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習近平訪英的戰略智慧

[複製鏈接]

5950

主題

8072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2903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仲國民 發表於 2015-10-20 15:3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仲國民 於 2015-10-20 15:37 編輯

2015-10-20 04:09


閆橋 / 文




上個月30日,也就是在普京從聯合國歸來,隨即著手空襲打擊敘利亞極端武裝,讓所有的國際問題觀察家驚呼普京的戰略智慧和說干就干、敢想敢幹、雷厲風行、不畏強權、敢蹚渾水的作風,但隨著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今天開始對英國的正式訪問,使我們認識到了中國實際上比俄羅斯更高明,同樣是與美國博弈,俄羅斯還是沿用了古老的武力,而中國卻選擇了和平外交。我想,這裡面所涵蓋的也就是什麼是當今的現代意識問題,也就是說什麼才是符合當今國際潮流的解決問題的手段,這是個大問題。

昨天網上有一篇來自德國媒體的文章,題目是《歐洲各國正狂熱爭奪中國的好感》(原標題《德前大使:中國一直是分而治之的高手》),文章觀點很新穎,作者對歐洲的觀察既細緻又深入。事實上習近平的訪英正是來源於英國對中國的看好,英國王室史無前例的超規格接待能換回什麼,想必英國上下都很清楚。據說德國總理默克爾和法國總統奧朗德在這個月底和下個月初都要來北京,這才說明中國目前的地位和影響力確實在大幅提升。

德國《南德意志報》的文章稱,歐洲正陷入爭奪北京好感的競爭,並擔憂無人有興趣在歐盟層面協調對華政策。

筆者認為,事實上歐洲也歷來不是鐵板一塊,有時候是西方自己分化自己,只是中國合理地加以利用罷了。前歐盟貿易委員卡雷爾·德古赫特談到,當年他訪華對中國的光伏產品製造商啟動反傾銷調查時,多個歐盟國家阻撓他——因為擔心自己的生意受損。他認為,爭奪北京好感的競爭變得越來越狂熱。歐盟成員國之間的競爭達到了令人吃驚的程度。

曾在2004至2007年擔任德國駐華大使的史丹澤則說得更明了——中國一直是分而治之的高手。中國所玩的遊戲「誰是我們最好的朋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成功。這發生在中國在國際上變得越來越活躍且開始對全球規則施加影響力、而四分五裂的歐洲人在北京正失去影響力之際。令人驚奇的是,歐洲人這樣做是自願的。位於德國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的米科·霍塔里說:「中國根本用不著分裂歐洲,歐洲人自己就這麼做了。」

文章稱,脫穎而出的是英國人,他們想不惜一切代價討好北京。英國財政大臣奧斯本上月訪問中國為習近平訪英做準備是,既沒談論人權問題,也沒有談論南中國海的緊張局勢或歐洲企業在中國受到的歧視。相反,他大談兩國「黃金關係」中的「黃金十年」。他承諾:「我們希望成為中國在西方的最好夥伴。」

中國試圖對歐洲產生影響,這從很多倡議中可以看出,例如中國和16個中東歐國家(其中11個是歐盟成員國)之間的「16+1」機制,該機制在兩年前建立時令布魯塞爾感到吃驚和不安。在成立由中國倡議的亞投行時,歐洲人之間的競爭令人印象深刻。

事實上,中國正在通過自己的殺手鐧——和平共贏理念來爭奪世界的道德制高點和話語權,非軍事的外交正是中國的正確選項。我們從歷史經驗來看,戰爭手段介入地區衝突或解決國際紛爭有一定的局限性,而經濟和政治的外交手段則更符合當今世界主流意識。



可以想象的是,隨著習近平對英國的訪問,中國的「人氣」又會在增長,這恐怕是美國沒能想到的,關鍵是它不該堅持圍堵中國,尤其在南海問題上不該跟中國唱反調。就像前德國大使所說的,中國是分而治之的高手。隨著時間的推移,美國應該會感到它的跟隨者會越來越少,而中俄聯手正是利用各自條件及優勢破拆美國霸權的妙招。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 18:1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