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我們終究會老到可以一個人跳舞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5-11-4 01:0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我們終究會老到可以一個人跳舞

馬軍

我對一切試圖描述「中國」和「中國人」的文字和影像都充滿極大的質疑,這個國度太大,人口太多,大到無法定義,多到無法定義。

但是這一次,賈樟柯做到了,用時兩個小時,聚焦三五個人,背景放在汾陽,主題叫做孤獨。

在看這部片子之前,我便和幾位朋友討論過汾陽。雖然樣本不多,但還是明顯感覺的到,相較於大城市出身的朋友,N(N≥4)線城市、縣城的青年,對於汾陽式的生活感觸更深,其中過氣網紅小董老師的一句話作為準確:

對於汾陽式的生活來說,最大的不確定性來源於:「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

對於生活,段位是一個很不科學、非常殘忍卻又現實到不行不行的衡量體系。大多數人只能往前,並以此成為衡量人贏指數的標準。當老闆總比當礦工高端,搞風投總比搞煤礦高端,上國際學校總比上公立學校高端,娶上海媳婦總比守縣城大妞高端,吃老吉士總比吃麥穗餃子高端,移民澳洲總比留在國內高端……

但高端有蛋用,高端的孤獨更低端。

前兩天在河北某縣城住了一晚,酒店樓下就是一個賣糖葫蘆的店。只要上班時間,店裡劣質的音箱就無限循環播放著馮曉泉的《冰糖葫蘆》。我當時那一剎那想不到比這個音箱更孤獨的物件兒了,一輩子就播這麼一首歌,當時心疼得我差點多給老闆五塊錢,讓他給這音箱換個歌兒。後來想想算了,即使換了憑老闆的歌單儲備估計也就是個《最炫民族風》或者《小蘋果》之類的,還特么不如《冰糖葫蘆》呢。

後來我就想,如果這個音箱進了大城市命運會不會好那麼一點?想來結果也不一定,北海公園夠高端了吧,坐落北京二環以內,就在中南海後邊,裡面的音箱也是一輩子《讓我們盪起雙槳》的命。最多配一同樣孤獨的電視,無限循環著一群紅領巾的MV,僅此而已。

所以啊,指望換個地方換個環境就解決孤獨,是非常不靠譜的事情。呈現在片子里,就是彆扭。

梁子彆扭,女神讓人家高端人士搶走了,賭氣去了邯鄲繼續挖煤挖出塵肺,最終還是得回家。沈濤彆扭,面對倆男人的追求選了一個看起來更好的,雖然生活變好了,老公兒子也都沒留住。晉生彆扭,買新車買煤礦也沒買來女神多看一眼,最後娶到手還是沒白頭,到了澳洲買了槍彈連個敵人都找不著。到樂也彆扭,彆扭到都不願意接受自己的出身。

跟陳凱歌這種世家不一樣,賈樟柯應該算是從苦日子過過來的人,從求生存到求小康到求富貴到求繁華再到求精神,這一路走的更完整。投射到片子里,對中國各路人的精神狀態描述的也更全面。

梁子是求生存的那群人,他們的孤獨就是借錢治病時難以開啟的唇齒。沈濤是求小康的,他們的孤獨是給喜歡的人送婚貼時強打出來的笑顏。晉生是求富貴的,他們的孤獨就是決定到大城市時不得不放下的原配。到樂后媽是求繁華的,他們的孤獨是為了到澳洲不得不嫁一個普通話都說不好的煤老闆。到樂是求精神的,他們的孤獨更像是一個全世界找不到一個可以說話的人。

當然,電影第三段里到樂和米婭的不倫戀過於狗血了,作為資深電影節類型的導演,有點刻意討好老外評委的嫌疑。也多少能看出接地氣的賈導對未來主題的掌控還是有點吃力。不過這也不是太大的問題,70年出生的賈樟柯且死不了呢,第一次突破成這樣,也還說的過去。

況且,電影最後還是落在了他最熟悉的汾陽,以及他最熟悉的媳婦兒身上。趙濤扮演的沈濤在最後跳起了電影一開頭的《GO WEST》。開頭的她25歲,是為了教學而跳,為了演出而跳,為了吸引別人的目光而跳,一群人一起跳。

而結尾的她,則是為了自己跳舞,一個人跳。這時的人51歲,有點老,但人生或許就此才剛剛開始。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7 10:2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