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人中呂布被忽略的三大英雄本色zt

[複製鏈接]

3996

主題

4055

帖子

5529

積分

三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5529
小發糕 發表於 2015-11-14 12:0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在看《三國演義》無論是電視劇,還是在書,大多看完之後,對呂布的最深的印象怕就是燕人張翼德說的"三姓家奴「,為人好勇鬥狠純粹是個一介武夫,還奴顏卑膝,不講道義善變又無主見,只是如果去看看《三國志》,這些惡行恐怕要略翻一下才是。不管演義小說中把他寫成怎麼樣,但是在歷史記載中的呂布,按我的看法卻是個由於個人性格而導致最後身死名滅的悲劇豪雄,即使不算是英傑,也當可算得是一時豪雄,絕對不是象演義上描寫得那樣不堪的一個小人。

  

  在高中課本中有一篇《群英會蔣干中計》老師講解完這一節文字后,對我們說,其實三國就看兩個人:前半部看呂布,後半部看趙雲。老師的這一番話我一直很不明白。

  還有一句話:馬中赤兔,人中呂布。這一句話,我也是不很明白。

  現在重新閱讀《三國演義》的時候,自己還是不能給呂布有一個準確的定位。呂布是一個「有勇無謀」、「剛愎自用」、「兒女情長」、「見利忘義」等等的人。這些形象在我的腦海了出現過,不過是一閃而已,因為我感覺這都不能充分的體現呂布的性格。

  「前半部看呂布」以及「人中呂布」又在說呂布希么呢?我們先看下面一段歷史.

  靈帝崩后,大將軍何進與司隸校尉袁紹謀誅宦官,何進乃召卓使將兵赴京師,而丁原和呂布也「將兵詣洛陽。與何進謀誅諸黃門,(丁原)拜執金吾」,執金吾相當於現在的衛戍司令一職,結果事不成何進身死,洛陽大亂,「中常侍段圭等劫帝走小平津,卓遂將其眾迎帝於北芒,還宮」,董卓開始掌權。董卓為了專權,便「欲殺原,並其兵眾。卓以布見信於原,誘布令殺原。布斬原首詣卓,卓以布為騎都尉」,演義上說到這一段的時候,說呂布是丁原的義子,然後又因為貪圖金珠寶馬殺丁原而投董卓,其實歷史上根本沒有呂布和丁原為父子的說法,寫二人關係只有「大見親待」一句,也沒有說董卓用金珠寶馬去收買呂布,而且當時董卓官拜前將軍,封邰鄉侯兼并州牧,要論官位,董卓的前將軍遠在丁原的執金吾之上,對呂布以上令下,呂布當沒有迴旋的餘地,而且呂布並不是丁原的私人武裝——部曲將領,而是漢官吏,再有其時甚至連「(何)進、苗部曲無所屬,皆詣卓」,非唯呂布一人,又加董卓有救架大功,皇帝在他手上,生死予奪,只是一句話的事情,由不得你不從,所以這一段,又是小說家的曲筆。

  另外,董卓進京的初期,其名聲相當不錯。《後漢書》《董卓列傳》有雲董卓初時「……擢用群士。乃任吏部尚書漢陽周毖、侍中汝南伍瓊、尚書鄭公業、長史何□等。以處士荀爽為司空。其染黨錮者陳紀、韓融之徒,皆為列卿。幽滯之士,多所顯拔。以尚書韓馥為冀州刺史,侍中劉岱為兗州刺史,陳留孔宙為豫州刺史,潁川張咨為南陽太守。卓所親愛,並不處顯職,但將校而已……」而在《資治通鑒》里也有同樣的記錄。總之,在那個時候,董卓儼然是個賢臣,天下棟樑的模樣,誰知道他後來會怎麼樣,正可說「設使當初身先死,千古忠奸有誰知」。是以是時亦不得罪呂布以助紂為虐之名。

  待後來王允與僕射士孫瑞密謀誅董卓的時候,因為「卓自以遇人無禮,恐人謀己,行止常以布自衛。然卓性剛而褊,忿不思難,嘗小失意,拔手戟擲布。布拳捷避之,為卓顧謝,卓意亦解。由是陰怨卓。卓常使布守中合,布與卓侍婢私通,恐事發覺,心不自安」,因此便以呂布為內應來刺殺董卓,呂布與董卓,倒有「卓……甚愛信之,誓為父子」一句,又有王允說呂布時,「布曰:『奈如父子何!』允曰:「君自姓呂,本非骨肉。今憂死不暇,何謂父子?』布遂許之」一段,這個時候說呂布倒是有得一說的,只是董卓此刻已經凶相畢露,是個亂天下的國賊,關東諸侯已然起兵討伐,可說人人得而誅之,所以最多只好說呂布是假公濟私而已。

  緊接著因為王允不赦董卓部曲,董卓部曲李傕、樊稠、李蒙等十幾萬眾合圍長安城,這個時候呂布顯露了他性格的一角,《英雄記》有曰:「郭汜在城北。布開城門,將兵就汜,言『且卻兵,但身決勝負』。汜、布乃獨共對戰,布以矛刺中汜,汜后騎遂前救汜,汜、布遂各兩罷。」洛陽城中當時呂布為大將(允以布為奮威將軍,假節,儀比三司,進封溫侯,共秉朝政),他卻率軍出去與人「卻兵,但身決勝負」,固然可以說豪氣蓋天勇武過人,卻表明了他不以大局為念,只以斬將奪旗的偏將之行為能,全然是個江湖豪士的形象,混不象個大將。后洛陽城破,呂布與李傕、樊稠戰城中,不勝,遂帶數百騎以董卓頭系馬鞍,駐馬青瑣門外,招王允同走,《通鑒》曰王允以「朝廷幼少,恃我而已」,並要呂布轉告關東諸侯:「努力謝關東諸公,勤以國家為念!」遂不去死國。

  再看二十四史中對呂布的介紹:呂布,字奉先,五原郡九原人。先以「驍武給并州。刺史丁原為騎都尉,屯河內,以布為主簿,大見親待。

  從這一段話,可以知道兩件事情,一個是呂布「驍武」,這個自不待言,恐怕是人皆盡知的事情,第二個卻是被人忽略以及小說家們故意抹殺了的,就是「以布為主簿」一節,主薄,是掌管軍中所有錢糧政務、公文書信來往等一應事體的官吏,是個純粹的文職,而且所掌事務很瑣碎,而呂布在任主薄后丁原便「大見親待」,那應該說呂布在這個職位上是做得很不錯的,由此可見呂布絕對不是個卑魯少文之人,按現在的說法,怎麼也算得上是個知識分子,而不是象演義中所描寫的那樣,是個只知道仗蠻勇的莽夫。

  再想想,呂還是個很有人情味的大丈夫,他對自己的妻子和兒女的關愛以及對愛人的唯唯聽命,在忘記的的關頭不象劉備一樣拋妻扔子溜之大吉。

  當你了解了以上三點后,也許就可以為呂布定位了,呂布其實也是一個英雄,只是一個本色英雄。

  為什麼這樣說呢?我們拿呂布跟項羽對比一下。

  劉邦和項羽相爭天下的事情,稍微了解歷史的人都知道。劉邦是一個偉大的皇帝自不必說了,但是項羽卻是一個徹底的失敗者,而後人對項羽的同情和評價也是十分的高,為何呢?

  其實現在很多人都認為項羽也是一個英雄,是一個本色英雄,不是能得天下英雄。項羽起兵八年,在這個過程中,項羽的個性充分的體現了:自私自利、剛愎自用、胸無大志、有勇無謀、兒女情長。在大決戰的最後關頭,項羽在為自己心上人歌唱和舞劍,把戰爭完全的放在了腦後。這是何等的不愛江山愛美人的氣概!就在烏江邊上,有一個渡江來的人要把項羽渡江而去,項羽不肯,但是卻讓自己的戰馬過江而去。因為戰馬和自己出生入死多年,不願意讓自己的戰馬落在敵手。這一系列的舉動,誰能說項羽不是大丈夫。

  以前媒體有過一個調查,現在的女孩子有不少希望能找項羽這種類別的人為丈夫,因為他是一個有人情味的大丈夫,這正是我們這個時代所缺失的。

  我們再看《三國演義》中的呂布,呂布的人生同項羽的有多大的區別呢?只不過是一個烏江邊自刎,一個是弔死再白門樓而已。大家認為項羽是一個本色英雄,那麼我想呂布應該也是一個本色英雄吧。如果女孩都願意嫁給有責任心的項羽為妻,我個人認為女孩子肯定也喜歡嫁給呂布,不然,就不會有人中呂布這個說法。

0

主題

98

帖子

319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19
junyan2000 發表於 2015-11-15 08:18 | 顯示全部樓層
整篇都是狡辯。

就說一件事:呂布投董卓殺丁原。

董卓叫呂布殺丁原,呂布憑這個要求就應該看清董卓的真面目,什麼「董卓名聲不錯」,呂布受騙上當之說都是開脫之辭;
呂布投董卓便投董卓,但不該殺丁原。就算不是「見利忘義」,起碼也是「背信棄義」。偏要以將令為借口,果然是反覆小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 04:0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