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鄭劍:台灣變局與藝人「出走潮」值得思考

[複製鏈接]

1091

主題

1126

帖子

3721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大一新生(四級)

Rank: 5Rank: 5

積分
372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crn2005 發表於 2015-10-25 18:3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評社北京10月25日電(作者 鄭劍)日前,一個台灣的頭牌綜藝節目,在其收視率依然名列前茅的輝煌時刻,兩大台柱子蔡康永和小S(徐熙娣)突然傳出擬隱退、轉崗的消息,一時輿論嘩然。其深層次內涵值得思考。

  對於該事件,兩岸媒體高度關注,各方分析歸納起來,兩人異動原因主要有二:一是來自大陸的強大吸力。蔡康永在湖南衛視主持節目,7天7小時稅後所得高達800萬人民幣,而《康熙來了》的報酬是月薪260萬台幣,差別之大令人咂舌。二是節目本身前景黯淡。競爭壓力下,《康熙來了》收視率下滑難以止住,打烊收攤是遲早的事。至於蔡、徐兩人未來的生涯規劃,據說可能會聯袂在大陸開設新節目,依託《康熙來了》的創意智慧和11年多的經驗積累,面向龐大的大陸觀眾群,再創輝煌。真相究竟如何,答案有待事態的後續展開給出。

  此時此刻、夜深人靜,筆者思考這件事時,腦子裡突出閃現出兩個敏感話題:一個是2016這個敏感的年份,第二個是李嘉誠「撤資」這個敏感的事件。

  試想,假如2016年不放棄「台獨黨綱」的民進黨和頂著「特殊國與國關係論」炮製者頭銜的蔡英文上台,兩岸關係會如何變化?習近平總書記講的「地動山搖」會以何種方式展現出其全部含義?屆時,受到兩岸關係異動劇烈衝擊的島內娛樂市場將如何洗牌,會不會出現「大牌出走潮」;島內工商界、金融界,教科文衛等各行各業,會如何調整以適應兩岸關係的「新常態」?這是台灣人民和一切關心兩岸關係的人士不能不認真思考的問題。動蕩的兩岸關係、不確定的兩岸交流交往,必然影響到島內每個人的工作學習和日常生活,寶島台灣之小、兩岸聯繫之緊,已經不允許其中任何人無視兩岸關係的跌宕起伏了,蔡康永、小S是不是想到了這個問題?

  目前,海內外輿論多判斷,蔡英文和民進黨已經鐵了心,不會承認「九二共識」。一旦上台,將無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既有政治基礎,堅持「台獨」分裂基本立場;同時幻想兩岸關係波瀾不驚,國民黨執政時代和平發展的全部成果「照單全收」。這個可能性存在嗎?

  由此聯想到最近發生的李嘉誠「撤資」事件。按照李本人的解釋,其所有商業領域舉動,都是在商言商,經濟規律使然,不存在愛國與否的問題,況且他本人對祖國人民的關心從來沒有停止,有事實為證。筆者也認為,面對商人追逐利潤的動機,成熟的、法治的社會不必過於在意、指責。正如人民日報評論所言,資本的本性就是逐利而動,法治社會應當讓資本來去自由。那麼,從社會運動規律看,蔡康永和小S被議論中的新想法,是否與李嘉誠的選擇有異曲同工之妙?對於蔡、徐兩人的選擇,成熟的社會同樣不應尖酸指責,也不必深感興奮。他們二人作為娛樂界人士,對可能出現的后國民黨時代或「民進黨第二政權」時代,提前進行生涯規劃,未雨綢繆做出必要準備,是很自然的現象。

  假如蔡、徐真的「投奔」大陸的話,也是在商言商而已,與是否愛台無關,正如我們不必指責李嘉誠一樣。在台灣島內,據說「更愛台灣」的民進黨高層人士還經常「深入敵後」,到大陸找機會,更何況非政界人士了。面對巨大的文化創作資源、市場空間、預期收益和個人影響潛力,誰能不心動,坐困小島終究不是有志向藝人的主流想法。

   文化,包括綜藝節目的影響力,從來都是以經濟實力為後盾的,歷史上還沒有一個地方在經濟實力沒有強大起來的時候,其在文化上能佔據領先地位、藝術上能獨佔鰲頭。兩岸藝術的影響力此消彼長,就是這個規律使然;將來《康熙來了》真的變相走向大陸,也是規律使然。看今朝,大陸人民一度趨之若鶩的台灣電影消失了,代之以美國大片、大陸原創;電視劇消失了,代之大陸作品逆襲上島、廣受歡迎;綜藝節目式微,代之以大陸高質量產品強力競爭、勢頭高漲。《康熙來了》及其團隊發展軌跡的變遷,反映的是兩岸關係的大趨勢。

  行文至此,筆者想提醒島內部分人士:選舉是一時的,利益是長遠的,急功近利沒有深謀遠慮好,坐井觀天可能做出錯誤選擇。你想過沒有,2016年1月16日,當投完「換黨換人」激情的一票后,第二天你一定會重新思考未來的學習、工作、事業和生活,會不會茫然?與其事後茫然,不如事前想好。如果蔡康永、徐熙娣堅持到《康熙來了》走到日薄西山的那一刻,一切污水就會向他們潑來,他們也就沒有大籌碼開創新生活了,他們是明智的。筆者預計,不但蔡康永、小S,隨著選舉的臨近,可能會有越來越多的各界人士,即便像蔡康永、小S這樣處於人生和事業巔峰者,會選擇轉場,或者對選票投向做出更為理性的思考,因為他們依稀望見了天際線上夕陽西下的景象!

  一個掙扎求變的國民黨,一個主張「台獨」的民進黨,還有乘隙而入的「第三者」,究竟選擇哪一方,與每個人的利益關係不小!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31 01:5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