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明朝宮廷為何多為高麗妃子?(組圖)

[複製鏈接]

6167

主題

6227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164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ANTti 發表於 2015-10-19 11:1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在整個「大長今」所處的朝鮮時代,中國和朝鮮之間有很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事情。明朝永樂、宣德兩代皇帝各有八位朝鮮妃嬪;在明宮中作侍女、女史的朝鮮女子,永樂朝二十二人,宣德朝十六人;而明宮中朝鮮的歌舞藝人、廚師,單是宣德朝就有一百多人。這些朝鮮女性將自己家鄉的文化風俗,包括語言、飲食、服飾、歌舞藝術、風土人情,帶到中國宮廷,為促進兩個民族的文化交流和增進兩國政府和人民的友好關係,起到十分重要的歷史作用。

  明朝的永樂皇帝、宣德皇帝,都有多位朝鮮妃嬪,有的甚至活到公元1482年之後。正德後期,明武宗到朝鮮選妃,一時間鬧得舉國不寧。這些事實,在中國史書上甚少記載,但在當時朝鮮官方文字漢字寫成的《朝鮮李朝實錄》及《高麗史》中,卻有原原本本、完完整整的記錄,連皇帝的「口諭」都保存著大白話的原貌,而不像中國史書上經過史官加工過的樣子。而在此之前的元末,元順帝的皇后奇氏也是高麗人,太子愛猷識理答臘即為奇皇后所生。

  永樂皇帝娶朝鮮妃嬪,起源於其父明太祖朱元璋與高麗國王王昌以及其後朝鮮王朝太祖大王李成桂的「結親」設想。洪武二十二年,即公元1389年初,明太祖傳諭朝鮮國王,挑選出身好的女子與皇室子弟婚配。洪武二十五年,朝鮮國家政權更替后,至洪武三十一年明太祖駕崩,雙方多次商量「做親」之事,朝方還先派送五名太監到南京協商親事。

  永樂元年,即公元1403年,朝鮮太宗李遠芳親自到南京朝見永樂帝朱棣,增進了兩國之間的了解,永樂年間三次到朝鮮選妃,永樂皇帝不但喜歡上了朝鮮女子,而且接受了朝鮮民族的飲食習慣、文化習俗。

  第一次到朝鮮選妃發生在永樂即位之初。大概是接續洪武時「做親」之議,永樂元年四月,朱棣派出的使臣到達朝鮮首都漢陽(即後來漢城、今韓國首爾),商量遣返逃到朝鮮的建文帝「手裡人」,同時轉達了朱棣「結姻」之意。

  永樂五年,即公元1408年,徐皇后病故;永樂六年四月十六日,朱棣派出的內史黃儼等到達朝鮮漢陽,朝鮮開始選妃工作,選出五名女子。她們是:工曹典書權執中之女、仁寧府左司尹任添年之女、恭安府判官李文命之女、護軍呂貴真之女、中軍副司正崔得霏之女。另外,還有隨從十二名、太監十二名。國王命藝文館大提學李文和為特使,護送她們。為掩人耳目,特送純白厚紙六千張,對外名義是進紙札。這五位朝鮮女子一行於七年初到達北京。

  翌年二月,權氏封為「賢妃」,掌管六宮事務,行使皇后職權;任氏封為「順妃」,李氏封為「昭儀」,呂氏封為「婕妤」,崔氏封為「美人」。權妃之兄權永均被加封為朝廷光祿寺卿,任妃之父加封為鴻臚寺卿,李昭儀之父、呂婕妤之父任命為光祿寺少卿,官秩都是四品;崔美人之父為鴻臚寺少卿,官秩五品。

  權妃是《明史·后妃傳》中唯一有記載的朝鮮女子:「恭獻賢妃權氏,朝鮮人……姿質禾農粹,善吹玉簫,帝愛憐之。」但第二年十月就在隨朱棣從南京到北京的路上去世。《李朝實錄》記載說,永樂帝見到賢妃之兄,「賜言之時,含淚傷嘆,至不能言」。永樂帝喜歡上朝鮮民族飲食及文化習俗,直到晚年還懷念賢妃,說:「朕老矣,食飲無味」,「權妃生時,凡進膳之物,惟意所適;死後,凡進膳、造酒,若浣衣等事,皆不適意。」

  

  第二次到朝鮮選妃發生在永樂七年,即公元1409年。五月初三日,太監黃儼到朝鮮漢陽口宣讀聖旨,要選美封妃。八月,朝方確定了美女人選,但明朝忙於抵禦滅亡的元朝蒙古韃靼部進攻北京,朱棣便託詞推延朝鮮美女進京日期。直到永樂九年四月初二日,朝方將鄭氏送到北京。朱棣見即寵愛,對一行人賞賜有加。儘管此事都是秘密進行,但朱棣的子孫們卻在《太宗實錄》中留下一筆:九年正月,「命鄭允厚(鄭女之父)為光祿寺少卿。允厚朝鮮人,掖庭之親,因其來朝,特授是職而不任事。」皇帝的岳父一般要給予相應的爵祿,朱棣對幾位朝鮮岳父多給予光祿寺職銜,反映了這位中國的皇帝對朝鮮飲食的喜愛。

  第三次到朝鮮選妃發生在永樂十五年,即公元1417年。朝方選出韓氏、黃氏兩位女子,隨行有侍女六人、太監兩人。八月初六啟程,十月初八到京。朱棣對韓女尤其寵愛,賜韓家父兄大量財物,一直送到遼東;接著又於十一月初三,向朝鮮國王發出嘉獎的敕書,並賞賜大量的金銀珠。

  宣德年間的明宣宗朱瞻基是明代前期的太平天子,也是中國歷史上最有藝術才華的皇帝之一。他自幼得到祖父朱棣的喜愛,不管在京還是北征朔漠,都在祖父身邊,其皇位繼承人的地位由祖父確定。更有趣的是,受到其祖父影響,他也喜歡朝鮮民族飲食,而尤其酷愛朝鮮歌舞。他在位十年共招來唱歌女兒和執饌女子,即女廚師一百多人。與其祖父一樣,朱瞻基也喜歡迎娶朝鮮女人,而且一娶竟娶了八位朝鮮嬪妃。

  朱瞻基到朝鮮選妃只有一次。在即位后第二年,即1426年初,他派出使臣內官昌盛、尹鳳、白彥出使朝鮮選妃。據《明宣宗實錄》記載,事先選中女子是七位,即成女、車女、鄭女、盧女、安女、吳女、崔女。永樂時入宮的韓女有一小妹貌美如花,明使聽說后也將其請來,合共八人。這八位女子及執饌女子十人、使女十六人、太監十人,於宣德三年七月二十日離開漢陽,十一月二十六日到達北京。

  宣德皇帝之後一百三十六年間,明朝皇帝未在朝鮮選妃。明武宗朱厚照就在他年紀輕輕卻快要鬧死的正德十六年,即公元1521年正月,朝鮮國內忽然出現要來選妃的傳言,民間聞風而動,紛紛搶時間嫁娶,朝方官員認定武宗對選去的女子「待以非禮,與先世采女之事異矣」。這時朝鮮國王為中宗李懌,大長今當時正在宮中,當然親歷了此事的前前後後。據《明武宗實錄》記載,武宗派遣太監金義、陳浩為冊封朝鮮國王世子的正、副使,順便商議選妃等事。沒想到他們剛剛到朝鮮,三月十六日,只有三十一歲的明武宗便崩於「豹房」。他們在遼東接到哀書,四月初十渡過鴨綠江,繼位的嘉靖皇帝明世宗朱厚熜便下令停止。

  異國選妃是古代許多國家都存在的習俗。因為歷史上中朝特殊緊密的關係,此事擴展到朝鮮,特別是在明朝。雖然與歷史上漢朝、匈奴間的「和親」本質上不同。但是也留下一段段悲歡離合的故事。從歷史角度看,有一點是可以得到肯定的,那就是這些女性將祖國的文化風俗,包括語言、飲食、服飾、歌舞藝術、風土人情,帶到中國宮廷。她們在促進兩個民族的文化交流和增進兩國政府和人民的友好關係上,可謂是功不可沒。

活著就要用力的笑

0

主題

968

帖子

3392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3392
沙發
西部華人 發表於 2015-10-20 07:24 | 只看該作者
元明清時的朝鮮是異國?作者腦袋肯定被驢踢過。日本九州、四國和北海道都是明朝國土,明朝時東亞只有一個異國:日本本島。這個日本本島最後被九州和四國的福建海匪給滅掉了,但日本皇室作為傀儡被保存下來。朝鮮在元明清與山東湖廣都是一樣的官制,國防軍都是北京才能調動,要說是有個朝鮮王,那時全國各地2000多個分封王難道都算個獨立的異國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3 21:5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