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從技巧到感悟,風光攝影進階大法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5-11-6 06:3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正所謂所有知識的終點都是哲學

  攝影這門藝術也一樣

  經歷了道與術的重重考驗之後

  才發現所有的道理都是相通的

  昨晚POCO微信分享會中

  寒藤老師

  深入淺出地為我們解答了攝影進階大法

  其實攝影技術的提高

  不僅僅掌握技巧那麼簡單

  

  1所有好照片的統一標準:簡潔

  什麼是好好的照片?不管是風光,紀實,人像等類別的攝影,都沒有什麼一定的標準。風光攝影,最基本的原則,我認為應該是「美」。

  那我們有了「美」的基礎后,怎麼樣才算得上一幅好的照片呢?個人認為是簡潔。簡潔,在我個人認為中,一張風光照片里,不能超過三種元素,如果超過,絕對稱不上一張簡潔的照片,雖然超過三種元素並不一定是一張不好的作品,但就我個人認知裡面,基本上流傳於世的佳作都是簡潔的。

  

  這是壩上的一張照片,我起名為「獨樹」,它只有樹這個元素,利用光影去渲染這個主體,非常簡潔。

  

  這張攝於霞浦,只有小船和漁民兩種元素,利用天上的光影將兩者聯繫在一起,非常簡潔的構圖。

  

  這張照片更加簡潔,只有線條和色彩。在夕陽的照射下,沙漠呈現出夢幻的色彩。

  

  這張照片來自新疆,畫面只有石頭和沙子兩種元素,後面白色雲霧狀的東西其實也是沙子,在不同光照下呈現不同效果。

  

  很多人認為廣角拍照就要容納很多元素,沒法簡潔,但這張作品就是利用廣角拍攝。無論廣角還是長焦,簡潔都是美的一個標準。

  2在拍攝前先確定你的拍攝主體

  拍攝風光照片過程中的最重要的兩個步驟:一、確定主體。二、利用大自然的條件去渲染主體。

  在這麼多拍攝類型中,可以說,風光攝影是最難確定主體的。它不同於人像攝影,花卉攝影等,風光攝影的主體是要你自己去尋找的。

  在確定主體之前,也要確定好這個主體是否值得等待大自然的渲染,從而得到一張賞心悅目的照片。

  

  這棵樹的造型很特別,左邊的樹枝還有葉子,可是右邊已經枯萎了。再等待左邊的白雲被打亮,和右邊的月亮形成一個呼應。

  

  這是一條廢棄的小船,船內裝滿水,天空的雲彩倒影在水面,讓小船和天空融為一體。

  

  除了明確的物件作為主體,我們還可以利用大自然優美的線條當作主體。在陽光下沙丘呈現絕美的色彩,形成抽象的主體。

  3如何選擇拍攝角度

  不同的角度和地勢地貌相關,國外常用的角度是仰視,而國內則是俯視,要掌握拍攝角度的運用,我們首先來了解一下常用角度的效果:

  1仰視——簡化背景

  

  仰視具有簡化背景的功效。這張照片拍攝於壩上,如果運用平視的角度,會看見很多山和樹,但是利用仰視的角度,就能用天空簡化背景,使主體這棵樹跳躍出來。

  2俯視——增強層次感

  

  登高望遠,站得高才能看得見遠方,也能增強畫面的層次感。這張照片是在遠方的山上拍攝的,可以看到遠處起伏的沙丘。

  3平視——風景就在眼前

  

  平時符合我們肉眼的視覺,讓人感覺風光就在眼前,感覺很自然。

  4多移動你的腳步

  

  多移動腳步和機位,能夠看到不一樣的角度和光影,尋找不一樣的精彩。

  5提前找好構圖,等待最佳機會

  

  尋找到最佳的角度和構圖后,就要等待最佳光影和時機的到來。這張照片是我等待很久的照片,適合的主體出現,配合美麗的光線,海浪迷人的線條。

  6養成敏銳的觀察力

  

  這張照片攝於元陽,右下角的鴨子讓畫面充滿生氣。而這難得的瞬間的發現與捕捉,則非常考驗我們的觀察力。

  7多留意不起眼的角落

  

  拍攝風光的時候,除了大家都拍的經典角度以外,我們還可以關注不起眼的角落。在潿洲島的時候,大家都在拍大海和漁船,而我卻追著這塊小石頭拍攝,結果就只有我一個拍出與眾不同的畫面。

  4形成自己的拍攝風格,讓作品更有辨識度

  首先,我們要明白一點:所謂風格,不是由攝影技術或者所謂的後期技術而形成的。攝影風格,應該是你的自身修養的標籤,你的性格、你對生活的態度,都會影響你的攝影風格。

  1從文學,音樂,舞蹈,電影等任何藝術門類去吸取營養

  比如電影,是集所有藝術的大成,更應該去多看。例如王家衛的《一代宗師》,我們可以在其中體會到王家衛對光影,色彩,構圖,虛實等等的攝影知識。

  

  王家衛《花樣年華》劇照

  例如張藝謀的《英雄》,我們可以在其中體會到張藝謀對色彩的把握。例如陳凱歌的《和你在一起》,我們可以在其中體會到他對人性,情感的敘述。而這些,都是我們攝影要做的。

  

  張藝謀《英雄》劇照

  2請用你的心,你的情感去拍攝

  

  一個大霧的清晨,右邊遠處的小孩背著書包去上學,而左邊的大人則背著沉重的背包出發,兩者形成了強烈的對比,農村出身的人會對這個場景有深刻的感受,非常打動人心。

  3打破常規,去拍攝常人不拍的東西

  

  這是在黃山拍攝的竹子,大家都認為拍黃山一定要拍攝到經典的日出,但是這裡的竹子非常符合我內心對竹子的定義,我在黃山也能打破常規,拍攝到別人拍不到的東西。

  5多看圖,學會讀圖

  1保持讀圖量

  保持讀圖量是提高攝影技術的必不可少的,通過瀏覽大量的作品,學習別人的技巧和概念。

  優秀網站推薦:poco,500px

  優秀手機APP推薦:國家地理,中文攝影雜誌 poco各種APP。

  

  2學會讀圖

  在看到優秀的風光照片時候,有很多人有這樣的心態:這不算什麼嘛,如果我碰到這樣的條件,我也能 拍到。但真的是這樣嗎?

  我們在看優秀圖片的時候,一定要保持虛心的學習態度,學習人家的構圖,想法,技法等等一切相關的攝影技能。

  

  這張圖攝於防城港,它雖然構圖比較平均化,使視角比較平淡,左邊的天空有點空白,導致畫面失去了平衡。但是也要善於發現它的優點,不僅有絢麗的晚霞,霞光還將前方的石頭映紅了,豐富的畫面的層次。

  

  看到這張照片,我們不應該去糾結於這個色彩是否後期調出來的,而是學會分析:朦朦朧朧建築物在層次感豐富的霧中若隱若現,非常有靈氣。其次,左下角剛好露出了幾匹馬,讓畫面充滿生機。

  學會讀圖,善於發現優點和缺點,在讀圖過程中總結反思,每次拍攝都會獲得一次提升。一定要能接受別人善意的意見,不要去否定別人,更不要去辱罵別人。

  6把技術簡單化

  最容易被神化的技術:慢門,星空。

  

  懂攝影的你,真的會覺得慢門和星空很難嗎?慢門無非就是加片減光鏡,測算下曝光時間就行了。星空無非也就是幾項參數而已。真的不難,難就難在,你如何讓慢門技術和星空技術變成一幅好的攝影作品。

  

  在相機越來越先進的時代,我們真的應該去淡化技術,最重要的千萬不要讓它們神話化。只要記得,現在拍照,只是按下快門而已。但攝影,卻是我們修養的體現。你把技術神話化,只會永遠停留在拍照的層面,而不是攝影。

  同時,又不得不再次提到POCO。POCO在技巧教學和基礎教學一直以來在全國都是做得最好的,只要你願意學,在POCO你絕對能學到所有的攝影技巧。

  (阿PAN發誓這絕對是老師發自內心對POCO的喜愛呀!阿PAN也發自內心的感謝老師!)

  7在極端天氣下追尋光影

  風光攝影,真的很講究運氣的成分。所以風光攝影經常有個「人品論」。當然,這種運氣當出現時,我們要學會掌握並去運用,那麼照片就可以脫穎而出了。

  要想拍出與別人不一樣的圖片,只有兩條路可走,絕無捷徑。

  1、你的運氣比別人逆天,在極端的天氣下出門拍攝,而且能把握到難得一見的機會。

  2、拍出你自己獨特的視覺。

  

  這是一張紅土地的照片,可是雪地的紅土地大家比較少見。當天我們聽說紅土地下雪了,連忙開車過去。克服困難,創造條件,拍到了,這就是我們的幸運。

  

  一般來說,看見彩虹已經是很幸運了,不但有這麼完整的彩虹,還有一群羊,使畫面變得更特別。

  8注意畫面中元素的安排

  

  (圖片來源於網路)

  前景的樹枝毫無意義,但很多時候這種帶有樹枝做前景的構圖,很多人樂此不疲。如果這個樹枝與後面的景物沒有一丁兒的聯繫,請問要來幹嘛?先不說美感,更何況根本不美。

  

  (圖片來源於網路)

  一杯茶,一台手提電腦,看上去毫無關聯,我們應該怎麼去建立聯繫呢?

  

  (圖片來源於網路)

  一個美女,拿起茶杯,抱著電腦,一下子就能將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在風光照片中,畫面的元素安排極其重要。如何讓元素的安排聯繫起來,有很多種方法。

  

  比如光影,側逆光製作出豐富的層次,光影將線條與線條聯繫起來。

  

  

  比如線條,利用線條的延伸感將遠處的樹林和沙丘聯繫起來。

  

  比如平衡,利用下方的房屋與山峰形成呼應,平衡畫面。

  

  比如倒影,是最常見的聯繫方法,將上下景物合理地連接起來。

  

  比如雲霧,不僅能簡化畫面,還能將事物聯繫起來。

  9超越風景

  安塞爾-亞當斯之所以能成為歷史上偉大的風光攝影師,很大的原因在於他對美國環境保護起到的作用。我希望每個風光攝影師都能意識到自己也可以為環境或社會出一份力。

  

  隨著鹽洲島成為熱門景點,當地的灘塗也被逐步填埋。這是我最後一次拍攝的鹽洲島,灘塗已經消失。

  

  這是霞浦比較常見的「連家船」,一家人住在一艘船上。這張照片引起我的思考,為什麼現代社會還有人要住在船上?為什麼我們的陸地不能給他們安穩的家?

  如果在拍攝風光的時候,能夠帶著思考去拍攝,我們的作品會更有內涵。如果這樣的作品能夠為讀者帶來一點反思,那這張作品就超越了風光。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1 02:1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