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西方「元老」同中國熱烈擁抱的啟示

[複製鏈接]

3

主題

3

帖子

53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5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snxvmo 發表於 2015-10-23 10:5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snxvmo 於 2015-10-23 11:04 編輯

    上世紀五十年代中國搞「大躍進」的時候有個口號,叫「超英趕美」,為此中國各地土法上馬大鍊鋼鐵,糧食生產「放衛星」,還是沒能如願。幾十年後的今天,英國上下盛情接待中國國家元首並且隆重宣布兩國關係的「黃金時代」已經到來時,中國GDP總量已是英國三四倍。按一個粗略的標準衡量,「超英」大體做到了,儘管中國人的實際生活質量還遠遜於英國人。
  中英兩國這次簽了400億英鎊大單,其中包括中國公司加入英國核電站建設項目,而且倫敦將成為香港之外最大的人民幣離岸中心,英國還放寬了中國人赴英旅遊簽證的年限。加上英方對習近平主席令人炫目的最高規格接待,特別是中國國家元首首次到英國國會演講,讓人相信中英建立全球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的確不是空話。
  英國向中國人展現了西方世界迄今最熱情洋溢的面孔。很多人相信,這是中國擁有了強大力量的結果。然而仔細分析,事情又似乎不那麼簡單。

  倫敦與北京張開臂膀熱烈擁抱,首先證明了西方作為壓制中國崛起的經濟聯盟即使存在,它的鬆散聯繫也早已被中國瓦解。經濟上的「西方」概念十分勉強,它相對開放,離心力比向心力多,因此不足以構成對中國的挑戰。
  軍事上的「西方」要真實一些,有個北約做內核。但由於中國地處東方,西方對中國的軍事壓力也不像檢閱場上的方陣那樣整齊。中國面對的主要軍事壓力是美日同盟,後者在試圖把一些中國周邊的中小國家也拉上,形成一個威懾中國的大雜燴。
  由於中國經濟發展支持了軍力構建,我們面對的軍事壓力既現實,也不再那麼緊迫。中國有足夠能力保衛自己國家安全的信心正逐年增強。
  無論經濟上還是軍事上,英國都像是離開了有可能威脅中國的那個「西方」。它受中國發展的吸引,明確要做我們的朋友和夥伴。而英國是西方世界標準、重要的一員,它與中國攜手步入「黃金時代」,有著強烈的示範意義。
  然而到了意識形態上,舊的分界線又倏然在中國與西方之間畫出來。當發生「人權」等意識形態及價值觀衝突時,英國和德法等同樣大力發展對華關係的國家又站到了「西方」的隊列中。即使英國政府態度溫和,該國一些社會力量也會表現活躍,與美歐的各類政治力量聯手,向中國發難。
  外部意識形態壓力成為當下中國最棘手的問題之一,它對中國國內的價值觀糾紛頗具影響,共同構成中國國家治理的重大挑戰。中國主流社會如今從西方感受到的「敵意」大概有一半以上來自意識形態方向,其次是軍事壓力,經濟壓力最小。
  價值觀認同是二戰之後西方世界最為突出的紐帶,但英國的例子以及德法向中國的靠近都表明,這個紐帶也不是萬能的,它代替不了西方諸國的實際利益,因而它提供不了把西方整個凝聚起來對付中國的動力。
  價值觀分歧是中西之間當下和今後最深層的差別之一,中西大概都沒有錯,重要的是雙方相互尊重,互不試圖改造對方。
  西方在意識形態領域一直對華帶著傲慢與偏見,甚至表現得咄咄逼人。然而我們的這一感受深,也有部分原因在於我們自己的社會不夠團結,內部分歧多,容易有受到外來威脅與挑釁的不安全感。
  英國是中國找回更多自信的地方,它像一面鏡子讓我們看到自己的變化,也告訴我們外界可以聯合起來對付中國的時代即使真有過,也已經結束了。但事情還有個尾巴,那就是解決中西意識形態之爭,前方還有漫漫之路。
  然而成就和希望要比困難與不確定性大得多。想想過去西方鐵幕一般的壓力,對比今天陰晴不同、時陽時雨的「新西方」,可以看清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已經向前走了很遠。我們幾乎已經掌握了下一步怎麼走的主動權。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7 16:3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