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投資人眼中的網際網路創業挑戰和投資選擇

[複製鏈接]

6224

主題

1萬

帖子

3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3073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2015年07月26日 07:58
來源:南方都市報



傅哲寬:啟賦資本創始人,達晨資本原合伙人

在傳統工業時代和農業時代,大家做事情都是基於實實在在的事物,機器、廠房、產品、市場和渠道,但是在網際網路時代不一定,因為所有的東西都不一定要自己做。一個簡單的例子,蘋果公司現在做的只有兩件事,一個是品牌,一個是產品設計,而生產、銷售等所有都是鏈接外部資源來做,或者外部關係來做,比如說生產是富士康來做,而且它所有的零配件、所有的技術也不是自己的,也是對外組合過來的,基於這個關係的鏈接能力顯得很重要。

移動網際網路改變時代

在傳統工業時代和農業時代,大家做事情都是基於實實在在的事物,機器、廠房、產品、市場和渠道,但是在網際網路時代不一定,因為所有的東西都不一定要自己做。一個簡單的例子,蘋果公司現在做的只有兩件事,一個是品牌,一個是產品設計,而生產、銷售等所有都是鏈接外部資源來做,或者外部關係來做,比如說生產是富士康來做,而且它所有的零配件、所有的技術也不是自己的,也是對外組合過來的,基於這個關係的鏈接能力顯得很重要。

網際網路時代講究的是長板理論,而傳統工業時代是木桶原理。所謂木桶原理,就是你這個企業就像是一個木桶一樣,木桶最短的板決定了可以盛多少水。但是在網際網路時代講究是長板,就是你將自己的優勢做到越長越好,短板就通過鏈接的方式,通過外包的方式完成。網際網路時代是信息充分對稱的時代,而且可以讓你在全世界跨時空整合資源,你可以通過網際網路迅速找到所有需要的資源,所以只需要做長板,這是鮮明的時代特徵。

網際網路世界的社群也非常重要,很多東西做得非常好,其實都是基於社群,比如說雷軍做的小米手機,他有他的米粉世界,有幾千萬米粉所以支撐了小米手機王國。比如羅振宇的邏輯思維,羅振宇做邏輯思維實際上就是做一個產品,建立了社群,然後通過社群做商業模式,大家都信任邏輯思維、信任羅振宇,所以願意購買他的產品。

過去工業時代只關注產品的功能,關注產品的性能,而到了網際網路時代,做任何產品,講究跟消費者之間的互動,強調體驗,你的產品要跟消費者之間有互動,他要有非常強的參與感或者體驗感,這就有情感的因素在裡面。

還有一個大的特徵,網際網路創業的人應該會有一個鮮明的感受,這個時代的特徵就是低毛利,甚至是零毛利時代,按照成本價進行銷售。那麼是怎麼賺錢呢?比如說小米做手機,不靠手機賺錢,但是靠其他的,比如說靠軟體,靠米優社區,在上面賣遊戲或者其他東西,是可以變現的。大家可能經常聽到一句話,羊毛出在豬身上,利潤可能不一定來自現在做的事情,而是其他的方式。而且不僅僅是在線上,線下也是如此,中國現在有很多教育培訓機構,培訓機構過去是靠培訓賺錢,但是現在靠培訓賺錢已經越來越難,培訓不賺錢,靠什麼賺錢呢?靠金融。它將學員匯聚在一起,學員對他們有很高的認同感、認知以後,就交給P2P,比如說我們這樣的私募股權投資、風投等,未來會產生非常大的效益。線下大家有這樣的思維,可能也是羊毛出在豬身上,本身做的事情不一定賺錢,但是要想好變現的方式。京東做電器貿易利潤非常低,它的利潤現在來自金融,70%的利潤來自金融,通過金融來賺錢。

工業時代有一年規劃、二年規劃、三年規劃,然後按照規劃做好預算、做好執行流程。但網際網路時代不能這樣了,因為變化太快,可能你只能看到三個月的時間,可能一兩個月變化都非常大。這個時代是充滿不確定的時代,是不可知的時代。面對不可知時代其實也是有辦法的,長期我不可預測和規劃,但是短期,很短的時間內我可以不斷通過市場的反饋,還是可以獲得短期的認知,然後不斷地優化自己,即使一點點有關未來的信息也是非常有價值的。我們要做好市場的反饋。設計微信的張小龍說,對網際網路產品來說,我們自己其實也不知道兩個月之後會發生什麼事,會變成什麼樣子,因為這兩個月我們的認知會發生很大很大的變化,所以我們不能拋開兩個月之後的認知而來規劃自己的產品。這就是張小龍對微信的看法,大家可以看到微信在不斷地升級和變化,但是這個變化很有可能是用戶自我創造帶來的,用戶在使用微信的過程中就會促進微信的發展,是一個自我生長的過程。

另外,企業過去都有一整套嚴格的科學管理體系,現在網際網路企業其實是可以自組織的,首先就是公司要扁平化,層級越少越好。現在韓都衣舍,是網際網路品牌,做了兩個實驗,按照傳統工業時代從設計開始到生產、銷售,整個鏈條這樣來做,公司就是這麼做的,另外又做了一個實驗,分三個組,每一個組都做全流程,自己開發產品,哪一個產品在市場跑出來重點進行扶持,根據市場反饋一個月不行的馬上砍掉,組織形狀發生了很大變化,不再是過去的全流程,而是小團隊作戰的方式,而且小團隊的創意是自己的,什麼款式、什麼顏色都是自己決定,能不能跑出來就是市場說了算,這就是自組織。

網際網路也進入共享經濟時代,大家體會最深的就是優步了,進入中國時間並不長,但是發展速度非常快,這就是典型的共享案例了。優步沒有自己的車,也沒有一個自己的司機,也沒有一個龐大的團隊,車和司機其實都是社會上共享的,比如說我是開凱美瑞的,我願意用我的業餘時間加盟優步,那我就可以下載它的客戶端,然後我就可以接單了。另外還有社交場合,我是一個投資人,我想找創業者,優步的這個司機是創業者,我就可以點他的車,然後在車上跟他聊一聊,這就是社交的場景了。通過網路,人類已經進入共享經濟時代。

網際網路創業的具體挑戰

中國處於非常好的時代,但是也是挑戰性特別大的時代,好的時代就是現在政府提出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政府的支持特別大,現在像我們這樣的投資機構也是越來越多,兩三萬家,越來越容易拿到錢,民間的機構也越來越多。但是挑戰是做的人太多,年輕人創業我估計80%都是扎堆在網際網路中,而且每一個細分方向都有很多團隊在做,產品更新速度越來越快,你的公司如果沒有能力不斷刷新自己,很有可能就很快被時代淘汰掉。

具體的挑戰我在這裡給大家介紹幾個方面。首先就是在創業的時候創業方向的選擇,你要做哪一個方向、選哪一個市場來創業,這一點很重要,一旦你一開始選擇不對的話,你到後面就會非常被動。網際網路領域基本上已經形成了很多巨頭,B A G、360、58同城、滴滴、快的等等,我們要在巨頭林立的網際網路叢林里怎麼找自己的方向?一個朋友問我,做一個小眾市場有沒有機會?其實任何新興市場都是從小眾市場起來的,如果你做主流市場的話,直接跟大公司競爭,是非常難的事情。從硬碟的發展歷史來看,一開始大型計算機時代14英寸硬碟,計算機是從大型、小型、台式、攜帶型計算機,再到移動終端手機等等的過程,相應硬碟市場也是從大到小一直在演化。美國有一家公司,一開始也是做大的硬碟公司出來,大型計算機市場的硬碟,需要14英寸的硬碟。後來公司小團隊研發出來8英寸硬碟,容量不高,體積小,但是因為毛利不高,形成不了批量,當時主要是大型計算機,團隊就問老闆說我們現在開發出8英寸硬碟公司需要嗎,老闆就問銷售,銷售就問客戶IB M,你們需要不需要8英寸硬碟嗎,回答說不需要。銷售反饋給老闆,老闆就告訴這個團隊,團隊就自己出來了,專門做8英寸的硬碟,賣給做小型計算機的,後來,隨著小型計算機不斷發展,做8英寸硬碟的團隊慢慢做大,因為小型計算機市場也在擴大,所以它成為主流市場。

現實環境中創業小公司的選擇,67%都是選擇了成熟市場,因為這個市場可知、容量大、毛利高,但是小公司在這個市場創業的成功率特別低,只有6%。選擇新興市場或者是邊緣市場、小眾市場創業的公司只有33%,但是成功率非常高,有37%。

當今社會的商業主流是什麼呢?是打補丁還是換操作系統,如果我們做打補丁的事肯定很難發展起來,我們要做就做換操作系統的事,破壞性的創新,所謂顛覆式創新。

前一陣子我們投了一個天使項目「跟誰學」,陳向東是從新東方出來的,是新東方的執行總裁。他自己創業選擇了跟新東方完全不同的路,當時我們投他的時候,他就是要做網際網路的教育培訓平台,只做品牌不做內容,老師的收入百分之百屬老師,他不養老師、也不招生,所有的內容都是老師自己產生的,現在平台上有15萬老師、1萬家機構,每天的交易流水也過了300萬,所有的事情都是別人做,他只是做平台,這就是做不同的事。

挑戰之二就是破局點。你切入的產品一定是市場的剛性,一定是痛點,這個市場沒有被主流滿足,你要找到這個點開發產品,可能成功率就會大很多。比如說「寧遠科技」是我們做的天使項目,這個老闆是做醫療的傳統軟體,醫院感染系統,他想切入到網際網路移動醫療中去。因為他是從醫療體系出來的,他清楚自己不是做簡單的社區,而是要做老百姓最痛苦的事,這就是掛號。很多人都有這樣的體會,為了掛專家號凌晨四五點跑去排隊,這是很痛苦的事,確實也是看病的痛點。他和醫院合作,2012年開始做,一開始很難做,醫院很難接受這樣的產品,他就開發了醫院的自動排班系統,免費送給醫院使用,有了這個排班系統,醫生的上班時間就清楚了,然後我再將移動端的掛號和排班系統對接上,這樣就可以掛號了,因為在現場掛號也是用這個系統,移動端也是通過它來掛號。通過這樣的好產品切入到醫院,醫院慢慢開始使用,使用之後效率大大提高,然後通過案例說服更多的醫院。現在平台上有30多萬家醫院,使用它A PP的醫生都有五萬個。然後病人就上來了,病人就是會員,現在會員也突破了三千萬。

大家在做產品、在做破局點時一定要貼近用戶需求,一定要用產品去試,邊干邊試,只有試了才知道市場的溫度,才知道用戶到底喜歡怎樣的產品。比如說小米手機推出第一款時並不知道市場會有那麼大的接受度,能夠接受它的產品,它也是不斷的一代二代三代四代,快速地迭代。產品不是規劃出來的,大家不要閉門造車,產品本身是種出來的,產品本身就是生命體,不是規劃出來的,產品是演化出來的。

第三個大的挑戰就是執行力。一個細分行業有幾百家團隊在做,大家的商業模式幾乎都一樣,也沒有什麼技術門檻,靠的就是執行力,也就是你的網際網路運營能力,或者線下運營能力,這是網際網路創業非常大的挑戰。執行力已經成為創業團隊的核心能力,分為幾塊,一個是線上的運營能力,一個是線下的運營能力,還有就是社群運營能力。我們投了一家公司「考拉先生」,做的就社區O2O,他不是第一家做的,最早做的拿到一個億投資,因為線下運營能力不強很快就縮回去了。我們接手后,很快做了二千多個社區,而且很快將流量做起來了。線下運營能力就是讓用戶上來之後對你的產品形成高黏度,對你這個平台產生依賴性。

投資人是怎麼選擇投資的

投資就是投人,比如說我們投「跟誰學」,開始都沒有商業計劃書,當時就是三個人,一個是陳向東,另外兩個人是百度出來的,我們當時覺得這個團隊非常好,而且我覺得是我做了十幾年投資很少遇到的團隊,當時開價也很高,但我們還是投了,因為確確實實這個團隊非常好,陳向東本身的教育培訓行業的背景,他的經驗、他的資源,另外團隊也是複合型的,那兩個人也都是牛人,卻和陳向東處得很好,這也是我們為什麼要投的核心原因。當然我們也投草根團隊,投了不少,也是有一些選擇標準,在網際網路領域我們投的核心帶頭人不是技術大佬,而是產品經理。我們要投產品經理,只要有很強的產品設計能力。為什麼產品經理很重要,因為依據產品後面還可以開發出很多產品,這就是產品經理的優勢,能夠不斷地演化自己的產品。要有持續創新能力,這是快時代,沒有持續刷新自己的能力,很有可能就被市場淘汰掉。

另外就是情懷了,要有產業抱負,想做出一件大的事情,這種創業者我們是最喜歡的。我就投過了一個草根的,這個創業者我投的時候才25歲,北大讀了一年就輟學創業了,基本上也是白手起家,做網路遊戲加速,他做了一個網路遊戲的加速平台,遊戲玩家在這個平台上玩比廠商平台上玩,要快3-5倍,玩家的感受非常好。高端玩家付費,每個月給這個平台80塊錢。公司2012年就在排隊,排到今年上市,上市之後連續20個漲停板,也變成了中國A股最高價股,最高時接近300塊錢。所以不一定是高大上的團隊有機會,草根團隊也有機會,只要能夠做出好的產品,好的產品是成功最主要的因素。

另外我們選擇的公司也希望是指數式增長模式,而不是線性增長模式。網際網路創業一定是講究三個字:爆發力,你的爆發力強不強,如果爆發力不強投資人沒有興趣,爆發力強才有可能獲得投資人的青睞。當然所說的爆發力,不是說我今天投給你明天就爆發,可能也要經過慢熱的階段,然後到臨界點才能夠突發的指數式增長。

整理:南都評論記者余遠環
世人皆醉我獨醒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19:3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