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最易使人誤解的十大文史常識

[複製鏈接]

702

主題

780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233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茶閑話 發表於 2015-11-5 09:3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國歷史源遠流長,文化博大精深。古人的很多東西,在當今人們的理解運用中,已經發生了諸多改變。今天給大家盤點10個中國人最易誤解與用錯的文史常識。


  10、古人不敢自稱「我」

   古人有很多第一人稱的代詞,譬如吾、余、予、我,但在社交場合或者是公共場合,真正自稱為「我」、「吾」、「余」的,卻是少之又少。

  在古代,公開自稱「我」、「余」甚至會被大家譏為不懂禮儀。據考證,至少從晉朝開始,各級官僚已經不習慣於用第一人稱代詞來指代自己了,他們熱衷於自稱「下官」來顯示自己的謙卑。唐人雖然曠達,但在相互交往之時依然羞於自稱「我」,而是用略顯青澀的「小生」來指代自己。宋朝則再進一步,那時的官僚喜歡自稱「卑職」,普通人則更願意自稱「晚生」。

  9、不恥下問向誰問

   在現實生活中,有些人在學習和工作過程中一遇到問題就去請教別人,開口就是「這個問題有些複雜,我只好不恥下問來了」。明明是不懂,還要搬出來這個詞,用錯了也不知道。一個人有不懂的問題向別人請教,既然自己的學問比不上別人,又何談「不恥下問」呢?在交往中,千萬注意別犯這種錯誤。

  8、「淑女」「美女」大不同
   古人云: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之所以稱為君子的好配偶,當然是要符合「君子」的審美標準。在古代,人們評價女子,講究「美心為窈,美狀為窕」。所以「窈窕淑女」不僅僅指的是貌美,更重要的是心美。只有內外兼修,達到內在美和外在美的和諧統一,才能成為君子的好配偶。社會發展了,美女多了,可是淑女少了。美女變成一種大眾資源,淑女倒成了瀕危物種。
  7、「美輪美奐」房屋好
   我們常說的「美輪美奐」這一成語出於《禮記·檀弓下》:「晉獻文子成室,晉大夫發焉。張老曰:美哉輪焉!美哉奐焉!」輪,盤旋屈曲而上,引申為高大貌;奐,鮮明,盛,多。美:讚美;鄭玄註:「輪,言高大。奐,言眾多。」美輪美奐,形容房屋高大華美,多用於讚美新屋。不能任意擴大範圍,運用到非建築類的事物中去。
  6、「豐碑」自古不是碑
   碑本來指的是沒有文字的堅石或樁,其主要作用有三:一是立於宮廟前以觀日影、辨時刻。二是豎於宮廟大門內拴牲口。三是古代用以引棺木入墓穴。最早的碑上有圓孔,施轤轆以繩被其上,引以入棺也,亦即下棺的工具(和現在工地上上樓板所用的叼板機的工作原理很相似)。古時往往用大木來引棺入墓,這大木的特定稱呼就是「豐碑」。秦代以前的碑都是木製的,漢代以後才改用石頭。
  5、切勿亂拋「橄欖枝」
   有關「橄欖枝」的典故,出自《聖經·舊約·創世紀》的第八章。為了摸清洪水泛濫的情況,諾亞放出鴿子去試探。當時世界上一片汪洋,鴿子無法落地,便又飛回方舟。七天以後,諾亞再次放飛了鴿子。等到晚上,鴿子飛回來了,嘴裡還叼著一片橄欖葉,諾亞由此獲知地上的洪水已退。後來,人們便把橄欖枝作為和平的象徵。雙方交戰,一方求和,便可說「伸出橄欖枝」。
  4、「七月流火」非天熱
   成語「七月流火」出自《詩經·國風·豳風》:「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詩中,七月並非公曆七月,而是指農曆。如果換算為公曆,那就是相當於八九月份。「火」是指大火星,大火星並不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火星。火星是太陽系中的一顆行星,而大火星則是恆星。它是天蠍座里最亮的一顆星,中國古代稱之為心宿二。它是一顆著名的紅巨星,放出火紅色的光亮。「流」指的是西沉,就是向西邊落下。我們的祖先早在幾千年前就已經觀察到,每年的夏末秋初,這顆紅色的巨星就會落向夜空的西邊,也就是把這種天象變化當作天氣將逐漸轉涼的徵兆。所以,「七月流火」不是指七月份的天氣熱得像流火,而是指天氣日漸轉涼。
  3、問鼎沒有拿第一
   鼎是我國青銅文化的代表,在古代被視為立國重器,是國家和權力的象徵。鼎又是旌功記績的禮器。直到現在,中國人仍然有一種鼎崇拜的意識,「鼎」字也被賦予「顯赫」、「尊貴」等特殊意義。問鼎」的典故出《左傳·宣公三年》,說的是楚莊王率軍來到洛陽,在周天子眼皮底下檢閱軍隊。周定王派大夫王孫滿去慰勞,楚莊王藉機詢問周鼎的大小輕重,遭到王孫滿的斥責。王孫滿說:「政德清明,鼎小也重;國君無道,鼎大也輕。周王朝定鼎中原,權力天賜。鼎的輕重不當詢問。」楚莊王問鼎,大有欲取周王朝而代之的意思。
  2、「衣冠禽獸」原是褒義
   「衣冠禽獸」一語來源於明代官員的服飾。據史料記載,明朝規定,文官官服綉禽,武官官服繪獸。品級不同,所繡的禽和獸也不同,具體的規定是:文官一品綉仙鶴,二品綉錦雞,三品綉孔雀,四品綉雲雁,五品綉白鷳,六品綉鷺鷥,七品綉鴛鴦,八品綉黃鸝,九品綉鵪鶉。武官一品、二品繪獅子,三品繪虎,四品繪豹,五品繪熊,六品、七品繪彪,八品繪犀牛,九品繪海馬。文武官員一品至四品穿紅袍,五品至七品穿青袍,八品和九品穿綠袍。所以,當時「衣冠禽獸」一語是贊語,頗有令人羨慕的味道。
  1、「倒」的只能是「楣」
   很多人誤把「倒楣」作「倒霉」,倒楣一詞約於明末出現,當時科舉成為讀書人出人頭地的唯一門路。雖然明朝已有相對完善的監考制度,但照樣無法阻止舞弊之風。為求吉利,有的考生家考前在自家門前豎起一根旗杆,以此為考生打氣壯行,時人稱之為楣。










動若清風,靜如秋水,心容世事而不爭,意納萬物且自明。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1 14:0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