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張殿成:美國會向敘利亞派遣地面部隊?

[複製鏈接]

6167

主題

6227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164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ANTti 發表於 2015-10-31 09:3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據《環球軍事》報道,當地時間27日,美國公布打擊「伊斯蘭國」(IS)的最新軍事調整,包括加大空襲力度,考慮派地面部隊參與行動。幾乎與此同時,美國政府一改以往對敘利亞政權的強硬立場,準備接受巴沙爾·阿薩德在政權過渡期間留任數月甚至更長時間。那麼,美國是否會向敘利亞派遣地面部隊?美國口風又為何發生如此驚人的變化?

  2014年夏,奧巴馬授權對「伊斯蘭國」發動空襲。儘管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聯軍做出了一系列的努力,但是美軍在不依靠本國或者其他國家地面部隊的情況下,僅僅靠空中打擊不可能將「伊斯蘭國」完全消滅。美國原本打算依靠敘利亞反對派打擊敘境內的極端和恐怖勢力,但美國主導的聯軍空襲行動似乎並未起到預期效果。不僅如此,由於敘利亞反對派不僅派系林立,缺乏組織領導,且戰鬥力弱,結果導致「伊斯蘭國」不僅未被削弱,反而一路攻城略地。

  敘利亞國內恐怖泛濫的局勢,使得巴沙爾將目光投向了俄羅斯。應敘利亞總統阿薩德請求,9月30日俄羅斯開始對敘利亞境內極端組織展開軍事行動,在近一個月的時間裡,俄羅斯空天部隊對數以百計的「伊斯蘭國」(IS)目標進行了空中轟炸。據悉,俄戰機在敘利亞行動期間從赫梅米姆軍事基地共執行了934架次戰鬥飛行任務,摧毀了819座恐怖分子設施。隨著俄羅斯在敘利亞發動空襲,並與敘利亞、伊朗、伊拉克聯手打造四國反恐聯盟,俄羅斯在中東地區的影響力急劇上升,美國在中東地區的領導能力受到質疑,這是美國調整軍事戰略加大對「伊斯蘭國」打擊力度的主要動因。

  美國要想在中東重振旗鼓,重塑領導力,不出動地面部隊恐難奏效。然而,在2009年宣布結束伊拉克戰爭后,白宮就不願再派遣部隊打擊「伊斯蘭國」武裝。不過,局勢的發展往往是不會因為人的意志而轉變。至於美軍地面部隊是否會進入敘利亞,則取決於敘利亞戰場局勢的進一步發展,乃至俄羅斯打擊「伊斯蘭國」的發展情況。如果敘利亞「溫和」反對派或者其其它地方武裝在美國的支持下重新整編訓練,並在戰場上獲得一定優勢,美軍就不需要派遣地面部隊。如果敘利亞政府軍在俄羅斯的助力下,進一步獲得戰場上的優勢,恐怕美軍只能親自上陣了。在筆者看來,美軍向敘利亞派遣地面部隊的可能性並非沒有,但美軍會使用有限數量的地面部隊來確保空襲行動更為有效。

  當前,敘利亞戰局依舊膠著,衝突各方拉鋸戰仍在各地上演。美國也不再像過去那樣要求巴沙爾下台實現政治過渡,這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俄羅斯的強勢介入。敘利亞是俄羅斯的傳統盟友,境內的塔爾圖斯港還是俄羅斯重要的海軍基地,其重要性相當於以色列之於美國的地位。在此背景下,如果美國出動地面部隊進入敘利亞打擊「伊斯蘭國」,將形成美俄在敘利亞同時駐軍的局面,俄羅斯將視美國對其安全利益造成巨大損害,這勢必進一步造成俄羅斯與美國的深度對抗。更為重要的是,美國將難以保持足夠的軍事優勢深入實施亞太「再平衡」戰略。

  眾所周知,中東和亞太是美國兩大戰略的關注重點。奧巴馬調整中東反恐戰略,其深意仍在於為亞太戰略與中東戰略之間建立緩衝機制,避免中東戰略影響到亞太戰略,同時也盡量規避亞太戰略對中東戰略形成牽制。然而,「伊斯蘭國」和俄羅斯的戰略復興打亂了美國中東部署,美國面臨進退兩難的困境。奧巴馬要穩住中東亂局,實現美國的亞太戰略目標,就必須對「伊斯蘭國」動武,壓縮俄羅斯的戰略作用空間。但美國對「伊斯蘭國」動武,削弱俄羅斯在中東的影響力,就必然強化在中東的投入,分散精力,這將對亞太「再平衡」戰略構成牽制。

  權衡利弊,如何拿捏亞太戰略與中東戰略之間的平衡,對奧巴馬恐怕將是一個兩難的抉擇。美國一再強調其轉向亞太戰略不會改變,但與俄羅斯的博弈大量消耗了美國的戰略資源。這可能導致其戰略資源反覆在亞太與中東之間反覆游移,陷入顧首不顧尾的困境。結果是,美國什麼事情都想做,什麼事情都想管,但卻什麼事情都做不好,也管不好!

活著就要用力的笑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04:2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