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一句承諾 一生守護(組圖)

[複製鏈接]

6167

主題

6227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164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ANTti 發表於 2015-10-21 09:1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志願者鄧麗娜給庹長發播放京劇《關雲長忠義千秋》選段。

  

  庹成拿出父親庹遠倫的身份證照片以及大伯庹世發當年從湖南寄回來的照片。

  

  戰友1949年去了台灣,委託他照顧妻兒,他說:「你去一年,我照顧一年……你去一輩子,我就照顧他們一輩子」 一過就是66年,他照顧嫂子一生,自己終身不娶。

  湖南省邵陽縣仁濟醫院5樓38床,91歲的老人庹長發一邊輸液,一邊雙眼微眯,津津有味地聆聽著身邊志願者用手機為他播放的京劇選段《關雲長忠義千秋》。

  「非是關某敢斗膽,怎不知軍中無戲言,穩坐山頭請觀看,即刻立功尋兄還。」飾演關羽的著名京劇藝術家王金璐提嗓唱起,庹長發便隨著這一唱段,不時微微點頭擊節。

  在一旁的志願者們看來,這個將關雲長視作為人處世楷模的老人,其大半生的經歷,絲毫不遜於兩千年前千里送皇嫂的關羽……

  諾言

  照顧嫂子和兩個侄子一生

  庹長發,又名庹世發,1924年生,彭水人。1938年,年僅14歲的庹長發在山裡割草喂牛時被抓了壯丁,18歲時編入部隊。黃埔十四期的國民黨軍官易祥(字梓卿)見他年紀小,為人又忠厚老實,就將他留在身邊做了勤務兵。

  1949年,易祥隨國民黨敗退台灣。臨行前,他將妻子陳淑珍與兩個年幼的兒子易浩光、易浩明安頓在了自己的老家——湖南省邵陽縣黃亭市鎮黃泥村上首江組。易祥囑咐庹長發好好照顧自己的妻小,等時機適宜后再來接家人去台灣。

  庹長發應允了。他認為,從軍多年來承蒙易祥照顧,才並肩從槍林彈雨中走了出來,他心裡早已把1919年出生、長他5歲的易祥,當成了親大哥。他對當年已任騎兵團長的易祥允諾,不讓嫂夫人和兩個小侄子受到欺負,「你去一年,我照顧一年;你去十年,我照顧十年;你去一輩子,我就照顧他們一輩子。」

  易祥這一走,真的就是一輩子:他在台灣另行娶妻生子,直到1988年因病去世,也沒能再回過湖南老家。2009年,陳淑珍過世,但庹長發仍然與兩個侄子及其後人常住在邵陽,堅守著自己的承諾。

  稱呼

  被照顧的兩個侄子稱其滿叔

  「從1949年算起,滿滿與我們一起生活已經66年了。」昨天,一直守在38號病床邊的短髮老人易浩光介紹。「滿滿」這個稱謂,從邵陽地區方言「滿叔」而來,意指最小的叔叔;較之於後者,使用了重疊詞的前者更為親切。

  易浩光、易浩明分別生於1947、1948年。「按照當時國民黨的規定,父親是可以帶三個人同去台灣的。他當時決定要帶一名副官,剩下兩個名額,一個是母親一個是弟弟,準備把我留在這裡。」易浩光回憶說,母親陳淑珍堅決不同意骨肉分離,於是才有了母子三人留下、庹長發允諾照顧的情節。

  踐諾

  最困難時自己餓肚子糧食給他人

  66年間,庹長發吃了不少苦。易浩光的妻子陳四妹記得:「以前還沒蓋這麼好的樓房,全家就擠在7-8平方米的小房間內,滿滿為了不打攪我們一家人,就一個人住在旁邊的一間潮濕、陰暗的危房裡。」

  「上世紀60年代初期沒糧食吃的時候,滿滿好不容易找到點吃的,先想到的就是我們兄弟和母親。他自己要麼不吃,要麼就去找些樹皮、草根充饑。」在易浩光印象中,庹長發還曾將他自己穿的解放鞋硬套在易浩光腳上,並用繩子橫向將鞋與浩光的小腳綁緊;而庹長發自己,大多數時間都是赤著腳,包括務農耕田。

  1958 年,因為大鍊鋼鐵,庹長發身體吃不消,整個人骨瘦如柴。但對他而言,吃苦不可怕、沒東西吃也不可怕,可怕的是被人誤解和排斥——1964年,當地生產隊搞社會教育,陳淑珍母子被調查出有台灣關係,加之以前所屬的地主成分,庹長發因此受到牽連,「有人問他一個外姓人為啥一直住在黃泥村,為啥自己是貧農身份卻偏要一直與地主階級一家不願分開。」

  庹長發當時是要被遣返回四川的,但他竭力想繼續留在邵陽完成未盡之諾言。而這時,陳淑珍勇敢地站了出來為他辯護,稱丈夫易祥不可能再回來了,她早已把庹長發當作一家人,會一直一起生活下去。

  情感

  嫂子終歸是嫂子,一生不娶親

  然而沒想到,1979年,陳淑珍卻突然收到了易祥從海峽對面「寄」來的家書——所謂寄,實際上是通過香港的一位戰友與陳淑珍母子取得聯繫,從最開始的每月一封到後來幾乎每周都有。其中一封信中,易祥寫到:「望吾兒能體諒母親的辛勞與庹世發叔叔的養育之恩,盼你倆能好好侍奉母親與善待庹叔叔。」

  一位在邵陽縣社保部門任職的志願者易紅林聽過一個方圓十里、上了年紀的人都知道的傳言:在台灣另娶妻子的易祥料知自己已無法再回大陸,於是託人帶信給庹長發,讓他與陳淑珍結合,一起好好生活。然而,庹長發自身的道德準則認定:「嫂子終歸是嫂子,不能做這不忠不義之事」,便予以回絕。

  易浩光、陳四妹夫婦不約而同的結語很能說明問題:庹長發與陳淑珍只是生活在同一個大屋檐下,沒有夫妻之名,也無夫妻之實,但因為長年的養育之恩,易浩光、易浩明也始終視他為父親,後來兄弟分了家,仍然輪流贍養庹長發。

  新聞現場之彭水

  彭水七個侄子侄女將去湖南認親

  昨日,「離開家鄉77年的老兵庹世發仍在世」的消息傳來,位於大山深處的彭水縣黃家鎮新家村一片沸騰。

  77年前的玩伴,小庹世發一歲的劉昌良老人顫巍巍地說,「這個人還在啊,照片里就是他,回來呀。」

  昨晚,庹世發的侄子庹文太和庹成告訴記者,21日,他們作為侄子侄女輩的七個兄弟姐妹將出發到湖南邵陽看望大伯。

  故里:比對三兄弟照片是一家人

  峰頭岩下的柿子樹,樹葉片片落下,枝椏上吊墜著紅彤彤的柿子。這棵生存了百年的柿子樹和旁邊的峰頭岩,是庹世發對家鄉殘存記憶里抹不去的印象。

  「六七十年代,我屋頭收到一封信,大人說是大伯寫的,隨信還捎帶了兩雙雨靴,那個時候家裡人才知道『失蹤』了三四十年的大伯在湖南。」昨日,庹世發三弟庹遠倫的兒子庹成說,但由於家裡人都不識字,且信上沒有留下詳細地址,無法聯絡上大伯。

  28年前,庹成突然收到了來自地址為湖南邵陽第五高級中學易東風的來信,信是別人代庹世發所寫,「我只記得信中有一句是,『非常想念家鄉的親人』,信里還有大伯的照片,搬了很多次家,照片我一直保存著。」

  昨日,記者看到的照片顯示,初春季節,稻秧剛插過,一個身穿深灰色衣服、腳穿解放鞋的老人,坐在田間地頭的四腳板凳上。

  「我接到信后,就打邵陽警方的電話,對方查了回復說沒找到『庹長發』。現在才知道大伯改名了。」庹成說。

  據庹家人介紹,庹家三兄弟小名分別叫:庹長發、庹潤發、庹百川。

  「你看我大伯和我爸爸、我三叔,從照片對比就是一家人。」庹世發二弟庹遠勝的兒子庹文太拿著照片對比著。

  28年前尋大伯未果,此後就斷了消息。前年和去年,庹世發的二弟和三弟也陸續去世。

  庹家的二弟和三弟留下了七個後代,他們中年齡最大的也當了爺爺。

  高大的樹木叢中掩蓋了峰頭岩,庹家的舊房也翻蓋成了水泥樓房。唯有門前那棵上百年的柿子樹依舊沒變。

  「我大伯肯定認得這棵柿子樹,我父親和三叔小時,這棵樹就是這個樣子。」庹文太說。

  歷史:77年前割草喂牛被抓走

  77年前,在黃家村這個遠離縣城的山村到底發生了什麼?

  昨日,記者找到了黃家村的最長者——91歲的劉昌良。老人拿著照片看了一陣,「這不是庹長(Zhang)發嘛。這個人還在?」

  庹世發和劉昌良只相差一歲多,加上兩人的母親都是趙姓,因此兩人自幼便耍得很好,「吃完早飯從他家門口壩子上一起趕牛放牛,割草。」庹家的日子在村裡是最苦的,庹父靠給人背罐罐掙錢,甚至庹母手指染疾無錢治療以至於爛斷。

  「當時抓壯丁,叫『三丁抽一、五丁抽二』,有錢人可以不被抓,專門抓我們這些窮人家的孩子。我大哥被抓了壯丁,再未回來過。庹長發被抓那天,我們害怕被抓走,都躲了起來,回來后就聽說他被抓走了。」劉昌良老人說著說著,眼睛濕潤了。

  庹家後人說,庹世發是在幫姑父割草喂牛時被抓走的。

  14歲的庹長發被抓走不久,父母相繼病故,只留下了七八歲的二弟和兩三歲的三弟,他們靠姑姑接濟度日長大成人。

  「大家都是九十幾的人了,見見面,也算是了了一樁心愿。」劉昌良老人說。

  進展:家人期盼大伯回家

  昨日,彭水烏江志願者協會會長唐建波告訴記者,該協會微信群上周六晚上加入了一個來自湖南邵陽的志願者,對方發了一條消息,讓幫助彭水籍的抗戰老兵庹長發(庹世發)尋找親人。

  第二天一大早,志願者協會會員庹征素對丈夫說,庹姓就娘家附近的人多些,就讓父親庹德林幫助打聽。

  庹德林是黃家小學的原校長,在當地有廣泛的人脈,「我想了一下,覺得可能是黃家村的,很有可能是庹成的大伯。」

  「湖南有個叫庹長發的人尋親,是不是你屋頭早年走出去的大伯哦。」庹德林問。

  庹成一下子愣了,幾十年的記憶似乎一瞬間湧入了腦海,「那有可能是,我大伯叫庹長發。」

  上午10時許,看著微信上的庹世發,庹成的眼淚一下子涌了出來,「是我大伯。」

  前天,找到親人的消息傳到湖南,老人被送到醫院做體檢但被下了病危通知書,但通過治療已有了較大好轉。

  昨晚,庹文太、庹成等庹世發的侄子對記者表示,「我們也希望大伯能回家,這裡是他永遠的家。如果大伯的身體不允許他回來,我們明天出發去湖南看從未見過面的大伯。」

  那麼多年過去了,庹長發是如何被媒體發現的?離別77年後的見面將是怎樣的場景?請關注晨報的後續報道。

  彭水黃家鎮新家村,庹世發的木屋老宅已被水泥樓房取代,唯有那一棵柿子樹仍枝繁葉茂,親人們熱切地期盼著庹世發歸來。

活著就要用力的笑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8 05:2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