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T穿的衣服大多是二手貨,平時她吃的也很簡單。因為她在中國生活過幾年,PAT大概也長了半個中國胃了。但因為她腰包里的銀子確實不多,自己又不太會做中國飯,到中餐館吃一頓吧,對她來說,好像是件很奢侈的事。於是,我們這些留學生們簡陋的小家庭,便成了她「解饞」的好去處。「I love Chinese food」 ,每次聽到PAT說這句,我們在廚房裡,總會儘力多炒幾個菜出來。其實,PAT的要求並不高,即使是簡單的雞蛋炒西紅柿,就能把她香得合不攏嘴。
終於有一天,老房東站在HOUSE的入口處,無可奈何地對著我們大聲YELLED道:「DO YOU WANT TO HEAT USA?」 。這句話,幾乎在瞬間便喚醒了我們這群二十幾歲的留學生們。我們考慮的不僅僅是節約能源人人有責,想想老房東確實也挺不易的。從那以後,我們全都乖乖地把加熱器調到了適當的LEVEL,房東賬單上的CHARGE也明顯下降。
記得有一次GARAGE SALE時,有位美國老奶奶,看上了一件小女孩的舊衣裙。她愛不釋手,對一同來逛GARAGE SALE的另一位老奶奶說:「This is perfect for my granddaughter」 。看著老奶奶的衣著打扮,是個很有氣質的老人,肯定不屬於PEOPLE IN NEED這一類。我很納悶,舊東西怎麼能送人呢,給自己的孫女送一件舊衣服,還不如不送呢,這奶奶是不是有點兒摳門啊。
有些老美節儉度日,是因為生活所迫。但有一些老美,看上去不是缺銀子的主,日子過得也很仔細。比如,我們家的鄰居吧,他們除了居住的這棟HOUSE,還在LAKE OF OZARK有一處別墅和價格不菲的遊艇。平時,他們居家過日子特別節約。最明顯的例子就是,他們家唯一的女兒,經常會穿二手貨的名牌服裝,而他們家添置衣服時的大SHOPPING,通常只會在商店SALE時進行。穿得過時的舊衣服,他們或是賣給舊衣服店,或是GARAGE SALE上低價出售。用一句廣告用語來說,那就是every dollar都會work hard for them.
「I miss my husband. I wish he could be home soon」
「I understand」
「But the flight ticket is so expensive that we can not afford it」
「How much is it?」
「It is about $450」
我知道,我的孩子在學校,有時候會給PEOPLE IN NEED搞募捐活動。LG工作的醫院裡,也經常會有買不起醫療保險的美國窮人專門在義診那天上門求醫,順便討一些藥廠免費贈送的藥片。說實話,如果沒聽到這個廣播,我對美國窮人的生活真沒有直接的感性認識。一談起美國人花錢,我們想到的,或是花錢如流水的財神爺,或是靠工薪和信用卡借貸過日子的打工族,我很少能想到像這位沒收入的底層人士SUE一樣的人們。這真是「這世界有的人一無所有,有的人卻得到太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