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習近平越南發文傳遞哪些重要信息?

[複製鏈接]

19

主題

22

帖子

181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8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stareone 發表於 2015-11-6 11:1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11月5日,在對越南進行國事訪問之際,習近平主席在越南《人民報》發表題為《攜手開創中越關係的美好明天》的署名文章。這篇重要文章傳遞了哪些重要信息,請隨「學習中國」小編一起學習。
一、三則故事說明中越特殊而深厚的情誼
故事一:胡志明在華創立越南共產黨
習近平在署名文章中指出:「越南人民的偉大領袖胡志明主席曾經在華創立『越南青年革命同志會』並指導開展越南革命活動,足跡遍布中國大江南北,同中國軍民結下深厚戰鬥情誼。寫下了『越中情誼深,同志加兄弟』等膾炙人口的詩句。」
「越南青年革命同志會」1925年由阮愛國(胡志明主席的化名)在中國成立。這個組織是以阮愛國組織的「東亞被壓迫民族聯合會」為基礎建立的。這個組織內部成立「共產團」,為建立越南的共產主義政黨作準備。越南青年革命同志會總部機關報《青年報》,不斷寄往國內,積極宣傳馬列主義的基本原理。同志會的會員宣傳鼓動工作使越南人民認清了世界的革命運動,並對本民族的前途充滿信心。 「越南青年革命同志會」是越南在廣大人民群眾中傳播馬列主義的第一個革命組織。由於進行了大量的宣傳工作,在「越南青年革命同志會」內部便出現了共產主義派。影響也不斷擴大,成為越南國內最有影響的革命組織,而當時影響較大的「越南國民黨」、「越南青年高望黨」等帶有資產階級傾向的政治組織就逐漸在人民群眾中喪失了威信。1928年底和1929年,在越南北部的「越南青年革命同志會」中開展了在印度支那成立共產黨的運動。1929年1月,北部「越南青年革命同志會」全國大會籌備會議召開以後,就成立了有7個人參加的共產主義小組,以便負責領導成立共產黨的運動。1929年5月1日,在香港(中國)召開「越南青年革命同志會」全國大會,討論建立共產主義政黨問題,大會未能取得一致意見。會後1929年6月北部代表團便成立了「印度支那共產黨」。「越南青年革命同志會」的優秀會員都積極地加入「印度支那共產黨」。「越南青年革命同志會」總部決定,把該會現有組織(大部分在南部)改組為「安南共產黨」。1930年2月3日阮愛國(即胡志明)以共產國際代表的身份在香港召開會議,將印度支那共產黨、安南共產黨和印度支那共產主義聯盟三個組織合併,稱為越南共產黨。
故事二:「兩國將軍」洪水
習近平在署名文章中指出:「越南著名將領洪水響應胡志明主席號召,積極投身中國革命,參加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成為新中國開國將領中唯一的外籍將軍和世界上少有的『兩國將軍』。」在燦若星河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將軍隊列中,曾走出過惟一的一位外籍少將——越南將軍洪水。洪水是中國抗戰中的越南將軍,曾與中國人民共同走過了八年抗戰的艱苦歲月,對中國人民的民族解放事業做出了特殊貢獻。
洪水(1906-1956) 原名武元博。生於越南河內一個地主家庭。15歲考入師範學校,17歲赴法考察時結識胡志明,1924年到廣州加入越南青年革命同志會。1926年入黃埔軍校第五期,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參加廣州起義。1929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並改名洪水。1932年,以師職幹部身份到瑞金紅校任教。1934年,在中華蘇維埃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央執行委員,同年參加長征。抗戰爆發后在山西、河北等地開展抗日工作。1945年回到越南,改名阮山,任軍區司令員,授少將軍銜。1950年再到中國,任中央統戰部越南科負責人。後到南京軍事學院學習。畢業后,任中央軍委條令局副局長、《戰鬥訓練》雜誌社社長兼總編。1955年,被授予解放軍少將軍銜,獲一等八一勳章、一等獨立勳章、一等解放勳章。1956年患癌症后回越南,在河內病逝。
故事三:起源於援越的諾貝爾醫學獎
習近平在署名文章中指出:「今年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中國科學家屠呦呦的主要研究成果青蒿素,就是源於上世紀60年代中國為支援越南而開展的抗瘧疾藥物研究。」
19世紀,法國化學家從金雞納樹皮中分離出抗瘧成分奎寧,也就是通常所說的「金雞納霜」。隨後,科學家又找到了奎寧替代物--氯喹。此後百多年,人類基本能治癒瘧疾,絕大多數國家基本消除了瘧疾。但上世紀60年代瘧原蟲漸漸表現出抗藥性。特別是在越戰期間,瘧疾再次肆虐叢林密布、氣候炎熱潮濕的越南。越戰期間,越軍因瘧疾造成的非戰鬥減員比戰鬥減員高出四五倍,這使得越軍的戰鬥力嚴重受挫。於是,越南又向中國求助。越共總書記胡志明親自到北京向毛澤東提出支援請求,毛澤東立即布置了抗瘧疾新葯的研發。
根據毛澤東、周恩來的指示,1967年5月23日,解放軍總後勤部和國家科委聯合召開「抗藥性惡性瘧疾防治全國協作會議」,決定組織60多家科研單位協力攻關,並制定了三年科研規劃。該項研發任務被定性為「援外戰備」的緊急「軍工項目」,以5月23日開會日期為代號,稱為「523任務」。--因此,「523任務」一開始就是一項援外任務、軍事任務。1967年中國正處在「文化大革命」的動亂之中,各項正常科研全面陷於停頓癱瘓,唯獨「523任務」卻因為它的援外背景、軍事背景、更是因為中越友誼情深,使該研究得以「一枝獨秀」地集中全國醫藥科研力量,迅速開展並持續進行研究。該任務一開始就集中了中國7個省市、60多家科研機構的500多名科研人員參加,之後人員陸續增加、更新。當時屠呦呦所在是中國中醫研究院也陷於全面停頓,但為了援助越南的「同志加兄弟」,1969年屠呦呦被幸運抽調出來參與「523任務」,終於研究出越南急需的、並在今年獲得諾貝爾獎的青蒿素。
二、引用歌詞贊友誼
習近平在署名文章中指出:「提起中國和越南,說到中越關係,我們都會想起那首兩國民眾耳熟能詳的歌曲『越南-中國,山連山、水連水』,『共飲一江水,早相見、晚相望,清晨共聽雄雞高唱』。作為山水相連的友好鄰邦,中越兩國人民友誼源遠流長。」
習近平引用了歌曲《越南-中國》的歌詞歌唱中越兩國傳統友誼,歌詞全文如下:
越南中國山連山水連水
共臨東海我們友誼向朝陽
共飲一江水朝相見晚相望
清晨共聽雄雞高唱
啊--共理想心相連
勝利的路上紅旗飄揚
啊--
我們高呼萬歲
胡志明毛澤東
越南中國山連山江連江
共臨東海我們友誼向朝陽
共飲一江水朝相見晚相望
清晨共聽雄雞高唱
啊--共理想心相連
勝利的路上紅旗飄揚
啊--
我們高呼萬歲
胡志明毛澤東
《越南-中國》這首歌是中越友誼的經典歌曲,一直在兩國人間傳唱。中國與越南毗鄰而居,山水相依。在陸地上,我國的廣西和雲南都和越南交界,正如歌中所唱的「共飲一江水朝相見晚相望,清晨共聽雄雞高唱」。從社會制度上看,中國和越南同為社會主義國家,也如歌曲描述的「共理想心相連,勝利的路上紅旗飄揚」;而我國的偉大領袖毛澤東和越南人民的偉大領袖胡志明有著深厚的友誼,是被稱為「同志加兄弟」的患難之交。中越雙方在今年4月越共中央總書記阮富仲訪華期間發表的《中越聯合公報》指出,中越兩國政治制度相同、發展道路相近、前途命運相關,兩國發展互為重要機遇。這是當前中越關係的真實寫照。事實上,在中國的對外關係中,像越南這樣擁有如此多共同點的國家並不多見,兩國是具有戰略意義的命運共同體。不斷加強相互交流,增進相互理解,深化互利合作是兩國人民共同利益之所在。
三、引用古語贊合作
1、用中國古語說明合則無不勝、無不成
習近平在署名文章中指出:「中國有句古語:『積力之所舉,則無不勝也;眾智之所為,則無不成也。』」這句古語出自《文子•下德》。文子是道家始祖老子的弟子、道家學派主要代表人物,也是《文子》(有名《通選真經》)的作者。這兩句的大意是:全力積累的力量沒有戰勝不了的(事項),集思廣益的方法沒有不取得成功的。「積力」「眾智」都是在強調合力和團結,表達了團結力量大,合作方能有利於成功。
「滴水不成海,獨木難成林」。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無論體力還是智力,一個人能夠單獨完成的事情也是很有限的。只有多個人組合成團隊,團結一致,共赴一個目標,才能形成「1+1>2」的合力效應。俗話說,如果你有一種能力,我也有一種能力,如果兩人的兩種能力交換后,那麼每個人就有兩種以上的能力。人與人之間需要合力,國與國之間需要合作。通過合作,大家相互借力,最終才能幹出一番大事業。
當今世界,無論近鄰還是遠交,無論大國還是小國,無論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正日益形成利益交融、安危與共的利益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面對世界經濟復甦進程曲折,國際和地區的恐怖主義、網路安全、氣候變化、重大傳染性疾病等全球性挑戰問題,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獨善其身。世界各國需要以負責任的精神同舟共濟、協調行動。
中國與越南作為好鄰居、好朋友、好同志、好夥伴,同處亞洲,同為社會主義國家,既為近鄰,又有友好的歷史傳統,在當今各國越來越成為利益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的歷史大勢下,兩國更應當攜手共進,加強合作,做到「無不勝也」、「無不成也」,共創中越關係更加美好的明天,實現中越兩國共同發展繁榮。
2 、引越南古語說明合作力量大
習近平在署名文章中指出:「越南有句俗語:『獨木難成林,三樹聚成山。』我期待著訪問期間同越南領導人進行深入溝通,規劃今後一個時期中越關係發展方向,使中越關係行穩致遠。」
「獨木難成林,三樹聚成山」,是越南的一句俗語。大意是:一棵樹難以長成森林,三棵樹聚集成山。意思是團體才有力量,合作方成大器。「獨木難成林」表明個體的力量是有限的。中國類似的經典名言也很多,比如:「獨木不成林」「一花獨放不是春」等。 「三樹聚成山」表明團結力量大。中國的類似的古語很多,比如: 「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 「 一根鐵線容易彎,一縷棉紗拉不斷」 「一人計短,百人計長」 「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廟廊之材,非一木之枝」等等。面對當今世界諸如恐怖主義、網路安全、氣候變化、重大傳染性疾病等共同難題和共同挑戰,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獨自應對,更難以置身事外。唯一正確的方法是各國加強合作,共同應對。作為地域相鄰、社會制度相同的中國和越南,兩國之間利益交融、休戚與共,更加應該加強交流與合作。
中越兩國山水相連、文化相融、文明相近、溝通容易。中越只有攜手共進,加強合作,才能實現中越兩國共同發展繁榮,為兩國人民開創更加美好的明天。
四、四個「堅持」倡議深化兩國合作
習近平指出:「我們要堅持著眼大局,立足長遠,把握中越關係發展的正確方向。中方願同越方通過靈活多樣的方式保持高層交往,加強戰略溝通,及時就中越關係和雙方共同關心的重大問題交換意見,夯實雙邊關係的政治基礎。」習近平用大局觀、戰略思維把握中越發展方向,必定能實現中越兩國共同發展繁榮。
習近平指出「我們要堅持相互學習,加強合作,實現共同發展繁榮。雙方要繼續發揮雙邊合作指導委員會的統籌協調作用,通過實現兩國發展戰略對接,共同推進『一帶一路』和『兩廊一圈』建設,擴大產能合作,加強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合作,實現互利共贏,給兩國人民帶來更多福祉。」中國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始終不渝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親望親好、鄰望鄰好"。中國堅持與鄰為善、與鄰為伴,堅持睦鄰、安鄰、富鄰,踐行親、誠、惠、容理念,努力使自身發展更好惠及亞洲國家。中國將同各國一道,加快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儘早啟動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更加深入參與區域合作進程,推動亞洲發展和安全相互促進、相得益彰。
中越友好在民間,中越人民之間源遠流長的深厚友誼必將為兩國關係發展奠定深厚的基礎。習近平指出「我們要堅持擴大交往,增進了解,鞏固雙邊關係民意基礎。中越關係發展離不開兩國人民理解和支持。中方將一如既往支持和鼓勵兩國加強人文交流,擴大民間友好往來,通過開展青年友好會見、青年大聯歡、人民論壇等形式多樣的友好交流活動,使中越友好事業世代相傳。」
中越兩國既是毗鄰而居的鄰國,又是著兄弟情義歷史,同時也是為了國家獨立、民族解放和追求共產主義事業而並肩戰鬥的同志,應該什麼事情都好商量。習近平指出「我們要堅持相互理解,友好協商,妥善處理存在問題。雙方要用好政府邊界談判等機制,在借鑒陸地邊界和北部灣劃界成功經驗基礎上,堅持通過對話協商,尋求雙方均能接受的海上問題基本和長久解決辦法。在這一過程中,雙方要共同維護海上穩定,積極探討開展海上合作,為兩國關係發展創造良好條件。」
「越中情誼深,同志加兄弟」是越南人民的偉大領袖胡志明主席,對兩國患難與共、相互支持特殊友誼的真實寫照。中越兩國人民的友誼是在戰鬥和建設中長期結下的,是兩黨和兩國的寶貴財富。今年是越中建交65周年,習主席此訪將加強越中兩黨、兩國及兩國人民之間的互信,將會進一步促進兩國關係沿著正確的方向發展,為兩國、為南海、為亞洲帶來更加穩定的環境,更加和平的發展。
眼前風景讓人看不夠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00:5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