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評關註:民進黨應對馬習會何以打馬尊習?

[複製鏈接]

1091

主題

1126

帖子

3721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大一新生(四級)

Rank: 5Rank: 5

積分
372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crn2005 發表於 2015-11-5 15:2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評社台北11月5日電(評論員 林淑玲)歷史性習馬會11月7日將在新加坡登場,3日深夜發出的這則重磅消息震撼亞洲、全球華人圈。民進黨4日的回應輕重拿捏非常謹慎,歸納其基調無非是「打藍不打紅」、「打馬尊習」,「打黑箱不打兩岸交流」,且未否定兩岸關係。這顯示可能在2016大選取得政權的蔡英文小心翼翼的在為紅綠互動,乃至「蔡習會」保持迴旋空間。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由太陽花學運衍生的小黨「時代力量」等昨日動員數十人到「立法院」外抗議,部分參選人並率隊遊行到府前,氣氛平和,午前就全部解散光光。整個上午抗議活動未見民進黨公職或參選人現身,記者詢問民進黨是否有抗爭行動,黨發言人並未答覆。

  蔡英文抨擊馬習會的重點在混亂倉促、決策黑箱,對兩岸交流則持正面態度,她甚至強調,「在符合「對等尊嚴」、「公開透明」、「不涉政治前提」三原則下,樂見兩岸間的正常交流,只要有助於台海和平、增進溝通對話、對雙方互惠互利,我們一直都正面看待。」

  民進黨昨天兩度說明對「馬習會」的回應,上午先由發言人鄭運鵬提出五點聲明,下午再由蔡英文親自說明,兩場說明重點大同小異。連同民進黨籍縣市長、綠委的發言口徑都一致,重點都是放在批馬,並未質疑兩岸交流、兩岸高層對話重要性。遑論是像獨派團體動輒給馬英九扣上「賣台」的大帽子,或發動抗爭包圍政府機關。

  馬習會在選前70天登場重擊綠營,回顧2012大選,蔡英文一路氣勢大好,最後是栽在選前幾位重量級企業家出面喊話,質疑民進黨的兩岸路線,才讓蔡輸在最後一里路。4年之後蔡英文捲土重來,低調處理兩岸路線,原本以為「維持現狀」的模糊操作就能過關,未料選前殺出一個馬習會的「超級兩岸牌」,讓蔡英文萬分難以招架。這從昨日民進黨中常會氣氛嚴肅,中常委個個「苦瓜臉」可以看出。

  蔡英文的目前難題在於,第一,民進黨處理兩岸議題進退失據。蔡的兩岸路線本質是「兩國論」,「維持現狀」僅是為擴大票源的華麗包裝。民進黨若要面對馬習會核心內容,就必須表態是否接受「九二共識」、「一中」、「反獨」。蔡一直不願意在選前碰這些兩岸核心議題,把民進黨對「一中」、「反獨」的底牌檯面化。雖然外界也都知道民進黨的態度,但赤裸裸的把「兩國論」拿出來,多少會嚇跑一些中間選票。

  第二,民進黨必須保持紅綠交流空間。以現在兩岸經貿交流緊密程度,台灣若抽掉陸客、大陸採購等等肯定哀鴻遍野;更別說大陸若在外交、國際組織等發動對台灣堅壁清野式的圍堵,台灣絕對受不了。即使民進黨執政也須要與大陸維持友好關係,陳水扁當年亦曾為兩岸領導人會面努力過。民進黨對馬習會其實是吃味的,如果民進黨執政,大陸同意習蔡會,蔡沒有道理不同意。但大選在即,民進黨又不能不批判,所以就端出了「打藍不打紅」、「打馬尊習」調子。

  第三,民進黨必須維持理性形像。馬英九執政之初,兩岸兩會恢復定期協商,當時的海協會會長陳雲林訪台時,民進黨曾造成慘不忍睹的流血抗爭,蔡英文還被冠上「暴力小英」惡名。所以這次民進黨謹慎小心,連比較情緒化的字眼都不敢用,就是怕選前挑起支持者激情,發生事端。特別是以目前的選情,雖然朱立倫出馬,蔡仍維持領先局面,對民進黨來講,最好就是穩穩打,讓馬習會順利過去,在未來的70天逐漸遞減其效應。
  
  第四,當兩岸關係上綱到領導人對領導人模式,已經回不去了;馬習會之後兩岸關係將跨進一個新階段,「一中各表」得到再確立,美國也公開表示肯定,和解列車一路往前開,將導致高舉「反中」標誌的民進黨大幅流失「經濟選民」、「中間選民」。即使蔡英文順利贏得大選,施政也會處處碰壁,其執政的艱難比2000-2008的陳水扁有過之無不及。

  馬習會對民進黨何其沉重,但又束手無策,唯一的只有找馬英九碴,發動外圍組織發聲。然而深綠的過激,除了挑起兩岸路線的更加對立,也可能讓政黨票流到激進的深綠小黨,蔡英文左右為難。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23:3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