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深秋的保健養生

[複製鏈接]

1212

主題

1305

帖子

7038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03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時序深秋,立冬在即,而天氣仍然溫熱少雨,街頭也不難見到穿著短袖衫和薄裙的人經過。這樣的天氣雖然推遲了冬季的寒冷,卻也增加了呼吸道疾病的患病幾率。對秋末冬初的養生防病需注意季節特點,要以養陰潤燥為主。

  防病:

  預防呼吸道疾病

  中醫認為秋令主燥,而燥易傷肺,故極易發生呼吸道感染疾病。感受燥邪而發生的呼吸道疾病,帶著「燥」的特點,多表現為乾咳、少痰,口乾咽燥,痰粘難咯等。對於這類疾病,當用桑杏湯、杏蘇散、清燥救肺湯等方葯潤燥宣肺。

  若感受燥邪較輕,僅有口鼻乾燥等癥狀時,可在飲食上調理潤燥。除了多飲水外,適當地側重補充梨、百合、馬蹄、枇杷、蜂蜜等潤燥之物,少吃或不吃辣椒、羊肉、酒等辛燥溫熱飲食。

雖然馬上就要立冬,但北方的初冬天氣依舊乾燥少雨,氣溫較高,故在冬初主要防範的病邪仍是燥邪,仍要遵循潤燥養陰的法則。


  進補:

  養肺胃之陰

  「秋冬進補」是許多人的養生習慣,但到底怎麼「補」卻莫衷一是。有的人認為吃人蔘等「大補」之物方為「補」;有的人認為飲食偏重肉類,補充脂肪熱量為 冬天打基礎才算是補。其實,所謂「補」並無一定之規,是否需要補養、如何補養都需要根據每個人寒熱虛實各不相同的體質來做出相應的判斷,而且最好是在醫生 的指導下進行。

  不過,無論怎樣的補養也會受季節特點的影響,由於秋季病邪以燥為主,在此期間的補養應側重養肺胃之陰。因此,如人蔘、黨參、黃芪、桂圓等溫熱性味的補 物均應盡量避免,以防助燥。同理,牛羊肉等溫熱性的飲食也當少吃為妙。沙參、麥冬、石斛、百合等物補養肺胃之陰,可適度服用,例如百合燉梨、西芹百合等菜 品既美味又補陰,不妨一試。

  起居:

  適應季節過渡

  根據季節變化的特點,生活起居亦做出相應調整,對於預防秋燥也很有幫助。衣著方面,早晚需注意保暖,但不要一下子穿得過厚,而應根據氣溫變化逐漸加衣,讓身體逐步適應自然的季節變化。

  運動方面,適度為要,應注意運動量不要過大,以免出汗過多損傷陰津。注意護理皮膚,洗浴不要過勤,適當應用潤膚品以避免皮膚乾燥。

  情緒心理方面,由於秋季肅殺蕭索,易生悲秋之意,引人情緒低落、抑鬱,故應注意調節心理,可以聽一些舒緩、喜慶的音樂,以調節情緒,保持平靜寧和;若本身就患有抑鬱症,這種蕭索氣氛可能使病情加重,更應加強關注,出現問題及時就醫。

  養生——適應自然

  自古以來,人們便孜孜不倦地追求著養生長壽,現代發達的媒介通訊更是提供給我們海量的保健訊息。面對各式各樣的養生主張,我們該怎樣選擇?其實,養生 沒有一蹴而就的神仙秘方,平日里一點一滴的堅持積累方可築就恆久的健康大廈。而這大廈的基石也許就是適應自然變化。古人說「天人合一」,人類是生活在自然 社會整體中的一分子,自然界的季節更替,氣候變遷,無不會對人的身心產生影響。所以,調整自己的步伐,跟上自然的節律,美妙的生命樂音方可奏響吧?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8 18:5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