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四人幫內定副總理 文革後用洗廁水自殺

[複製鏈接]

295

主題

295

帖子

1864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86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we12 發表於 2015-11-22 11:3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正序瀏覽 |閱讀模式
核心提示:不久,中共十一大的政治報告中直接點了他的名。于會泳當晚一夜未眠。第二天,他找專案組談話,請求與中央駐文化部工作組組長談一次話。然而,他得到的答覆是:組長工作忙,沒有時間和他談話。于會泳徹底絕望了。

本文摘自:《老人報》2014年3月19日A17版,作者:艾英旭,原題為:《曾是「四人幫」擬定的副總理人選》

1977年8月28日上午,于會泳在院子里散步時,發現廁所窗外有一隻瓶子中盛放著足以使人穿腸爛肚的「來蘇水」,便趁看守人員不注意時,將這隻瓶子挪到自己經常洗臉的位置。下午,他午睡起來去廁所洗臉刷牙后,將「來蘇水」倒入了自己刷牙的杯子中,用濕毛巾捂著帶回了自己的房間。入夜,于會泳提筆給母親、妻子和女兒寫下遺書……

于會泳有音樂天賦,曾經是優秀的教師、有才華的音樂專家,「文化大革命」後期當上了文化部部長。粉碎「四人幫」后,他被隔離審查,最後自殺。于會泳走的是怎樣的人生之路呢?

于會泳1926年6月生於山東乳山縣於家村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

于會泳從小喜愛音樂。讀到中學時,因家中貧困,輟學回家,被當地聘為小學教師。1946年9月,他找到中共膠東地區黨組織,表達了參加革命的決心,隨即被安排到膠東文化協會文藝工作團工作。

1949年10月,組織上送于會泳去中央音樂學院華東分院音樂專修班進修學習。于會泳很快就掌握了樂理、樂譜、演唱等音樂基礎知識,並且學會了作曲。他選擇民歌作為自己的主攻方向。他所演唱的民歌,生動傳神,曲調優美,這引起了院長賀綠汀的注意。

1950年9月,經院長賀綠汀舉薦,于會泳留在音樂工作團搞創作工作。此時,該學院已更名為中央音樂學院上海分院(后改名為上海音樂學院)。

在上海音樂學院期間,于會泳創作了大量作品。他於1963年出版的《民族民間音樂腔詞關係研究》一書,有較高水平。依靠這部專著,于會泳得以躋身中國民族民間音樂專家行列。

1965年初,江青到上海抓京劇革命。她把《紅燈記》劇組調來,在上海演出多場,引起了不小的轟動。上海文藝界許多「筆杆子」紛紛在報紙上發表文章,對《紅燈記》進行評論。于會泳也在《文匯報》發表了一篇文章,認為京劇假如要演革命現代戲的話,必須對原來的京劇音樂、唱腔作重大改革。

江青對於會泳的文章非常讚賞。有一天,江青問張春橋:「于會泳是個什麼人?」張春橋通過上海音樂學院了解了于會泳的經歷和表現后,向江青作了彙報。江青一聽於會泳是個「根正苗紅」的專家,馬上提出要見於會泳。第二天,于會泳被通知到錦江飯店小禮堂,說有一位領導同志要和他談話。于會泳到地方后才知道,原來要見自己的是江青。談話中,江青當面稱讚他,還當著于會泳的面對張春橋說,今後在搞革命現代戲的過程中要重用于會泳同志。江青的話,使于會泳受寵若驚。

與江青見面之後,于會泳的人生軌跡發生了重大變化。不久,張春橋將于會泳調到上海京劇院,讓他擔任重點劇目《海港》劇組的音樂設計組組長。

于會泳把《海港》中全部樂曲都認真分析了一遍,找齣劇中樂曲中的問題,然後尋找改進的辦法。他在設計《海港》女主角方海珍的唱腔時,更多地將京劇程派的唱腔加入進去,充分發揮了程派唱腔委婉深沉的特點。江青聽了錄音帶后,非常高興。

于會泳改造《海港》唱腔成功,使江青更加看重他,把他作為搞樣板戲的「台柱子」。很快,于會泳被調到現代京劇《智取威虎山》劇組負責全劇唱腔設計工作。于會泳把中國傳統京劇中最響亮、最高亢的唱腔進行分析選擇,然後將其中精華部分融入《智取威虎山》一劇的唱腔中,還對全劇音樂進行了藝術加工,使改造后的唱腔和音樂十分和諧。

「文化大革命」開始時,于會泳正在北京隨《智取威虎山》劇組演出,他接到上海市委宣傳部的一個電話:必須立即回到音樂學院接受群眾批鬥、審查。造反派認定他是「資產階級反動學術權威」。

于會泳找到張春橋,問怎麼辦。張春橋回答說:「你回去吧。不要怕,我們信任你。你回上海以後,要和革命小將站在一起。」

于會泳回上海后,立即到上海音樂學院,主動找到學院紅衛兵各主要戰鬥隊的頭目,非常虛心地徵求紅衛兵的意見,並且主動作檢討。

這時,張春橋和姚文元也讓手下人到上海音樂學院做紅衛兵的工作,說于會泳是革命的。江青在一次開會時,特意派人用自己的轎車去接于會泳。還有一次,江青特意拉于會泳和自己一起上台會見演員。紅衛兵們得知后,不再揪斗于會泳,反而認為他是革命教師的代表。

于會泳受到江青的青睞,工作更起勁了。他參加了《杜鵑山》、《平原作戰》、《龍江頌》等樣板戲的音樂創作。這些樣板戲中的每個字,每個音符,都有他的心血。

1968年,《文匯報》發表了于會泳寫的文章《讓文藝舞台永遠成為宣傳毛澤東思想的陣地》。這篇文章首次系統地提出了「三突出」理論。這篇文章一發表,就受到了江青的稱讚。

1969年4月,于會泳作為上海的黨代表,出席了中共九大,並被選為大會主席團成員。中共九大之後,他擔任國務院文化小組副組長。在1973年8月召開的中共十大上,他當選為中央委員。隨之,在1975年1月四屆全國人大會上,他被任命為文化部部長。

也曾受到江青的猜疑

江青是個喜怒無常、喜歡猜疑的人,對於會泳也是如此。

1974年底,長春電影製片廠將拍攝的故事影片《創業》送國務院文化組審查。于會泳覺得這部影片很好,立即打報告向江青等人推薦這部影片在1975年春節公映。王洪文、張春橋、姚文元先後批示同意,江青也圈閱同意。就在於會泳下令發行時,突然被江青叫到釣魚台,她當面指責于會泳:「《創業》這麼糟,你為什麼批准發行?這部影片明目張膽為劉少奇鳴冤叫屈,替執行修正主義路線的老傢伙評功擺好。」于會泳立即以文化部的名義下令停止發行《創業》。除自己寫檢查外,還根據江青、姚文元的意見,寫出文化部對《創業》的「十條意見」。不料,當年7月毛澤東在《創業》編劇張天民的來信上批示道:「此片無大錯,建議通過發行。不要求全責備,而且罪名有十條之多,太過分了,不利調整黨內的文藝政策。」毛澤東的批示下達后,于會泳又不得不和文化部的黨組成員共同寫出檢討呈送毛澤東。

此後不久,主持中央工作的鄧小平又與江青等人在電影《海霞》問題上發生矛盾。此時,于會泳恰恰被醫生查出患有代謝性肝炎病,必須住院卧床休息。但江青等人認為,于會泳這是在逃避「鬥爭」。

1974年、1975年,「四人幫」搞「批林批孔」,矛頭指向周恩來。于會泳當上文化部部長后,與周恩來有過工作接觸,對周恩來的品格和風範十分佩服。因此,他不願意參與旨在攻擊周恩來的鬥爭,江青認為于會泳陽奉陰違。

在一些重要問題上,于會泳還是緊跟江青的。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幫」之後,中央查獲了「四人幫」所擬定的他們打算在上台後「組閣」的中央領導班子中,于會泳被列為副總理人選。

10月中旬,于會泳被定性為「江青反革命集團」成員而隔離審查,于會泳寫了近17萬字的檢查和交代材料。當時,于會泳對自己的出路還比較樂觀。他覺得自己在「文化大革命」中沒有干過什麼壞事,還做過不少如保護浩然、汪曾祺等作家的有益的事;自己跟隨江青等人辦的一些事情,只是奉命行事;自己有錯誤,沒大罪,自己參與搞的樣板戲,毛主席、周總理也是喜歡和肯定的;周總理還稱讚過自己……

不久,中共十一大的政治報告中直接點了他的名。于會泳當晚一夜未眠。第二天,他找專案組談話,請求與中央駐文化部工作組組長談一次話。然而,他得到的答覆是:組長工作忙,沒有時間和他談話。于會泳徹底絕望了。

1977年8月28日晚,于會泳給母親、妻子和女兒寫下遺書。然後將自己刷牙杯中的「來蘇水」喝了下去……

1997年,《音樂人文敘事》創刊號(年度學刊)上發表了于會泳的作品《民族民間音樂腔詞關係研究》。作為音樂家,他仍然被人們認可。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8 03:1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