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基層衛生院最需要的是通科醫生

[複製鏈接]

6167

主題

6227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164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ANTti 發表於 2015-11-27 15:5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據報道,本月初,四川自貢市自流井區漆樹鄉村民黃平騎摩托車摔傷右額及面部,當即趕到最近的漆樹鄉衛生院求醫。然而,衛生院醫護人員告訴他「處理不了」。無奈之下,黃平只得用手捂住正在流血的傷口,打車趕至6公裡外的另一所鄉鎮衛生院求醫。

  其實,類似情況在全國各地普遍存在。自貢市的自流井區還不算偏遠山村,某些衛生院所的情況恐怕更嚴重。漆樹鄉衛生院自從唯一的外科醫生離開后,就再也招不到新醫生了。當地衛生官員說,一些有能力的醫生,在基層服務一段時間后便找機會去上一級公立醫院或民營醫院,鄉鎮衛生院無論工作環境還是薪酬待遇,都根本不能跟它們相比。

  這倒是事實。平心而論,這二三十年來,國家有關部門三番五次要求各地提高基層醫療衛生事業投入,提升基層衛生院所的軟硬體檔次和醫務人員薪酬待遇;地方各級政府也做了不少努力,投入了相當多的人力財力物力。但是收效並不大。這是為什麼呢?

  據我觀察,此現狀跟我們的一些醫療衛生服務理念和醫衛人才培養戰略有關。衛生部門和基層醫療單位常常抱怨「有能力的醫生」不願留在鄉村,但是究竟什麼叫「有能力」卻並沒釐清。其實基層並不太需要「有能力」的專科醫生,他們確實應該到「上一級公立醫院或民營醫院」去人盡其用;基層衛生院最需要的其實是內外兒婦都會一點的通科醫生。哪有必要強求一個外科醫生留在鄉村衛生院呢?

  說到通科醫生,可能多數人會想到全科醫生,以為兩者是一個意思。其實不然。全科醫生實際上也是專科醫生,只是他們比一般專科醫生更「有能力」,屬於門門精通的「多面手」,具有較高的收入和學術地位與社會地位;而通科醫生不是專科醫生,他們只是接受了基礎醫療衛生教育,掌握較廣泛的醫療知識和技能。顯然,通科醫生才是基層社區和鄉鎮衛生院最需要的「菜」。

  但是,現行醫療衛生政策卻更注重全科醫生制度建設,相關文件也為此提出了一系列工作目標和步驟。誠然,全科醫生在國外很吃香,有些全科醫生也樂於服務基層。但中國的情況畢竟不同,至少我們的醫生數量佔比遠低於發達國家甚至一些發展中國家,「有能力」的全科醫生可以說鳳毛麟角,給再高的薪酬也輪不到鄉鎮衛生院。

  所以,還是要立足於更多地培養通科醫生。一個覆蓋方圓十幾公里的衛生院,不一定內外兒婦什麼科室都要有,但擁有幾位具備基本醫療技能、不必全科精通的「多面手」卻很有必要。如此,自貢那位黃姓村民就不必為了一點點外傷也要打車到數公裡外的醫院去救治了。

活著就要用力的笑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0 05:1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