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虎媽」「狼爸」從何而來

[複製鏈接]

6167

主題

6227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164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ANTti 發表於 2015-10-21 10:5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教育部日前下發的一紙「指導家庭教育」的意見引發廣泛討論。該意見指出,家長要嚴格遵循孩子成長規律,對孩子因材施教。切實消除學校減負、家長增負,不問興趣、盲目報班,不做「虎媽」「狼爸」。

  規勸家長不做「虎媽」「狼爸」,教育部的這則指導意見顯然有著極強的現實針對性。一些家長在教育孩子時出現了諸如「缺教少護、重智輕德、重知輕能、重身體健康輕心理健康」等問題,這是真真切切的現實。這些問題究竟源於何處?除了家長本身對家庭教育認知不足之外,更深層次的原因,恐怕還在家庭之外。

  剖析教育部下發的這則指導意見,指向之一是,家長如何提高家庭教育的有效性,配合學校做好學生的減負工作,在培育孩子的過程中,要嚴格遵循孩子的成長規律,不拔苗助長。問題是,現實中那麼多「虎媽」「狼爸」,他們到底是主動選擇還是被動選擇呢?

  對於中國的絕大多數家長而言,他們都指望通過教育讓孩子擁有更好的未來,教育是實現階層上升的主流渠道。現實的遺憾在於,教育資源的不均等在小學階段就開始顯現。有「門路」的家長想方設法讓孩子擇校進入教育資源更好的學校,而大部分家長只能通過不斷給孩子上課外輔導班來增強孩子的競爭力。現實的殘酷在於,如果沒有更優秀的成績,就無法接受更優質的教育,沒有更優質的教育,可能很難有更美好的未來。這是我們面臨的教育環境,也是現實的社會環境。所以,儘管教育部門三令五申「減負」,但這些年減負的效果並不明顯。

  教育理念和教育現實的脫節,讓更多家長選擇做「虎媽」「狼爸」。道理很簡單,教育部門呼籲減負,對於家長和學生來說,判斷很簡單:如果所有人都減負,大家站在同一條線上;如果其他人減負你增負,你將取得相對優勢;其他人增負你減負,你就會處於弱者地位。權衡利弊之後,家長還會讓孩子減負嗎?家長們比誰都清楚,優質的教育資源永遠是相對少數,差異化永遠存在,所以減負令天生不足。教育部門可以通過行政命令讓學校「減負」,卻無法「命令」家長,只能規勸,而家長寧可相信增負可以保證孩子的競爭優勢,情願扮演「虎媽」「狼爸」。如此一來,學校減負、家長增負也就不足為奇了。

  孩子的興趣、心智,以及人格培育,是他們成長中不可缺少的元素,家長們也都明白,成績之外的這些元素都是孩子的軟實力。然而,在現實教育中,這些「軟實力」又很難真正轉化成升學的砝碼。於是,學習成績便被優先考慮了。

  喊了多年的「減負」始終無法真正落地,反而催生了越來越多的「虎媽」和「狼爸」,弔詭窘境背後的真正根源還在於教育資源不均衡,以及應試教育不曾被瓦解。如果教育行政部門始終不能正視現實社會中那麼多「虎媽」「狼爸」到底從何而來,為何而去,那麼,這一紙「減負」意見最終不過只是一紙意見,雁過無痕,葉落無聲。除了輿論喧囂爭論一番,別無他用。

活著就要用力的笑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1 14:4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