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專家解析為何黎巴嫩爆炸變得無足輕重:折射國家不平等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azhh 發表於 2015-11-18 12:2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環球時報記者 白雲怡]連日來,發生在法國巴黎的恐怖暴力襲擊事件在世界範圍內引發巨大震動。各國政要、媒體,紛紛發聲聲援法國,表達對死難者的哀思。但近日同樣遭遇恐怖襲擊並有超過40人死亡的黎巴嫩卻未得到足夠關注。

  黎巴嫩首都貝魯特的恐怖襲擊案件發生在12日,和13日法國暴恐事件僅僅相差一天。但《環球時報》記者發現,世界各大媒體報道法國恐襲的力度遠超黎巴嫩。17日下午,《環球時報》記者瀏覽了多家國際媒體網頁,發現包括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英國廣播公司、路透社等在內的媒體頭條都是巴黎恐襲,且相關報道在不斷更新。但在這些媒體的顯著位置,難尋有關貝魯特恐襲的報道。

  社交媒體上的情況也類似。推特上「為巴黎祈禱」的標籤得到了強烈響應,臉譜則增加了一鍵選擇用法國國旗顏色裝飾頭像的功能,而且還推出了在人為災難中的報平安系統,但這一切都與黎巴嫩無關。

  印度一名名叫帕里克的博主寫下詩歌感嘆,「貝魯特遭爆炸襲擊,媒體集體失聲。巴格達一處葬禮上發生爆炸,沒有人在社交網上插上『巴格達』的標籤,因為沒有白人遇難。」

  「為什麼巴黎襲擊使黎巴嫩爆炸變得無足輕重?」雅虎新聞網17日以此為題稱,美國心理學教授拉特利奇認為,「一直以來,貝魯特在我們的腦海中被固化成了一個危險混亂的地方,當我們聽說那裡發生暴力事件,我們會缺乏教養地認為,難道他們不是一直這麼打來打去嗎?」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金燦榮17日對《環球時報》表示,兩起恐襲的對比折射出國際政治的「殘酷現實」,那就是「世界是不平等的,國家地位是不平等的,各國公民的生命價值也不平等。」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9-1 07:3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