我們成長,但當我們長大后再去細細回味,便有了不同的意義,當我們能夠用心理解故事中的隱喻,我們便打開了通往另一個嶄新世界的大門。

  今天這幅HTP測評讓我想起的是《愛麗絲夢遊奇境》,從畫面來看,畫者也與故事的主角愛麗絲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畫面關鍵詞:追求完美,安全感,心理衝突,情感隔離,親密關係

  

  這幅HTP畫作來自一位28歲的未婚女性,畫者與男友相戀10年,由於覺得心理上始終沒做好準備至今還未結婚,在繪畫過程中畫者對於畫面表現的要求很高,花了將近1小時的時間來完成這幅「作品」,可見畫者非常追求完美。

  如果你也對這幅畫十分好奇,就一起來追隨「愛麗絲」的腳步,探索這幅具有魔幻色彩的「童畫」吧。

  之所以說這是一幅「童畫」,首先要說到畫面中的房屋和樹都將紙張的底邊作為基線,這樣的畫法在年幼的兒童中比較多見,將紙張的底邊作為畫面的基線往往與內心的安全感有著很大的關係,從這幅畫來看,畫者不僅將紙張的底邊作為房屋和樹的基線,還在地面畫上了連綿的黑白格子,強調了地面的踏實感,並且在樹的描繪中,將整棵樹用較短的筆觸「團團圍了起來」,有一種加固的意味,這些都非常清晰的表現出畫者對於安全感的關注,可以說畫者是非常缺乏安全感的。

  連綿起伏的格子地面,同時也讓人聯想到一床舒適的被子,溫暖和親昵感浮上心頭,然而黑白分明的棋盤方格卻打斷了我的思緒,紅桃皇後花園的地上也有這樣的方格子,就如同國際象棋的棋盤,規則和控制感硬生生的把我的注意力轉移到那棵突兀的大樹上。

  這本來是一棵有張力的大樹,枝幹粗壯有力,樹冠已經突破了紙張的邊緣,體現出成長的慾望,然而樹的周身被斷續的短筆觸「團團包圍」了起來,這種「加固」的方式帶來了「禁錮」和控制感;順著樹的枝椏一路向下,我們可以看到樹的主幹上描繪了層層疊疊的圈狀線條,這些線條表現出樹皮,似乎可以撫摸出粗糙的質感,使得整棵樹顯得那麼蒼老,表現出畫者想要追求成熟的想法,然而這棵樹的突兀也正是由於整個畫面都呈現齣兒童化的傾向,老樹在其中是如此的格格不入。

  

  寫到這裡,細心的讀者或許會發現一種重複的模式呈現在我的文章中,前文中3次重複出現的轉折詞「然而」,讓人預見到一種「慾望」與「壓抑」的衝突在畫面中不斷交替的出現著,就如同愛麗絲在奇境中想要通過一扇小門去一個美麗的花園,卻總是因為沒有控制好自己的身形而無法達成心愿。我們可以在畫面中找到這種矛盾衝突的來源,它來自於母親的愛與成長中的自我的衝突。

  在畫面中,我們可以看到蘑菇房子的屋檐和樹是連接著的,就像「手拉著手」,然而蘑菇房子與老樹的畫法卻是如此迥然不同,左邊描繪房子的線條幹凈順滑,右邊樹的線條則毛躁重複,使之產生一種強烈的矛盾衝突感。

  如果說房子是來自原生家庭的力量,而樹是獨立人格的形成,那麼這樣「手拉著手」的用意則顯而易見了。母親的愛是偉大的,因為愛,母親會盡最大可能保護自己的孩子,如同溫室保護著嬌嫩的花朵,隔離掉其他人對孩子的影響。母親的愛有時也是自私的,不論你長到多大歲數,你依然是母親的「孩子」;而在所謂的「孩子」那邊,呈現出來的便是心理的矛盾衝突。一方面,獨立自主的渴望浩浩蕩蕩,另一方面,媽媽的愛與隱含的「威脅」,使我們必須在「忠誠」和「背叛」媽媽之間做出選擇。

  這讓我想起故事中那對為了瞞過紅桃皇后,而悄悄給種錯的白玫瑰塗上紅漆的撲克士兵,當被紅桃皇后發現時,它們便手足無措的等待被紅桃皇后砍頭,畫中的兩個手牽手的小人似乎就是它們的寫照。

  

  我們回到畫中來看看畫上這一對小人,「手拉手」的狀態呈現出一種親密無間的感覺,然而兩個人物卻看起來冷冰冰的,好像故事中的撲克士兵,加之將其置於「棋盤方格」之上,恰似兩枚受人控制任人擺布的棋子,我們可以很明顯的感受到畫者情感隔離的狀態;此外左上角的個人信息部分,畫者用英文首字母縮寫來代替母語,也同樣有著情感隔離的成分。

  人物身體的描繪是並列的兩個一正一反的三角形,呈現出六芒星沒有交匯的狀態(六芒星形是男根-女陰結合體的象徵符號);同時我們認為花朵往往與感情有著密切的聯繫,畫面中如此繁花似錦讓我們感受到畫者對於情感的強烈期望,然而花朵只出現在了紙張的右半邊,左邊卻是滿滿的心形落葉,飄落的樹葉有一種向下的趨勢,是對情感的一種壓抑和控制的狀態。

  左邊蘑菇房子的獨特造型往往有著男性生殖器的象徵意味,同樣表現出畫者對於情感的渴望,然而蘑菇在《愛麗絲》中卻有著特殊的作用,故事中愛麗絲可以通過食用蘑菇的不同位置來使自己變大或是縮小,這裡體現出一種對於自我的控制感。同時老樹「描邊」的線條和棋盤方格中的點點狀的草地,又都給人以「毛茸茸」的感受,在精神分析中對於「茸毛」的聯想往往也與「親密關係」問題有關。

  在精神分析中,我們可以說「情感隔離」是為了加強自我邊界,而加強是由於害怕自我邊界變得模糊,這種恐懼來自對「自我」的不確定;而「親密關係」是建立在互相欣賞或愛慕的基礎之上的,也就是彼此之間的一種鏡像認同,即我從你身上看到了我理想的模樣,我所認同的不是你而是我自己,所以「親密關係」問題同樣也源自對「自我」的不確定。

  與其說是情感隔離與親密關係問題促成了這10年「愛情」長跑,倒不如說是畫者對於「自我」的不確定造成了這樣的結果。那麼畫者對「自我」不確定的緣由來自哪裡呢?我們可以追溯到前文中提到的母親的愛與自我成長的衝突以及畫者的追求完美。畫者有一位與她無話不說並且無微不至照顧她的全職母親,以及一位在她年幼時離家打拚直到其初中才回到本地的缺位的父親,由此看來畫者此時似乎正使得自己站在了「忠誠」與「背叛」的交叉路口,不知該何去何從。這個世界上很難有兩全其美的事,為了自己想過的生活,只能勇敢放棄一些東西,若要自由,就得犧牲安全;若要前行,就得離開你現在停留的地方。

  在《愛麗絲夢遊奇境》中愛麗絲與柴郡貓有過這樣的對話:

  「請你告訴我,離開這裡應該走哪條路呢?」

  「這大部分取決於你想去哪裡。」

  「去哪裡,我倒不在乎,只要有地方可去就行。」

  「哦,那你肯定能做到,只要你走得足夠遠。」

  故事最終,愛麗絲在紅桃皇后的審判大會上越長越大,終於跳出了奇境,找到了回家的路,而這幅畫中那棵茁壯成長突破紙張邊緣的樹,正表現了畫者想要探索「新世界」的自我成長的力量。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5 01:1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