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經濟轉型正在中國內地發生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5-11-12 01:4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英國《金融時報》國際金融首席記者 桑曉霓

  

  中國的經濟數據和股市都未能給仍對今夏股災心有餘悸的投資者帶來些許安慰。但探訪一下中國本土私募股權公司中信資本(Citic Capital)投資的企業,就會發現市場可能悲觀過頭了。

  中信資本認為,中國的確正在轉向理想中的更以服務為導向、消費驅動的經濟,這種觀念已成為如今該公司主要的投資主題。不過這種轉變並沒有過多地表現在經濟數據上——經濟數據仍專註於工業生產、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通縮等指標。此外,由於中國股市成立之初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給(經常無法盈利的)國有企業籌集資金,股市本身無法反映整體經濟狀況。

  例如,可以看一下2014年被中信資本收購的金可兒床墊(King Koil Mattress)中國公司的情況。一家床墊企業可以很好地反映出消費狀況,雖然這一點並非一望即知。位於上海郊區的金可兒床墊展廳所展示的床墊售價最高達97萬元人民幣(合16萬美元),其最暢銷的款型售價為1.6萬元人民幣,而最低端的款型售價1.08萬元人民幣。

  同時,過去3年,金可兒的收入每年增長40%,同期利潤年均複合增長率達110%。其中一個原因在於原材料成本並未上漲。不過,據展廳的工作人員透露,勞動力成本平均上漲了10%至15%——這是好事,不是壞事。

  如果經濟轉型要保持下去,中國需要創造低端製造業以外的就業機會,同時需要工資和收入上漲以支撐消費。而這種情況在中國內地正在發生(與很多工資基本停滯不前的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形成對比)。去年,中國新增了1300萬個工作崗位,今年上半年新增就業崗位超過700萬,而在大多數省份,工資平均在以13%的速度上漲。

  「就業是整體低迷中的一抹亮色,」摩根大通(JPMorgan)駐香港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朱海斌表示,「製造業就業不足,收入增長放緩,但服務業意味著更多收入和消費。」

  與此同時,金可兒中國以及整個中國內地的生產率都在持續提升。金可兒在中國的工廠生產的床墊比美國工廠生產的質量更好,價格還更低。

  同時,對北京郊區一所東方劍橋雙語幼兒園(OC Early Education)的實地探訪講述了類似的故事:市場日益擴大,學費不斷上漲。東方劍橋雙語幼兒園對三歲起的學生進行英漢雙語教學,而學生們越來越富裕的家長也有足夠的錢負擔隨後幾年翻倍的學費。

  此外,人口結構結合政策變化也創造了更多有利條件。中國將全面放開二孩,這將為學校創造更多需求,尤其是所謂「虎爸虎媽」想讓孩子進的那些好學校(好學校可以為孩子未來的人生帶來優勢)。

  這兩家公司所處的領域都高度零散化,這意味著它們可以通過併購擴大規模,中信資本也很容易在某一時刻通過股權轉讓(trade sale)退出。

  這些絲毫沒有體現在所謂的李克強指數(Li Keqiang index)中,該指數衡量銀行信貸、用電量及鐵路貨運量增幅。大多數服務企業缺少銀行要求作為貸款抵押的硬資產,而且它們的能源密集度也不高。(考慮到物流以及所謂最後一英里送貨上門的挑戰,金可兒用卡車將床墊從工廠運送給客戶。)

  事實上,中信資本投資的企業主要由服務企業構成,這些企業10年前基本上都不存在,它們涉及的領域包括教育、媒體、金融、物流——還有阿里巴巴(Alibaba),中信資本希望從其身上獲得5倍的投資回報。雖然中信資本投資的許多企業無法獲得銀行融資,但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中信資本卻可以毫不費力地獲得銀行貸款。

  當然,有朝一日,私募股權公司將能夠讓服務企業上市,屆時股市對經濟運行情況的反映將不那麼扭曲,並將為投資者提供更多有利可圖的機會。如果這是監管機構從今夏的股災中汲取的教訓,那雙方的境況都將變好。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00:0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