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那年今日 | 新聞大王普利策的傳奇一生

[複製鏈接]

1092

主題

1519

帖子

6441

積分

三級貝殼核心

七界殺星

Rank: 5Rank: 5

積分
644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約瑟夫
普利策
匈牙利裔美國人,父親是猶太人與匈牙利混血,母親為德奧混血。他是美國報刊的編輯、出版者,亦是美國大眾報刊的標誌性人物,他還是普利策獎和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的創辦人。是他,讓新聞成為了一個專業。1911年的今天(10月29日),普利策去世,享年64歲。
天有不測風雲
1847年4月10日,匈牙利馬口鎮的一個中產家庭迎來了他們的第二位兒子普利策。因為家境殷實,幼年的普利策從小就受到了嚴格而又優秀的教育。在家庭教師嚴格的管教下,普利策自幼便精通法文、德文等多國語言。
然而這樣的幸福並沒有持續多久,普利策的生父便因心臟病去世,母親也很快再嫁。繼父布勞在家給普利策吃了不少的苦頭,這一切攪得普利策的生活天翻地覆,他萌生了離家出走,獨立生存的想法。這一年,普利策十七歲。
偷渡美國
從小受過良好教育的普利策擁有淵博的學識,強大的行動力以及強烈的自尊感。但他缺乏生活的經驗和常識。17歲的普利策想要獨立的第一個方案就是當兵。最初,他想當個奧地利軍人,但因為年齡太小,視力不好,身體單薄遭到拒絕。於是他又前往巴黎、倫敦,請求加入外國兵團,但依然是到處碰壁。後來他又到了德國漢堡。在那裡,他遇到了一個德國佬相勸,讓他去美國當兵。當時的美國在很多人眼中是一片希望的土地,又加上這個德國佬把美國吹捧的天花亂墜,於是,年輕的普利策打算偷渡到那裡去碰碰運氣。
1864年,美國的南北戰爭正如火如荼,緊張的氣氛瀰漫在北美的每個角落。在一片死寂的的深夜,一個17歲的少年縱身躍入了冰冷刺骨的波士頓港,奮力游向岸邊。他渾身發抖,肺憋的快要爆炸,幾乎支持不住。可是他不能呼救。因為在他張開口的那一瞬間,便有可能被美國海岸警衛隊的士兵擊斃,沉屍大海。這個少年就是普利策。好在天無絕人之路,就在他要倒下的時候,他撞到了一個硬邦邦的東西,一陣眩暈之後,他意識到,他到岸邊了。這位後來在美國功成名就,成為新聞界創始人的普利策,就這樣踏上了美國大陸。
笨蛋士兵
上岸后的普利策輾轉了一個星期才抵達紐約。在他看來,那時的紐約不比歐洲的某些城市大,也不算很漂亮,但到處都是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在這裡,他感覺到生命的跳躍與成長。
他沒有忘記他最初的目的。在打了一段時間的零工后,普利策找到了聯軍總部,報名當兵。"林肯騎兵隊"一名軍士接待了他。軍士見他英語說得很彆扭,突然用德國話問他:"你會騎馬嗎?」普利策樂壞了,對於一個在匈牙利農村小鎮長大的孩子來說,騎馬是他最拿手的。於是,17歲的普利策就成了林肯騎兵隊里最年輕的一名戰士。
雖然普利策的馬騎得相當好,但軍隊嚴明的紀律讓他感到很不適應。他的表現不像一名士兵的樣子,站也站不直,走也走不好,經常受到長官的訓斥。此外,年輕而又缺乏經驗的他還喜歡對戰爭高談闊論,目中無人,這讓那些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親戚朋友和戰友在戰爭烽火中喪生的老兵們十分討厭他。
終於有一次,當普利策因遲到而衣冠不整地沖入隊伍中的時候,班長忍無可忍,對他大加訓斥,連他的祖宗三代和祖國都罵到了。普利策頓時怒氣衝天,使盡吃奶的力氣朝班長臉上猛揍。他高傲的自尊心讓他難以忍受這樣的對待。因為這件事,普利策差點被槍斃。
雖然普利策在軍中人緣不好,可有一位長官卻十分喜歡他,他是藍賽上尉。因為欣賞普利策的學識和棋藝,他經常叫普利策到帳中與自己下棋。藍賽上尉聽說普利策被關起來了以後,便跑去禁閉室看望他,對他說:「你一定要記住我說過的話,在戰爭尚未結束時不要跟軍隊挑戰。」
普利策聽了他的話。從此,在軍隊的這段最後時光里,他一直沒出過紕漏。只不過,他再也不是那個樂觀、活潑的小男孩了。這段經歷,在他的生命中留下一道永不磨滅的創傷,造成他今後不願意在任何人的身上尋找友誼的性格。1865年5月23日,聯軍在華盛頓舉行最後一次遊行,林肯總統宣布美國南北戰爭結束。普利策領了最後一次薪餉。他和許多無家可歸的士兵一樣,決定留在紐約。
跌入人生低谷
戰後的紐約,大批退伍軍人使本來難尋職業的失業大軍更加龐大。如果有一個工作機會,就會有幾百人前往應聘。普利策英文不行,又沒什麼專長,要找個工作談何容易。他的生活越來越困難,後來外套有了破洞都沒錢買件新的。但是普利策的自尊心不允許自己過不體面的生活。他不僅把自己打理的整潔乾淨,而且只要口袋裡有個角幣,他依然會去法國旅館附近的一家小店找人替他擦皮鞋。
直到有一天,那位一直為普利策擦皮鞋的小哥求他不要再來光顧他的生意,因為他窮酸的外表讓富人們不願意挨著他擦皮鞋。這深深地刺痛了普利策的自尊心,他暗中發誓,將來一定有那麼一天,他要買下這個旅館,把這裡夷為平地,建造屬於他的大廈。
普利策變賣了身上的一些衣服和唯一的一條絲質手帕,來到了聖路易城。他做過船台的看守、騾夫、水手、建築工人、碼頭苦力、餐廳跑堂和馬車夫等各種工作,但是由於他自尊心太強,不願意被人使喚,總是沒幹多久就被解僱。
後來普利策找了一個圖書館的工作,他每天在那裡工作兩小時,剩下的時間他便如饑似渴地扎進書堆閱讀,苦練英語。當時普利策還在一家律師事務所兼職,並在1868年終於當上了一名律師。但是他年紀輕輕,也沒什麼錢建律師事務所,又說著一口夾生的英語,找他打官司的人寥寥無幾。
一盤棋,讓普利策絕境逢生
一天晚上,圖書館里有兩個人在下棋,其中一個正舉棋不定,站在身後觀看的普利策提醒他說:"別走那一步!"兩個人都驚訝得張大了嘴巴望著他。其中一個說:"老兄,如果您走那一步,您就輸定了。"普利策又站在另一方,拿起棋子走了幾步說:"先生,如果您這麼對付他,還是會贏的。"兩個人看看普利策,又看看棋盤,似乎讓這位陌生的年輕人的棋藝給鎮住了。當普利策正想離開時,其中一位叫住了他說:"年輕人,我想認識一下你這位棋藝高手,也順便介紹我的一位好朋友給你,這是艾米爾先生,我叫蘇茲。"
普利策一聽不由愣了。在聖路易斯,沒人不知道艾米爾和蘇茲,尤其是蘇茲,他是共和黨創始人之一,過去曾幫助林肯競選總統。蘇茲原籍是德國人,擔任過美國駐西班牙公使,南北戰爭時曾是少將,如今是密西西比州的參議員。這兩個人共同擁有一家聖路易斯《西方郵報》。
剛好當時《西方郵報》有個記者的空缺,當他倆聽說普利策曾在林肯騎兵隊服過役時便想要讓他當記者。從此,普利策開始了自己的記者之路。
起伏不定的報人生涯
上班的第一天,報社老總就派他去採訪一樁盜竊案。當普利策趕到失竊地點時,已經有許多別的報社同行聞風趕到了。但普利策並沒有隻報道一下情況就了事,他還幫助辦案人員一起分析案情。結果,案子很快就偵破了,而普利策也寫了一篇精彩的報道。這讓老總對他這個年輕人刮目相看。
接著幾個星期,普利策寫了許多報道。在領受任務后,他就大街小巷到處奔忙,與別的記者不同,普利策既報道市政府面臨的困境,也采寫碼頭工人的打架鬥毆,甚至別家報紙隻字不提的芝麻小事,他也不放過。他認為報紙是給市民看的,就要報道市民身邊的趣聞趣事。如果不是老朋友蘇茲支持他的觀點的話,他這些稿子是發不出來的。這些文章一登出,就引起了不小的震動,讀者爭相傳閱,頓時洛陽紙貴,《郵報》銷售量直線上升。
在蘇茲先生的熏陶和鼓勵之下,普利策進入了一個嶄新的世界。他不僅在新聞方面大放光彩,還開始向政界進軍。
1869,普利策通過競選,當選州議員。進了議會後,他敢仗義執言,尤其對貪官污吏更是大加撻伐,就像在報上發表抨擊文章一樣。普利策了解到聖路易斯市政當局所收的大筆稅款不知去向,就提出法案追查。雖然受到了許多恐嚇,但他不為所動,依舊寫了一篇篇內幕報道登在《郵報》上。由於社會輿論的壓力,當局被迫進行了追查,並將貪污受賄的官員繩之以法。
由於這件事,普利策被州長任命為聖路易斯市的三大警官之一。這一年他才23歲。他從身無分文來到聖路易斯,時間不長,就成了該市家喻戶曉的風雲人物。
但是政界畢竟非久留之地,普利策還是做起了自己的老本行。繼續干起了新聞,使別人驚訝的是,他不僅是個好報人,也是個生意家。他在拍賣場中買下了一家報社,轉手又賣給了當時的新聞業巨頭麥克拉,凈賺了2萬美元。
「煽情主義」大行其道,普利策玩轉新聞界
更大的機會來了,1878年,普利策發現聖路易斯的一家老報——《聖路易斯快報》因經營不善,正打算出售,他便以2.5萬美元買下《快報》。31歲的普利策終於有了屬於自己的報紙,雖然這家報紙發行量只有24份。
為了改變它的老面孔,普利策把它改名為《聖路易斯快郵報》,他在新報紙頭版刊出了發行宗旨——本報除了人民之外,不為任何政黨服務;本報不是共和黨的發言人,只報道真實的一切;……本報將攻擊一切罪行及腐敗行為……
《快郵報》面向廣大市民,每日刊登一些和市民息息相關的報道,以及市民喜聞樂見的文章和圖畫,受到市民喜愛,發行量直線上升。普利策還喜歡刊登一些發人深思及引起議論的文章,像一篇與稅收有關的文章就是個例子。它刊登了有錢人和大商人所繳的稅額,以及工人和小生意人繳稅的資料。讀者可以清楚地看出,有錢人付的稅很少,窮人反而繳得比他們多。這篇文章一見報,不到幾小時,報紙就被搶購一空。普利策把最後一張報紙釘在報館門口的櫥窗里,他自己則躲在一旁,靜聽擁擠的讀者對報紙的反應。
在普利策的努力之下,他的報紙諷刺自滿、抨擊懶散;他的報紙充滿了有趣的情節,迎合商人、工人和主婦們的口味;他的報紙洋溢著嶄新的生命力。人們說,這種生命力就是普利策創立的「煽情主義」。於是這個新生的報紙很快發行量直線上升,超過了當時市內的喉舌——《共和主義者報》。
小貼士:什麼是煽情主義?
「煽情主義」指為了爭取大眾,媒體工作者迎合大眾的實際文化水平及閱讀情趣,供給識字不多的讀者們大量的刺激性的、粗淺易懂的新聞消息;為了方便大眾,媒體工作者會把報刊編排得醒目悅人,以便在激烈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當時的政黨報刊致力於政治鼓動、理論宣傳,維護各黨派自身的利益,其政論文章冗長艱澀、枯燥無味。而奉行「煽情主義」的報刊則把受眾群體定位為大眾,用及時的、多方面的、聳人聽聞的新聞來適合當時絕大多數讀者的口味。
普利策的「煽情主義」吸引了讀者,同時也招致了一些報界同行的嫉恨。《環球民主報》帶頭攻擊《快郵報》是「虛假地編造,卑劣的煽情主義」,其他一些報紙也紛紛追隨。普利策一點也沒有被它們的聲勢嚇倒,他在一封答覆信中明確地表達了自己的態度:「我們的報紙的確不拘一格,但它是當今世界上旗幟最鮮明的道德代言人。罪惡、卑鄙和腐敗最害怕的就是報紙,因而任何法律、倫理和規章制度都無法與報紙相比。

1882年普利策的報紙進行得很順利,正當他和家人準備去加利福尼亞度假的時候,報社出了一樁轟動全市的大事,一個名叫史列貝克的律師被登在報上的一篇對他不利的文章所激怒,就帶著槍到報社來滋事,總編輯柯克里為了自衛,開槍將他擊斃了。
普利策只好離開這裡,來到紐約這個大都市,重新開闢一片新天地。
《世界報》興起美國
這時的紐約已和他剛從騎兵退伍時大不一樣了,已成了一個相當繁華的大都會。為了能在紐約立足,普利策認為還是辦報好。於是他買了一家負債纍纍的《世界報》。
1883年1日一張新《世界報》印出來后立刻引起了一陣騷動,許多報社的編輯們看了都大搖其頭,認為這種報紙在紐約是行不通的。但是它每星期都發表由普利策親手寫的社論,社論說出了勞動者的心聲,對紐約的顯貴們發出猛烈的抨擊。
普利策果斷的改革措施和「煽情主義」的辦報方針,使《世界報》在短時期內獲得了巨大的成功。普利策接手3個月後,該報發行量就由原來的15000份上升為39000份。
普利策的突然闖入,打破了紐約報界維持多年的平衡。《紐約時報》、《先驅報》、《論壇報》等大報紛紛降價銷售,企圖擠垮《世界報》。但這絲毫無損於《世界報》。
普利策還利用報紙這個陣地,支持克利夫蘭參加總統競選。《世界報》列出四個支持他的理由:(一)他是個老實人;(二)他是個老實人;(三)他是個老實人;(四)他是個老實人。
1883年在普利策和《世界報》還發起迎接自由女神像籌款運動,為自由女神順利竣工做出了巨大貢獻。《紐約世界報》和普利策為此贏得美國民眾的尊敬和愛戴。
後來短短的幾年內,《世界報》成了全美國新聞界的泰斗,它所帶來的震撼,使人不得不對它另眼相看。
普利策最為人知的貢獻是為美國報紙奠定了各項專欄等模式,當時報紙開始啟用漫畫並蔚為風尚,著名漫畫有黃童子(Yellow Kid),是世界第一個彩色漫畫,成為黃色報紙的起源。
1901年普利策對競爭已感厭倦,而將世界報中最受人攻擊的黃色部分取消,黃色新聞風潮遂逐漸衰落。
記仇大王普利策
在美國新聞界取得重大成功后,普利策便籌劃蓋一座大廈。他買下的那塊地皮,就是當年退伍時身穿舊軍服被有錢人看不順眼,連擦皮鞋的都攆他走開的那座法國旅館所在地。
1980年10月,紐約最高的一座大樓——新普利策大廈完工了。這是座20層樓的建築物,地下室用來做印刷廠,一樓為營業部,二樓至十樓為出租的高檔寫字樓,十樓以上為《世界報》樞紐中心。
鍍金的圓形頂樓是普利策的辦公室。第十一樓是漂亮的卧室套房,專供加班不能回家的編輯使用。建這座大廈,普利策沒有分文債務,這座價值200萬美元的大廈完全屬於他個人所有。
這座20層大樓高309英尺,是當時紐約市最高的建築。它俯視著低矮的《太陽報》大樓、《時報》大樓和《先驅報》大樓,它成了普利策戰勝對手的象徵,也是《世界報》永久的自我宣傳廣告。
棋逢對手
1895年普利策的事業如日中天的時候,一個來自加利福尼亞的年輕人以18萬美元買下《紐約新聞報》,闖進了紐約報業界。他就是後來建立了報業帝國的赫斯特。
赫斯特不像普利策那樣白手起家,他從父親那裡繼承了數百萬遺產。他在競爭中有堅實的財力支柱。他模仿普利策的手法,也用煽情新聞來爭取讀者,擴大發行量,但卻比普利策做得更刺激、更過分,在《紐約新聞報》上,充斥著各種犯罪、暴力、騷亂、災禍、色情等新聞,把煽情新聞推到了史無前例的登峰造極的程度。
不僅如此,赫斯特還挖空心思採用高薪挖人的手段從普利策手下挖走了不少骨幹編輯記者。1896年赫斯特派人暗中與《紐約世界報》星期日版的編輯人員聯繫,高薪請他們離開普利策來為赫斯特辦報。普利策聞訊后立即開出和赫斯特同樣的高薪挽留這些編輯人員,但是赫斯特馬上又再度提高薪金。於是24小時內,《紐約世界報》星期日版的全體人員投奔了《紐約新聞報》。
但這時的普利策已經心有餘而力不足了,他的健康在不斷地惡化。他在自己的遊艇上週遊世界,希望可以逃避病魔的侵襲,然而,1911年10月29日,這位與抑鬱症和精神苦惱鬥爭了22報界奇人終於走完了他人生的旅程,享年64歲。
他死後,最大的競爭對手赫斯特也不禁寫下這樣的讚美言辭:「一位美國和國際新聞界的傑出人物已經去世,在國家的生活中和世界的活動中的一支強大的民主力量已經消失;一種代表民眾權利和人類進步而一貫行使的強大權力已告結束。」
不能出售的《世界報》
普利策在他的遺囑中規定:世界報永遠不得出售。他去世后,後人遵照他的遺囑,於1912年捐贈250萬美元給哥倫比亞大學,創建美國第二所新聞學院,並從1917年起設立普利茲獎(Pulitzer Prize),每年一度頒贈給美國新聞界和文學界在小說、詩歌、傳記、歷史、戲劇、音樂、新聞採訪報道有卓越貢獻的人。
但是,在1931年,普利策的兒子赫伯特在經濟大蕭條時把《世界報》售予斯克里普斯·霍華德。為此,赫伯特還專門聘請律師,經過一番頗費周折的司法程序,修改了普利策的遺囑。到了1931年,普利策花費畢生心血創辦的《紐約世界報》在經濟大恐慌的浪潮中宣告倒閉了。《紐約世界報》大廈也因為修路而被拆除。如今只有《聖路易斯快郵報》還掌握在普利策家族手中,並且依然是美國最有影響力的大報之一。

活在別人的掌聲中,是禁不起考驗的人。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2 03:4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