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七常委出席胡耀邦百年誕辰說明什麼?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oshiyu 發表於 2015-11-21 11:3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央視網消息:中共中央20日上午在人民大會堂舉行座談會,紀念胡耀邦同志誕辰100周年。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強調,一切偉大的成就都是接續奮鬥、接力探索的結果,一切偉大的事業都需要在承前啟後、繼往開來中推進。我們要團結一心、銳意進取,努力創造無愧於時代、無愧於人民、無愧於先輩的新業績。這是我們對老一輩革命家的最好紀念。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強、張德江、俞正聲、王岐山、張高麗出席座談會,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劉雲山主持座談會。
七常委同時出席胡耀邦的百年誕辰,可見當局對於胡耀邦的誕辰是看的很重要,為此,如此高規格紀念胡耀邦百年誕辰,各界的評論如潮,讚揚聲四起,美譽不斷。但我們要知道,這是我們這些後人對胡耀邦的評價,認為他人好,思想也很好,做風也很正派,但在當時他所處的環境里,恰恰不是如此的,認為他的思想太右,給黨製造麻煩,很多人還給胡耀邦例出一條條的罪狀來。由此可見,對於一個人來講,是非功過,都是需要時間的沉澱才會慢慢清淅起來。而對胡耀邦來說便是如此。
在座談會上,習近平指出,胡耀邦同志把自己的一生獻給了黨和人民。他的一生,是光輝的一生、戰鬥的一生。在為黨和人民事業的不懈奮鬥中,他夙夜在公、嘔心瀝血,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書寫了無愧於共產黨員稱號的人生。習近平強調,我們紀念胡耀邦同志,就是要學習他公道正派、廉潔自律的崇高風範。公道正派才能出清風正氣,廉潔自律才能塑良好形象。黨風和社會風氣的根本好轉,良好政治生態的營造,要靠全黨上下不懈努力。全黨同志要嚴守清正廉潔的政治本色,以良好黨風帶動政風民風,用實實在在的行動贏得人民群眾信任和擁護,從而凝聚起推動黨和人民事業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強大力量。
習近平高調舉辦胡耀邦百年誕辰,很顯然已經認定胡耀邦生前的理念和思想是正確,而習近平很有可能延續胡耀邦的思想,那麼將是民之幸事。因為對胡耀邦的一生來說,在他任領導人期間,不斷的為民追求民主,人權,而胡啟立曾說過:「黨內外一致公認,耀邦任總書記時是黨內民主風氣最好的時期之一。」當然,可能胡啟立先有過於誇獎之意,但從各方面的評價來看,胡耀邦這個人在各方面做的很不錯,在民間對他的評價也是蠻高的,這是跟他親民有關,全國2000多個縣,他接地氣跑了大半,但也因此挨批。一元老當面指責他:「整天到處亂跑,……這不叫指導工作,而是遊山玩水,嘩眾取寵。」但是不是做秀,並非是這位元老說了算,而是民眾說了算,特別是跟現今的許多官員相比,胡耀邦接地氣真是高明的很呀!你看,現今的很多官員,一年到頭,老百姓都不見他們的身影,除了在電視上,還有可能被曝光在KTV,在包養情婦,包養二奶啦,真是丟盡了共產黨員的臉呀!為此,胡耀邦為了解基層,親歷親為,是值得各位地方執政者學習的。
胡耀邦百年誕辰,習近平當局給了他很高的評價,這對胡耀邦來講,可能泉下有知,也倍感欣慰了。而對於現今這種局面,有人問道:「當局高調紀念胡耀邦百年誕辰,是不是要走胡耀邦未走完之路呢?」要知道,胡耀邦生前唯一感到遺憾的是沒有完成中國的推行的民主之路,因為在他推行的過程中,遭遇到封建餘孽的阻止,因為在封建餘孽的思想里,想的是如此繼承先輩的權力,認為江山是老子打下的,子孫應該要去享受,有的更是有「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兒會打洞」這些思想都是與民主之路背道而馳,與胡耀邦的思想格格不入,為此,在胡耀邦想推行民主制度改革的時候,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抗拒,遭受到了一些元老的批評,認為他不務正業,但現今來看,胡耀邦他要走的民主之路是光明之路,是共產黨創黨初期所希望看到的理想之路,只是他未能實現完成而已,或許這是歷史原因而造成的,但現今對習近平來講,會不會延續胡耀邦的民主之路,這可能也是很多人所關注的一個問題。
清白昭天下,公道在人心。這句話說起來很容易,但實施起來很困難,而習近平能有勇氣面對共產黨之前走過的歪路,還有犯下的錯誤,重新認識胡耀邦,看待胡耀邦,正確看待歷史,那麼無疑是一大進步的表現,是值得讚賞的。但熟知歷史的人也知道,說起胡耀邦,可能繞不開當年發生的學生事件,不知當局會以何種方式來平反呢?在習近平高調紀念胡耀邦之後,很多新聞媒體人都有這種想法,只是還有一些不開竅的媒體,依然還把這個事件當成敏感,無疑是很可笑的,是愚昧無知的。
對於經歷過那段歷史的人來說,在26年前,印象最深的恐怕是在《新聞聯播》里看到北京的大學生們悼念他,在長長的白布上寫著三個大字:「中國魂」。可見,胡耀邦在任期間,在這些學生的眼裡,他是一位講民主,講人權的先驅者,這在現代中國來講,是不多見的。但胡耀邦便是其中一位,何謂公道自在人心,這便是一個鮮活的例子呀!而今當局能夠公開高調紀念打開歷史這個缺口,讓紀念胡耀邦不再敏感,無疑是需要很大的勇氣。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0 07:5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